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魏晋南北朝韬略:拓跋焘的合法统治与收抚人心

魏晋南北朝韬略:拓跋焘的合法统治与收抚人心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魏朝廷立即派人前往抄录。这两件怪事的主谋均是崔浩,这样做的目的是证明拓跋焘皇位的合法性,以及其皇太子拓跋晃日后继承皇位的合法性,证明北魏政权统治北方的合法性,收抚人心。这一段文字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用美玉雕刻的这方玉玺,称为“传国玺”,汉代视之为国宝,当成政权合法的历史根据。十六国前燕占有河北后,伪造了一枚传国玉玺,后来这枚玉玺也被东晋夺得,东晋南朝称之为“神玺”。

魏晋南北朝韬略:拓跋焘的合法统治与收抚人心

444年二月,北魏疆域内的河西走廊某地上奏朝廷,称当地山谷中有三块石头呈马形,石马背上居然有图像和文字,而且文字内容与北魏皇室有关。北魏朝廷立即派人前往抄录。

不久,使臣将石马上的文字、图像依样抄录回报。其文字称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祖父什翼犍“继世四六,天法平,天下大安”;拓跋珪“应王,载记千岁”;拓跋珪之子、拓跋焘父亲拓跋嗣“长子二百二十年”;后又记“太平天王继世主治”;最后还称当时为皇太子的拓跋晃“昌封泰山”。与拓跋嗣有关的那段文字后,有一幅老者手牵一小儿的图像。

这一奇事发生不久,邺城又上奏朝廷,称在捣毁的佛塔下面挖出两块玉玺,玺上的铭文均作“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其中一块玉玺旁还刻有“魏所受汉传国玺”的字样。

这两件怪事的主谋均是崔浩,这样做的目的是证明拓跋焘皇位的合法性,以及其皇太子拓跋晃日后继承皇位的合法性,证明北魏政权统治北方的合法性,收抚人心。

事情起因于鲜卑贵族一场失败的政治阴谋。拓跋焘信任崔浩,引用汉族文人,试图改武力征服政策为文化建设,实施有秩序的统治,并整顿吏治,打击鲜卑贵族日益严重的腐败行为,引起鲜卑贵族对拓跋焘的不满及对崔浩的仇视。他们试图另找人当皇帝,取拓跋焘而代之。拓跋焘的弟弟拓跋丕、拓跋范、拓跋崇及他们的叔父拓跋辰因都有机会自己当皇帝,便积极参与贵族们的密谋。鲜卑贵族、尚书令刘洁一方面支持以拓跋丕取代“太平真君”拓跋焘,一方面又试图自己当皇帝。

443年九月,拓跋焘决定再一次出兵打击漠北草原上的柔然人,并让拓跋丕、拓跋范、拓跋崇、拓跋辰各领一军,与自己亲自率领的中军分头进入草原,约定按期到柔然可汗驻跸的鹿浑海(今贝加尔湖南边)会合,再向柔然发起总攻。而拓跋丕、刘洁等人便选择趁这个机会向拓跋焘发难。拓跋焘率中军进入鹿浑海附近地区后,其他几路大军却不见踪影,拓跋丕等人没有按约定时间率部到达,希望借柔然之手干掉拓跋焘。拓跋焘的部下因得不到补给,兵士大部分都饿死在草原上,随中军行动的刘洁趁机宣扬是崔浩破坏的结果,并劝拓跋焘弃下军士,独自逃还。拓跋焘与崔浩识破刘洁等人的阴谋,于年底成功地从草原退军而回,并将刘洁、拓跋丕、拓跋范、拓跋辰及他们的扈从者处死。

拓跋焘虽然处死了觊觎皇位的人,但深感自己的地位及自己儿子的继承权受到挑战,他需要向臣民证明自己及拓跋晃都受到上天的庇护,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权力不容怀疑,从而防范再有人步刘洁、拓跋丕的后尘。于是,便出现了前述的石刻图像与文字。(www.xing528.com)

石马上的文字明明白白地指出:自什翼犍至拓跋晃,都是上天指定的真命天子,且肯定了拓跋焘“太平天王”的地位,并宣称其太子拓跋晃将是一位能够完成统一天下、到泰山“封禅”的圣明君主。至于那幅画,朝廷公卿们一看就明白:拓跋焘喜爱皇孙亦即拓跋晃的儿子拓跋睿,称他为“世嫡皇孙”“提携卧起,不离左右”,这无疑表明拓跋睿也将上承天命当皇帝。这种做法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可能会觉得荒唐可笑,但在当时人们普遍相信天意的迷信环境中,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公卿大臣为此纷纷上书,颂扬拓跋焘“德合乾坤,明并日月,固天纵圣,应运挺生”,称石刻图像文字乃“上灵降命,国家无穷之征”。

在偏远的河西走廊上一个山谷中去搞这一套,也有其原因。当初西晋创立者晋武帝司马炎将取代曹氏的皇位时,这个山谷中也有石马出现,背上有“大讨曹”三字,晋武帝遂将其作为自己取曹氏而代之的吉祥之物。当然这也是司马氏党羽所为。现在又在同一个地方出现,表明北魏皇帝乃“天授”的真命天子,还可证明当时与北魏对峙的刘宋皇帝乃是“伪主”,是“僭窃”,必将灭亡。所以说拓跋晃将完成统一的任务,像以前统一时代的君主一样,到泰山(当时在刘宋境内)去举行封禅大典。邺城“挖出”的那两方玉玺,其目的正在于此。

熟悉《三国演义》的读者也许还记得,该书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讲述孙坚在东汉末大乱之际进入洛阳,于空井中获得一枚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旁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书中又借孙坚部将程普之口道出这方玉玺了不得的来历:秦始皇用卞和进献给楚文王的那块玉琢成此玺,后为刘邦、刘秀相继拥有,都当上了皇帝,“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这一段文字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用美玉雕刻的这方玉玺,称为“传国玺”,汉代视之为国宝,当成政权合法的历史根据。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方玉玺遂成为各个政权争夺的对象,有的政权为证明自己合法,干脆根据文献上记录的形制,伪造传国玉玺,向臣民做宣传。

据史书记载,真正的传国玉玺由魏晋相传,后为东晋南朝相继拥有,“秦皇玉玺”也成为东晋南朝自认为华夏正统的一个根据。十六国前燕占有河北后,伪造了一枚传国玉玺,后来这枚玉玺也被东晋夺得,东晋南朝称之为“神玺”。也就是说,与北魏为敌的刘宋政权当时拥有两方传国玉玺,北魏为了斥刘宋为伪政权,宣扬自己是负有统一重任的正统政权,也必须拥有两方传国玉玺。

历史传统就是这样无时不在地影响着当时各政权的政治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