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学派的层序地层学理论引入中国以来,在我国油田开发阶段的地层对比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83-93]。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不仅可以精细对比高频地层单元,还能够对地层单元的成因提出沉积动力学的解释。但是,随着油田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的小层、单层规模的储层精细对比面临着一些难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自旋回作用影响异旋回作用所形成的标志层的分布。层序地层学的三大学派都强调了洪泛面在地层划分与对比上的重要性。Vail所定义的准层序是以海(湖)泛面或与其相应的界面为界,Galloway的成因层序地层学是以不同级别的最大洪泛面来划分对比地层,而在应用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来划分和对比地层时,不同级次的洪泛面是首选标志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受自旋回作用的干扰,洪泛沉积在侧向上分布不稳定。例如,在扇三角洲平原环境,由于辫状河道经常改道,对早期形成的五级层序的洪泛沉积有很强的侵蚀作用,使得洪泛沉积在侧向上不连续。在扇三角洲前缘环境,水下分流河道的频繁分叉使得各井垂向上发育多个泥岩段,这种情况下很难将自旋回作用形成的河道顶部泥岩与最大洪泛期形成的泥岩区别开。
其次,自旋回作用影响异旋回的识别。五级层序(相当于小层)通常是依据地层叠加样式或垂向粒度变化来识别的。然而六级层序(相当于单元)的变化趋势会对五级层序的变化趋势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原因在于,六级层序主要受自旋回因素的控制,与沉积微相的自身属性有关。尤其在扇三角洲环境,由于地形陡,离物源近,使得各种沉积微相的特征变化复杂,这就使得在测井曲线和岩心上所观察到的地层叠加样式常常与基准面的变化规律并不一致,例如,当基准面下降时,地层应具有反旋回特征,而此时的河道沉积却具有正旋回特征;又如基准面上升时,地层应具有正旋回特征,决口扇、河口坝等却呈反旋回变化规律,而且这些单一成因的砂体在空间上互相叠置,识别异旋回层序就更加困难。(www.xing528.com)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亟待建立自旋回与异旋回共同控制下的小层、单层级别的储层精细对比模式,在进行异旋回因素控制下的地层对比工作时,尽可能排除自旋回的干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