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魏政权:如何劝立太子并监国统军?

北魏政权:如何劝立太子并监国统军?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皇帝一旦“驾崩”,皇太子自然而然地便成了新皇帝,所谓“丧君有君”,国家不会因为最高统治者的突然缺位而面临危机。作为北魏政权的创立者,拓跋珪虽以皇帝自封,不再像他以前的部落联盟首领那样称“可汗”,但他却没有立太子作为法定继承人。拓跋嗣采纳了崔浩的建议,将自己年仅十二岁的长子拓跋焘册封为“副主”,选六位大臣作为他的“左辅”和“右弼”,协助他处理军国大政,崔浩亦为三“右弼”之一。

北魏政权:如何劝立太子并监国统军?

两汉魏晋,历代皇帝沿袭先秦传统,皇帝在世时总是将选立太子作为重要的政治活动,皇太子即“储君”,即便他只是襁褓中的一个婴孩,或者是一个不知寒暑的傻瓜,其身份在正常情况下也不容许有任何怀疑。皇帝一旦“驾崩”,皇太子自然而然地便成了新皇帝,所谓“丧君有君”,国家不会因为最高统治者的突然缺位而面临危机。

北魏是一个由游牧部落创立的政权,虽然定都平城后,以拓跋部为首的一些部落在平城周围定居下来,开始适应农耕生活,但部落联盟时代的旧俗仍强烈地影响着北魏的政权结构。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需要长途迁徙,需要抵御其他部落或部落联盟的攻击,还需要不时抢掠农耕地区以获得必要的衣、食资源。这些活动都要求有一位强悍的首领,他可以率领其部落民众纵横驰骋,保护本部落或部落联盟不受侵扰。找一个孩童或低能儿来当首领,这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事。

一般来说,草原部落最初习惯于推举一位强壮勇敢又处事公正的人为首领,并不太计较他的出身。当某位首领强大到足以影响继承人的选择并确立起血缘继承关系后,其继承人也很可能是他的年长的弟弟而不是其儿子。除非他有幸在征战中获得高寿,他的儿子业已变得像他一样强壮勇敢,选择他的儿子做继承人才不会有非议。但无论如何,部落联盟或部落的首领总是要等旧首领死亡之后才能议定,而不是事先便确定一位新君。一旦新首领才能不够,他不是被本部落或本部落联盟的竞争者取代,就是因不能领导本部落成员抵御其他部落的进攻,使自己的部落或部落联盟遭受灭顶之灾。

作为北魏政权的创立者,拓跋珪虽以皇帝自封,不再像他以前的部落联盟首领那样称“可汗”,但他却没有立太子作为法定继承人。最高统治者的继承人不定,便引发了一系列争夺权力的阴谋,拓跋珪本人也死于非命。

拓跋嗣当上皇帝后不久,身体老有病痛,遂深为身后大事忧虑,命崔浩为他“设图后之计”。崔浩根据汉族政权置立皇太子的传统,向他献计:(www.xing528.com)

“国家创立以来,不注意安排继承人,所以陛下即位之际,国家曾面临危亡的厄运。现在应趁早确定继承人,选朝廷大臣中忠于陛下又有才干的人辅佐他,选陛下信任的人跟随他,让他预先掌管朝廷大政,有军事行动便让他领军出征,使他得以全权处理军政大事。陛下便可以放心地治病,疗养身体。万一陛下不讳,国家有现成的领导人,老百姓便知道该拥戴谁,那些包藏祸心的人便会放弃非分之想,这是国家永保安定、杜绝祸乱的好办法。如果非要等到陛下诸子成年的时候再做选择,有违天伦,且不免有小人乘机捣乱。选择继承人应首先考虑陛下的长子,这是杜绝其他人起奸心的手段。古往今来,多少政权都因争夺权位而灭亡,陛下可要深思。”

拓跋嗣采纳了崔浩的建议,将自己年仅十二岁的长子拓跋焘册封为“副主”,选六位大臣作为他的“左辅”和“右弼”,协助他处理军国大政,崔浩亦为三“右弼”之一。

四年后,拓跋嗣病死,十六岁的拓跋焘顺利地登上帝位。经过几年的磨炼,年轻的拓跋焘已颇具政治家的风采。在随后短短的十多年中,击败北魏北方强敌柔然,消灭北燕、夏、北凉等政权,使北魏成为整个黄河流域的统治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