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十六国名相王猛:重振皇纲,法治国

十六国名相王猛:重振皇纲,法治国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显然,在苻坚发动政变的过程中,王猛是重要谋士。357年六月,苻坚夺得政权后,任命王猛为中书侍郎,掌管机要。王猛上任后,明法峻刑,彻察善恶,打击豪强。十六国时期局势动荡,变乱频仍,离心因素很多,王猛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重振皇纲,因而有所作为,为十六国政治写下较清明的一页。

十六国名相王猛:重振皇纲,法治国

苻坚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统治时期,一度出现了十六国动乱时期值得称道的治世,而这与其任用王猛有很大的关系。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县(今山东寿光县东南)人,家世贫寒,曾以贩畚箕为业。然其容貌俊伟,博学而好读兵书,胸怀佐世之志,后隐居华山。

354年,东晋大将恒温北伐入关,进攻先打着晋的旗号而现在又独立建国的前秦。王猛求见,边捉身上的虱子,边与桓温谈天下大事,旁若无人。桓温问他:“我率大军入关,为百姓讨贼,而三秦豪杰无人前来迎候,为什么呢?”王猛说:“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所以不至。”一语道破桓温北伐动机——只为提高威望,并非真心为统一。后桓温退师,请王猛随他南下。王猛回到华山寻问老师的意见,他老师说:“卿与桓温岂并世哉。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乎。”(《晋书》卷一百十四)

可以说,王猛求见桓温,是在打探东晋君臣的气度,看看东晋是否真的可以实现重新统一华夏的重任,结果肯定令他失望。而历史上他的那位未曾留下名字的老师,一定也是乱世中隐居深山、却留心世事的高人。在这一个黄河流域大动乱的时期,正是有不少这种身处乱世、生活艰难却仍孜孜不倦学习传统经典、随时准备为民众做些事情的人,成为那个时代的脊梁。

355年六月,苻健死后,其子苻生即位。瞎了眼的苻生,是十六国时期最残暴的君主之一。在前秦境内,官员朝不保夕,民不堪命。苻生的堂弟苻坚决心夺取帝位。

苻坚是苻洪第三子苻雄的儿子,他八岁时主动要求苻洪给他请一位老师,学习文化。而当时随苻洪的氐族人都以杀伐为乐,这件事便让苻洪大为惊异。苻坚成人后,“性至孝,博学多才艺,有经济大志,要结英豪,以图纬世之宜”。(《晋书》卷一百十三)他见苻生倒行逆施,决心取而代之。苻坚听说王猛有雄才大略,便派好友吕婆楼将王猛招来。两人一见便如故交,谈到废兴大事,更是心心相印,二人都觉得如玄德之遇孔明。显然,在苻坚发动政变的过程中,王猛是重要谋士

357年六月,苻坚夺得政权后,任命王猛为中书侍郎,掌管机要。当时始平县住有许多自枋头回归的人,自视为建国功臣,豪横不法。苻坚便任王猛为始平令。王猛上任后,明法峻刑,彻察善恶,打击豪强。因鞭杀一豪吏,被告发而被关进监狱。苻坚亲自前往询问他:“为政之体,应德化为先,为什么上任不久便杀人呢?”王猛回答说:

“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晋书》卷一百十四)

王猛说,以德治国,那是国家安宁时的策略,但治理混乱不堪的社会,只能强调法律权威,清除害群之马,杀一个有什么了不得的,你既然让我治理这个难治的地儿,等着处理的奸人还有上万,怎能将施用酷刑的罪强加于我!一席话说得苻坚心服口服,不仅赦免其罪,还一年中数次升他的官——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加骑都尉,掌握中央行政大权,又统宿卫之兵。这使王猛得以放开手脚,扭转前秦政治轨辙。

王猛采取的政治措施,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抑制氐族部落贵族势力的无限制发展。如氐族酋豪樊世,有大功于苻氏,他对王猛由一介书生骤升至高位很不满,说:“吾辈耕之,君食之邪?”王猛回答说:“非徒使君耕之,又将使君炊之!”樊世大怒,说:“要当悬汝头于长安城门;不然,吾不处世!”(《资治通鉴·晋穆帝升平二年》)苻坚支持王猛,杀掉樊世,群臣震肃。十六国时期局势动荡,变乱频仍,离心因素很多,王猛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重振皇纲,因而有所作为,为十六国政治写下较清明的一页。(www.xing528.com)

在苻坚支持下,王猛在十年之中,为前秦建立了完备的典章制度,整顿吏治,用人唯能唯贤,大力提倡儒学教育,兴修水利,奖励农耕,使关中地区呈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发展的局面。前秦因此凝聚起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势力。

当时,前秦在北方最强悍的对手,是在后赵灭亡后,占据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鲜卑慕容部前燕政权。

369年六月,桓温兴兵“北伐”前燕,前燕请求前秦救援,并答应割让虎牢以西作为回报。桓温败退后,前燕毁约,王猛、梁成、邓羌奉命率步骑三万伐前燕,迫降前燕洛阳守将慕容筑。次年十一月,苻坚派王猛督杨安等十将、步骑六万伐前燕。王猛攻克壶关,所过郡县,皆望风降附。前燕慕容评率军在都城邺城外拒敌。两军对峙,进攻之军利于速战速决,慕容评试图固守不战,以泄前秦军队士气。但慕容评过度贪婪,将驻地周围的泉水山林管制起来,要麾下将士出钱买水买柴,以致士卒怨愤,毫无斗志。

王猛遣游击将军郭庆率骑五千,夜间抄小路插至慕容评军营之后,烧毁燕军辎重,前燕皇帝慕容暐在邺城中都能见到燃起的大火,派侍中兰伊去责备慕容评,督促其与王猛决战。慕容评只得向王猛请战。王猛阵前誓师,言辞慷慨:“王景略受国厚恩,任兼内外,今与诸君深入贼地,当竭力致死,有进无退,共立大功,以报国家;受爵明君之朝,称觞父母之室,不亦美乎!”(《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五年》)秦军众皆踊跃,破釜弃粮,大呼竞进,终于破敌。秦兵长驱而东,一举灭掉前燕。

王猛平燕后,留镇关东,苻坚许其以六州之内无须汇报,随机处置。王猛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将关东治理得井井有条。不久入为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持节、常侍、将军、侯如故。又加都督中外诸军事,军国内外万机之务,事无巨细,莫不归之。

375年六月,王猛一病不起,临终上书苻坚:“夫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是以古先哲王,知功业之不易,战战兢兢,如临深谷。伏惟陛下,追踵前圣,天下幸甚。”一句话,希望苻坚能够效仿先代圣人,小心翼翼地治理国家,善始善终。

当苻坚亲自看望王猛时,五十一岁的王猛留下他的最后政治交代:“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晋书》卷一百十四)在王猛看来,东晋虽然弱小,偏居江南,终究是华夏正宗,前秦应与之搞好关系,而不是自视强大主动进攻。对前秦来说,真正的敌人不是东晋,而是仍旧保持着强劲活力的鲜卑慕容部,以及曾与苻氏争夺关中的羌人,必须对他们加以处置。

国之云亡,哲人其萎!苻坚未能听从王猛的临终遗言,终于闹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