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园林水景工程发展概况

国外园林水景工程发展概况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施工必备知识点园林水景与水景工程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章从国外与国内两个方面阐述水景的发展与艺术,目的在于使读者能够掌握一些美术史知识,提高艺术修养,为其今后进行水景设计,增加艺术性,找到美之所在。

国外园林水景工程发展概况

施工必备知识点

园林水景与水景工程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们总结了西方与东方的水景发展史,从中梳理出水景工程的艺术所在。本章从国外与国内两个方面阐述水景的发展与艺术,目的在于使读者能够掌握一些美术史知识,提高艺术修养,为其今后进行水景设计,增加艺术性,找到美之所在。

1.罗马古希腊时期

最早有记载的水景是公元前6世纪,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加尼撒二世(前605~前562)为他的王后阿米娣斯建造的在巴比伦城内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中的喷泉。根据文字记载,该城横跨幼发拉底河,平面近长方形,边长约1300m,城内南北干道自南向北串联着宫殿、庙宇、七层观象台及空中花园,花园面积275m×183m,内有喷泉,但已无实景。

始建于公元前4世纪,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时,全城被埋没的庞贝城,是古罗马的商业与休养城市,经考古发掘出城内的潘萨府邸。它独占市中心附近的一个街坊,南北长97m,东西宽38m,沿中轴线布置有两个天井。其中一个天井的顶部有矩形采光口,对应的底部是一个有水景水池的大厅,称为中庭,可见府邸的主人,在那时就已经拥有水景与阳光为大厅主体的休闲中心了。

公元前5世纪的奴隶制时代,古希腊随着文化的发展,启动了欧洲的理水工程,首先出现的是供奴隶主饮用与享乐的饮用水泉,后演变成装饰性泉。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前30年,古罗马鼎盛时期建的公共浴场——温水浴场中央大厅,面积为55.77m×24.08m,高32.92m。设有水盘、水幕与水池,已有人造水景的雏形。

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在盖乌·尤利乌斯·恺撒大帝的统领下,地跨欧、非、亚三大洲,财富、艺术、文化都大量集中。在建筑上,斗兽场、神庙、剧场、宫殿、广场、雕塑等都达到了奴隶制社会的最高峰,虽经风霜雨露、战火纷争,至今已无完整保留,但古罗马城的遗迹仍旧静雅而恢宏。

公元前1世纪,希腊罗马的园林理水工艺已初见端倪,河水引入庭园,小岛屹立池心,凉亭水榭、雕塑祭坛林立。利用地形高差,跌水、瀑布、喷泉,几何形水池自成系统,这类水景工艺发展到城市广场、交叉路口,至今仍广被欧洲各国的皇宫、贵族宅院借鉴,经久不衰。其中最著名的有海德里皮皇家别墅,除了豪华建筑群、中庭列柱环抱外,沿柱安放喷水的雕塑、接水的水盘、水池、水瓮组成水景系列。

2.文艺复兴时期

欧洲文艺复兴(14~16世纪)始于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被称为“欧洲艺术明珠”的意大利佛伦萨市,位于亚平宁山脉中段的盆地,阿纳河流经市内,45万人,40多个博物馆,是大诗人但丁·阿利吉耶里、大文豪薄伽丘、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伟大艺术家米开朗琪罗、伟大画家达·芬奇、乔托、波堤切利、马基雅弗利、科学家伽利略等伟人的故乡。由于得到欧洲最大银行家美第奇家族在行政、政治与艺术鉴别等方面全力支持,并代代坚持,直至15世纪的中后期的60多年,文艺复兴从不间断。正是由于他们的支持,此阶段是佛罗伦萨市的黄金时代,也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黄金时代。这段时间在艺术领域内,涌现出了旷世名诗《神曲》,文学名著《十日谈》,著名雕塑《大卫》,名画《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以及美第奇宅院门口的著名赛诺亚广场、大卫雕塑旁的壮观喷泉。

