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者分别依据经典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对扇三角洲高频层序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高频层序单元的分布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扇三角洲地层对比模式。
赵俊青等[38]以东营凹陷胜北断层沙四上亚段扇三角洲沉积体为例,开展了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将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单元划分为准层序组、准层序、层组和层四个级别(表1.1)。根据Van Wagoner关于层组和准层序的定义,将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层组归纳为向上变粗的层组(Cu型)、向上变细的层组(Fu型)和向上变细再变粗的层组(Fu-Cu型)三种类型,将准层序归纳为向上变粗的准层序(Cu型)、向上变细再变粗的准层序(Fu-Cu型)和由细变粗、再由粗变细的准层序(Cu-Cu型)三种类型,并以河道底部冲刷面和洪泛面为对比标志,总结出了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中准层序的划分对比模式,包括顺物源方向的相序递变对比模式和切物源方向的侵蚀对比模式。针对层组的对比,依据河道形态特异性提出了分流河道发育区的层组对比模式,包括孤立水道对比模式、叠加水道对比模式和不稳定互层水道对比模式等三种对比模式。
表1.1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高精度层序地层单元与沉积地层单元对比(据文献[38])(www.xing528.com)
靳松等[39]对胡状集油田沙三中亚段扇三角洲相储层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依据纵向岩相组合和界面接触关系将研究层段分为若干个短期旋回,包括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和向上变深复变浅的非对称型三种类型。在顺物源方向上,依据河道→河口坝→浅湖泥等微相的规律性变化,提出了界面(冲刷面)→岩石→界面(沉积间断面)的对比原则;在切物源方向上,依据分流间湾→分流河道→分流间湾等微相的规律性变化提出了湖泛面→冲刷面→湖泛面的对比原则。樊中海等[40]考虑到多物源给扇三角洲砂体的精细对比带来巨大难度,因此根据地震、钻井等资料,提出了以五级层序为框架、以点物源为中心的储层精细对比方法。重点指出高频层序格架内,物源供给对层序构成样式的控制作用明显增强。根据扇三角洲砂体的岩性、厚度及其构成样式,可以判断其沉积物来源,在不同物源砂体的叠置区采用不同的对比方法。郭建华[41]以辽河西部凹陷为例,指出湖平面的升降旋回是控制断陷湖盆储集岩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根据湖平面变化形成的湖进-湖退(T-R)旋回和沉积旋回界面可以进行储层的划分与等时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