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自旋回与异旋回的驱动因素不同。自旋回过程是由内因驱动的,异旋回过程是由外因驱动的。内因属于事物的固有属性,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又是本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本质,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层序界面本身的类型及其沉积过程中的流量、流速、泥沙含量等因素变化都是属于内因的范畴,内因决定了沉积过程的发展方向。异旋回机制就是外因驱动,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构造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都属于外因的范畴。构造活动为高频界面的形成提供地形条件,进而提供可容空间;古气候为高频界面的形成提供物源条件,同时也影响湖平面的变化。
图4.23 自旋回与异旋回的关系模式图(www.xing528.com)
其次,自旋回与异旋回的作用时间与作用范围不同。第一,自旋回作用的时间跨度远小于异旋回作用的时间跨度。基准面升降运动的轨迹在理论上为一正弦曲线,基准面升降变化的不同阶段,A/S比值不同,高频层序的结构和叠加样式也不相同,同样也决定了高频层序界面在层序结构中的分布特征不同。自旋回可以看作是正弦曲线中任意一点的切线(图4.23a和4.23b),在这一点上A/S比值保持恒定,也就是说这一点代表了基准面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瞬时”地层过程所形成的产物。异旋回过程中A/S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具有多样性,而自旋回过程中A/S比值是恒定的。因此,我们可以将某一成因微相的形成过程近似看作基准面变化过程中的“瞬时”产物,多个单一成因微相在空间的互相叠置代表的是基准面上升或下降所形成的异旋回沉积产物。第二,自旋回作用的范围仅限于异旋回作用范围之内的局部区域。自旋回与异旋回的关系可以类比为个体与总体的关系。一个扇三角洲体系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用图4.23(c)中的正弦曲线来表现,扇三角洲内部单一河道或单一河口坝可近似看作一个个体,可用图4.22(c)中正弦曲线上的多个圆圈来表示。整体由多个个体组成,个体的作用范围被包含在整体作用范围之内,多个个体的自身演化就构成了整体的演化过程。也就是说垂向上,多个单一微相的叠加样式才能体现异旋回的控制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