顺便说一句,文艺复兴使欧洲文学、艺术、建筑、雕塑、水景、宫殿、宅院、城堡教堂等迅速发展,对建筑材料的大量需求,使人们又记起了古罗马城这座废墟。城中堆积着的大量象牙白石材,被一次次从废墟堆上搬运与挖掘,还未倒塌的残墙断壁被拆毁,使废墟进一步荒芜。但这座废墟虽经历如此磨难,至今仍然豪气夺人,威势犹存,不愧为人类的奇迹。

文艺复兴时代,人们迷恋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文学、艺术,著名的雕塑、理水工程并被用来装饰城市广场与私人住宅。理水的基本特点是:使质朴的大自然地形地貌、江河水流,按人为的黄金分割几何对称进行构造;将圆形、三角形、梯形等几何形状,组合成花坛平面,坡道,用水流加以串联,并以乔木灌木、攀援植物作为接口,其中最典型的实例为意大利的台地园,将园林理水作为建筑群的室外延伸,打造户外的起居室;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建造园林与理水,特别是利用地形地貌建造园林与理水,利用地皮与高地,精心设置“多级叠落瀑布”。如里格里奥设计的埃斯特庄园,用600m管道引安澜河水至高低水库,用管道以每分钟77.2m3流量向下输送,供园内50多个水景用水,其中最著名的“百泉喷泉”、龙泉等,分成数级台阶,层层叠落,泻入盛水池,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其间穿插着多种多样的趣味小喷泉,如“水风琴”喷泉、“猫头鹰”喷泉、蓝底庄园的喷泉水渠等。

实践技能知识点

1.近代科学发展时期

伟大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病逝的前3天,即1564年2月15日,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降生,此时也正是世界进入工业革命时代(近代科学发展时期,16世纪下半叶~18世纪),科学、技术飞跃发展。到17世纪,喷泉水景在欧洲盛极一时,理水艺术达到又一个高峰。水景主流由静向动转化,由单一向多样转化,水瓮、泉水、喷泉、雕塑、植物配置融为一体,使人赏心悦目。特别是水力学的创立与水力机械的开发,使水景创作转入压力流状态,理水艺术家可根据设计理念随意创作。

17世纪,法国进入鼎盛时期,成为欧洲的盟主。为了表现至高无上的皇权思想及超自然主义的象征,通过借鉴意大利的理工手法,利用法国地形平坦的特点,用强烈的几何轴线与严格人工修整的植物几何图形,多若繁星的喷泉水景,配以层层下旋的水池,让人沐浴其中。最为著名的如1656年勒诺特雷为法国路易十四的大臣富凯设计建造的维康府邸花园,在对称布局的中轴线上设置一系列气势磅礴的喷泉水池,严格修整的植物造型,大片翠绿草坪,构成前所未有的宽阔优美的整体环境,使整座园林成为水景的陪衬。好大喜功的路易十四不甘于臣子的超越,于1689年亲自下旨,命勒诺特雷为自己设计建造了一座欧洲之最的凡尔赛宫大花园,其中有喷泉1400座及众多的精美塑像,最为著名的有阿波罗喷泉和拉布娜喷泉。

在当时的条件下,具有如此宏大的水库、水泵、管道、雕塑、喷嘴造型组合成为人工水景系统,反映了勒诺特雷的设计才能与工程技术高超水准。

俄国彼得大帝于17世纪末游览了凡尔赛宫后,决心要为自己建造一座超越凡尔赛宫的宫殿,这座宫殿位于芬兰湾的端点,圣彼得堡市近郊,名叫彼得宫,也叫夏宫,建成于1714年,被誉为“波斯艺术之珠”。彼得宫以皇宫大殿为中心,其后依南高北低的天然阶梯,分为上、下两园,呈扇形向芬兰湾伸展,宛如一个巨人,把大海紧搂在怀中。彼得宫最为闻名之处,不是宏伟富丽的殿宇,也不是巧夺天工的稀世珍宝,而是由伟大的法国园林建筑家勒诺特雷设计建造的举世无双的、规模宏大的雕塑喷泉。以巨型镀金大力神塑像喷泉为中心,大大小小金色雕塑喷泉环绕其中,在哗哗急流水渠的两岸,配备两排高耸喷泉,移植延伸到芬兰湾。喷泉用水是从16km之外的山上蜿蜒引入。金色塑像、水柱水帘、阳光雾露、五彩灯光、交相辉映,架起道道彩虹,昼夜不熄,壮观之极。据称所有珍贵的镀金塑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下简称二战)期间为了免遭法西斯掠夺,被掩埋隐藏,直至二战胜利才恢复如初。(www.xing528.com)

