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少辛增酸”养阴气
秋季里有一个著名的养阴法则,叫“少辛增酸”,意思是用增酸的方式来收敛过旺的肺气,用少辛的方式来减少肺气的耗散。秋天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保持饮食清淡,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物,如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酒等;少吃油腻的肉食。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辣椒、茄子、马铃薯、梨等;多吃碱性食物,如苹果、海带以及新鲜蔬菜等。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及豆制品等。
2.精神调养
秋天主“收”,因此,情绪要慢慢收敛,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静”,在时令转变中,维持心性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才能保生机元气。处暑时节“宜安静性情”,时至处暑,秋意越来越明显,大自然逐渐出现一片肃杀的景象,此时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因此在精神调养上,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多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安神定志的课外活动。
3.别急着“贴秋膘”
虽然处暑过后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气温上还没真正进入秋天,桑拿天、雷雨天气依然较多,天气闷热,因此还要注意防暑祛湿,养护脾胃。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食欲感不强,因此饮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过凉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适宜吃健脾祛湿养胃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米、莲子、扁豆、冬瓜等。
4.每天多睡1小时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1个小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专家表示,多睡1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www.xing528.com)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5.不要过早给孩子添衣
处暑之后的天气经常会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晚上还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的市民,这时可以改吹风扇,避免感冒和关节痛。一定要确保室内通风,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涤荡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睡觉时腹部盖薄被,以防脾胃受凉。
不要过早地增加衣服,尤其是孩子。看到季节变化,一些家长生怕孩子生病,于是急忙给孩子增加衣物,但这种做法不科学。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抵抗力,如果在这些抵抗力还没发挥之前,就通过人为方法制止,反而对身体不好。这时,应接受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
6.推拿保健家里做
饭后散步,或者饭后做点轻松家务,对于处暑后养生是个好习惯。出门散步的好处,很大程度上在于让人精神放松。如果不散步,可能会看电视、看电脑、看杂志等,而脑力活动更不利于消化吸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