18世纪的罗马(在古罗马的基础上建造)不乏宏伟精致的艺术珍品,其中有大大小小3000多座雕塑喷泉,最为著名的有100多座。丹麦哥本哈根市的杰芬喷泉,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魔鬼要用洪水淹没哥本哈根所在地西兰岛,杰芬女神把自己的4个儿子化作神牛,在她的指挥下,低头奋蹄、勇往直前,终于把淹没了的西兰岛从水中拉了出来。喷泉雕像坚忍不拔,激人奋进,显示了与大自然搏斗的精神。

罗马城内6大广场都有动人心魄的雕塑喷泉,西班牙广场上的幸福泉是巴洛克风格的杰作,建成于1762年,原名叫特雷罗喷泉,也译为特利文喷泉,是教皇克里门七世命尼古拉·舍尔维设计建造,耗时30年完工。池中心站立着巨大的海神,驾驭着马车,四周环拥着西方神话中的诸神,每个雕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诸神与海礁都有喷泉,射向四面八方,最后又汇集于一处。幸福泉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游人只要背向幸福泉,从左肩上方将硬币投入喷泉池中,一枚硬币许一个愿,第一个愿必须是重游罗马,第二枚硬币许下的愿望才会灵验,所以幸福泉又称许愿池。池中的硬币归罗马天主教一家慈善机构所有,池中常年积存着一层层白花花的硬币,说明游人如织,永无止境

18世纪30年代,英国发起园林设计革命,使“自由风景式园林”进入“浪漫主义风景型园林”时期。浪漫主义风景型园林的主要特点是以植物为主体,追求自然曲线,理水设计方面,将水体布置在风景构图的中心,使游人的视线飘忽于晶莹闪亮的水面之上。

文艺复兴末期,17世纪初期还出现大量寓意很深的纪念性喷泉小品,如建于比利布鲁塞尔市政厅中心广场附近,“Y”形路口岔口的一座建筑物的转角墙体处,有一个仅50cm高的紫铜雕像,聚精会神地撒尿的小男孩光着身子,站在大理石台座上,被誉为“布鲁塞尔市第一公民”,象征比利时民族独立精神的于廉。相传在公元13世纪时,乱军侵占布鲁塞尔市后,要炸毁市政治大厅中心广场上的珍宝馆,小于廉突然发现正在吱吱作响、燃烧着的导火线,急中生智,朝导火线撒了一泡尿,火焰被熄灭了,珍宝馆得救了,小于廉壮烈牺牲。为了表彰他的功绩,1619年,艺术家杜贝斯·诺伊雕刻了这座喷泉雕像,供人瞻仰。各国元首、政府要员、世界名人凡到布鲁塞尔访问,都会向这位小英雄献礼、献花。

除了上述不朽的人造水景外,欧洲还出现绝对自然主义,以自然水体为景的水景。最为突出的是广为人知的瑞士的首都波尔尼市,利用横穿市区的自然水体阿勒河作为全市中心水景。余秋雨《行者无疆》中提到:“伯尔尼把中心部位让给它,还低眉顺眼地从各个角度贴近它,它却摆出一副主人气派,水流湍急,水质清澈,无船无网,只知一路奔泻。任何人稍稍走近就能闻到一股纯粹属于活水的生命气息,这便是它活得强悍的验证。它伸拓出一个深深的峡谷,两边房舍树丛都恭敬地排列在峡坡上,只有它在运动,只有它在挥洒,其他都是拜谒者、寄生者。由于主次明确,阿勒河保持住了自我,也就是保持住了自己生命的原始态。”第二个典型城市要数世界排名最小国家的老四——安道尔国,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小国家摩纳哥的200倍,约等于北京市的1/30。它夹于法国与西班牙之间的比利牛斯山麓,一直被两国抢来抢去,直至13世纪才独立。首都安道尔市山崖环城,城市中心山溪汇流、水声轰鸣、如潮如瀑、蔚为壮观,以自然水景、水声、水雾为特色及高浓度的负氧离子吸引游人。诸多的自然水景能唤起现代人返璞归真的思潮。

19世纪开始,世界进入近、现代时期,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19世纪后半期,产生了“城市公园化运动”。皇家园林对外开放。至20世纪,欧洲抽象派艺术的发展,对园林理水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同质地的建筑材料(玻璃、陶瓷、地砖、混凝土等)、植物、水池水渠的铺筑,综合成自由曲线,清新、流动、舒展,不再单纯追求古典时期的端庄、拘谨。19世纪后,电学、光学、机械、金属加工结构力学、计算技术、激光、声响等迅猛发展,以水为主体的大型水景,配备电、光、激光、音乐、计算机控制等现代高科技,使水景艺术更加丰富多彩。具有代表性的人造水景艺术,如1958年建成的瑞士日内瓦湖(也被译成雷梦湖)内的耸入云霄达145m高的巨大喷泉水柱,用2台1000kW的水泵,夜晚在巨型探照灯照射下,闪闪银柱直划夜空。

英国伦敦由伽勃设计的肯尼特克喷泉,高2.7m,由一个造型优美,形状不规则的金属壳体构成,在壳体的边缘喷射出两个水的扇形曲面,壳体的底部可随水力反推转动,喷水的压力也可由计算机控制,双向变幻,多姿多彩。

美国西雅图水利局操作中心的喷泉,由两根粗大的S形不锈钢组成,喷泉沿管壁安装的无数小喷嘴喷出,推动力使“S”形布置的喷泉可喷出1~15m高的水柱,并能随着音乐表演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佩潘和阿乐纳德合作的《水上芭蕾舞曲》等10多个精彩节目,并可在绚丽多彩的水柱间,用特制的火花喷射管喷射出火花,使水火相融,令人叹为观止。法国巴黎的蓬皮社文化中心侧面的彩色鸟形雕像体现了斯特拉文斯基的《春祭》、《火鸟》、《婚礼》、《彼得鲁什卡》等著名乐曲的主题创作。美国拉斯维加斯的皮尔拉及喷泉,在立体声交响曲的旋律和彩色灯的配合下,喷泉水柱时而细如游丝,时而汹涌澎湃,时而霓虹辉映,时而银箭穿梭。

美国休斯敦市广场大型弧形瀑布墙,墙高80m,弧长100m,瀑布腾空而下,水声隆隆,雾气缥渺,配以美国休斯敦市广场大型弧形瀑布墙,墙高80m,弧长100m,瀑布腾空而下,水声隆隆,雾气缥缈,配以巨型探照灯,那种气势,那种壮观,令人折服。这类水景以“壮”取胜,以“声”夺人,不同于其他。

美国达拉斯市(Dallas)中心,设计大师丹·凯利以典型的结构主义手法设计的广场,整个广场平面上铺放了边长为5m的网格,作为首层空间,在网格的交叉点上共种植200棵落羽杉,每颗落羽杉都在圆形种植盆内;再在首层空间的基础上分别向左向上移动2.5m,铺放了第2层同样大小的网格,在交叉上设置喷泉;在第3层结构上,设计了宽达10m的十字交叉型混凝土铺装,铺装四周是水体;在十字交叉点上,设置了广场的第四层空间,即1m2的网格,在交叉点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361个小喷泉,全用计算机控制,可以喷出不同形状的水形。植物、水体和喷泉等几个元素的组合变化,勾画出丹·凯利对于场地空间的理解与重组,被视为结构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如果说20世纪以前,水景艺术主要集中于城市广场,繁华路口,宫廷官邸,公共建筑,园林景区。那么20世纪开始,从点到面,普及延伸到人们生活、起居的环境之中,所谓“水景住宅”应运而生。这又是水景艺术在近、现代时期发展的一种趋势。水景住宅的经典当归属于赖特的不朽巨作“流水别墅”。

草原式住宅(Prairie Style)的开山始祖、建筑大师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的不朽巨作“流水别墅”是1935年开始设计,业主是美国宾州的百货巨子考夫曼(Edgar J.Kaufmann)。考夫曼拥有匹兹堡郊外森林区数千英亩土地,其中不乏山林瀑布,他要求建筑师将这座郊外住宅建在面对瀑布之处。当时年近67岁的赖特在观察了地形之后,提出了一个惊人构想——将住宅直接建在瀑布之上,这是赖特素来倡导的所谓“有机建筑”理念的延伸。他认为建筑应与自然完全融合,甚至浑然一体。“流水别墅”就在这个前提主导下成形。从远处看,住宅像是数个岩块叠起顺山势延伸,瀑布则流经建筑物下方。踏入正厅,视野立即被引导至远处自然山林,赖特巧妙地以顶棚灯光与墙壁动线来区分客厅、餐厅、图书区、四周玻璃窗在转角处都没有支架,使视野不受任何遮蔽。大厅一角可以直下潺潺水流,泡水、泉声任君徜徉。考夫曼的后代不藏于私,将这座不朽作品捐献给人民,现已成为西宾州保留区协会供爱好艺术与建筑的人们瞻仰参观的、并被世界地理杂志列为“全球50个应该拜访的自然建筑物”,故赖特还应是开创“水景住宅”之鼻祖。

2.伊斯兰理水艺术

伊斯兰理水艺术是水景的另一支主脉,公元7世纪到8世纪,阿拉伯人不甘长期生活在贫瘠、缺水的沙漠地带,先后向外扩张征服埃及、波斯、西班牙、土耳其、中亚细亚直抵印度。征服者迅速吸收了征服对象的文化,将其与本国文化融合,创造了伊斯兰文化并传播给被征服者。伊斯兰教根据教义与信仰,创造了独特的理水艺术,即为生存所需的灌溉理水、宗教需要的斋戒浴理水、保持民族习俗需要的装饰理水。水景成为教堂、庭院的要素。

理水艺术根据伊斯兰教义,用象征天堂的“十”字形4条水渠汇集起来,分别代表4条天河,即乳河、水河、蜜河与酒河,西班牙阿尔拉罕布拉宫,建于14世纪,中央喷泉用12只狮子背着主喷泉,泉水从狮子口喷出,流向十字水渠,水渠四端各有小喷泉。水面波动又将阳光反射到天棚上,与布满彩饰的卷廊混交,造成一种光影迷离、色彩斑斓的神秘气氛。水不在深,相交处做成几何形水池,供沐浴与灌溉。在旱季缺水时,渠底铺设的小石块、陶瓷,拼成蔚蓝色的植物、鸟兽图形,成为“旱水园”。

伊斯兰文化与西班牙文化结合并产生了摩尔文化,期间适逢文艺复兴,在伊斯兰典型的理水艺术上,强化了水盘与水池面砖的图案装饰,色彩斑斓而精致。为了节水,安排细长的水渠蜿蜒曲折,并将水池的水引向每棵树下,用作灌溉。理水艺术已非为单一的水景需要,而是注入了独特的象征与理想,讴歌“水滋着生命,灌溉着绿色”的主题。摩尔庄园林中,多沿轴线布置喷泉。现存的最为完整的只有奈瑞里弗喷泉。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印度,伊斯兰教逐渐取代了诞生于印度的佛教。公元1526~1761年,印度处于莫卧尔王朝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一,莫卧尔国王为爱妃于1631~1651年间,花20年时间修建的陵寝——泰姬·玛哈尔陵是伊斯兰建筑在印度的最完美的典型,建成时间与法国维康府邸花园同期。陵寝主体的后部即是象征天堂的“十”字形水池,池水如镜,在蓝天白云的辉映下,白色大理石建筑的高洁刚毅与水面的柔和平静,创造了华丽素雅,既令人愉悦又使人遐想。水景将建筑物烘托得灿烂夺目,实属旷世佳作。

伊斯兰的独特理水艺术连绵不绝,不断创新。一直到现在,沙特阿拉伯建造的世界上最高喷泉——吉达喷泉,喷水高度达261m,相当于80层楼高,配备3个大水泵,以每小时320km流速,抽取红海海水,喷入云端,吸引游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