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虽然统一全国,但危及统一的因素仍然存在,其中民族问题最为棘手。
秦汉以来,处理周边少数民族问题,一直是统治者头痛的问题。秦始皇派蒙恬率二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及修筑万里长城,是大家熟知的事情。汉高祖与匈奴和亲,绥靖边疆,与民休息,也是为了处理好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汉武帝利用文、景二帝积累的财富,北击匈奴,西南开西南夷,西通西域,将汉帝国国力耗尽,几乎崩溃。东汉时匈奴衰落,款塞归附。而西北羌人涌入内地,与汉人杂处,到东汉中期,受到欺压的羌人不断暴动,东汉政府耗费大量钱财,损兵折将,一直未能处理妥当,成为东汉衰落的重要原因。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原哀鸿遍野,许多人逃往塞外,有些军阀与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勾结,借其武力,壮大声势。曹操北击三郡乌桓,就是为彻底消灭袁氏势力。曹操为了增加中原人口,曾大量移徙边境人口到内地,如经略汉中地区时,将武都地区的氐人迁到秦川;击败蹋顿时,将三郡乌桓强制迁徙到内地。经过政府的主动迁徙和边境各族主动迁入,各少数民族人口急剧增加。他们迁入内地,与原有居民杂处,生存资源的争夺以及风俗习惯上的差异,矛盾冲突在所难免。而迁入的少数民族居民,最初未纳入当地政府户口管理,一些地方长官将他们视为生财之道,对他们加以勒索,甚至强行抓捕,卖为奴婢。这使少数民族人民更强化族群观念,视中原人为敌,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也利用这种仇恨,为自己谋取利益。西晋建立后,西北地区爆发过多次少数民族联合暴动。于是,“徙戎”——即将内迁的少数民族人口迁回到他们的原住地,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成为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的理想办法。
首先提出“徙戎”的是侍御史、西河人郭钦,他在刚刚灭吴后给晋武帝上疏说:
“戎狄强扩,历古为患。魏初人寡,西北诸郡皆为戎居,今虽服从,若百年之后,有风尘之警,胡骑自平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为狄庭矣。宜及平吴之威,谋臣猛将之略,出北地,西河、安定,复上郡,实冯翊,于平阳已北诸县募取死罪,徙三河,三魏见士四万家以充之。裔不乱华,渐徙平阳、弘农、魏郡、京兆、上党杂胡,峻四夷出入之防,明先王荒服之制,万世之长策也。”(《晋书》卷九十七)
郭钦的说法,反映了民族问题的紧迫性。当时西北即今陕、甘、宁,各郡都有少数民族聚居。匈奴人亦即“胡”,已聚居于平阳、上党即今山西汾河谷,已非常接近都城洛阳。郭钦希望晋武帝利用灭吴之威,将逼近洛阳的平阳、弘农、魏郡、京兆、上党等郡少数民族人口迁出去,严格禁止他们迁入,以期“裔不乱华”。其建议未被采纳。
晋惠帝继位后,匈奴人郝散造反,进攻上党,杀死当地地方官员。后来郝散率部投降,但冯翊都尉失信而杀之。于是,郝散的弟弟郝度元与冯翊、北地的羌人、匈奴人一起反叛。秦、雍二州的氐、羌人也纷纷加入到反叛队伍,他们共推氐人齐万年为皇帝。西晋动用了大量军队,最后让孟观率领中央禁军出击,才将以镇压。这件事给当时担任山阴令的江统更大震动,因而写了一篇长长的论文《徙戎论》,全面回顾民族问题产生的背景,阐述现实的严峻,并提出一系列“徙戎”的具体办法。
江统反复阐述蛮、夷、戎、狄四方少数民族只能与中原人民分居的道理。用历史事实说明少数民族,特别是戎、狄“弱则畏服、强则侵叛”的规律,建议西晋政府“待之有备,御之有常”,使“境内获安、疆场不侵”。(《晋书》卷五十六)他用史实指出少数民族内迁的危险:东汉马援讨平叛羌,将其余种迁徙到关中,居住在冯翊、河东空闲地区,但几年后,随着羌族人口的增加,势力的壮大,对汉族欺压的不满,便在永初年间开始叛乱,战争持续了十年,将东汉国力耗尽,成为东汉中期最大祸患。他认为像关中那种土沃物丰的地区,不能让戎狄居住,理由为:(www.xing528.com)
“徙冯翊、北地、新平、安定界内诸羌,著先零、罕幵、析支之地,徙扶风、始平、京兆之氐,出还陇右,著阴平、武都之界,廪其道路之粮,令足自致,各附本种,反其旧土,使属国、抚夷就安集之。戎晋不杂,并得其所。”(《晋书》卷五十六)
江统认为这样做,即使戎、狄有叛乱之心,因关山阻隔,远离中原,危害也不会很大。他又分析了现在实行徙戎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对并州的胡族,他也很不放心,说这部分匈奴人:“户至数万,人口之盛,过于西戎;其天性骁勇,弓马便利,倍于氐、羌;若有不虞,风尘之虑;则并州之域可为寒心。”(《晋书》卷五十六)提醒晋政府注意。这正如郭钦所担忧的,胡骑从平阳、上党不用三天就可到达孟津,逼近都城洛阳。这一建议,晋政府没有采纳。
面对西晋时西北少数民族叛乱的形势,郭钦、江统等人忧国之情可以理解,他们加于少数民族身上的言辞,乃时代性与阶级性使然,无需多论。他们“徙戎”的建议,虽有其现实意义,却悖于时代潮流,根本无法实现。
从东汉中期以来,随着大气环境的变化,气候由先前的暖湿转为干寒,自然灾害与疾疫多发,北方边地人口剧减,草原上的匈奴人就是被这种自然变迁所逼,主动西迁,而非被东汉政府击败。在这种剧烈的自然环境变迁中,高纬度的居民向低纬度地区迁徙,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无可阻挡。如江统所说,仅关中一百多万人口中,“戎狄居半”。将一半的关中人口迁走,如何安置?能否实现?强行迁徙只能促其速反,迅速颠覆西晋统一国家。
“徙戎”之论反复出现,后世也有人批评晋武帝不能接受有识之言,造成后来“五胡乱华”的恶果,都未能明了当时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本着传统“华夷有别”的观点看问题。不过,要西晋时期的统治者如后来的唐太宗那样,抛弃“贵中华而贱夷狄”的心态,“贵之如一”,协调好民族关系,处理好统治者内部关系,也不现实。
问题提了出来,解决之法却难以进行,民族矛盾愈演愈烈。西晋后期,统治者争权夺利,纷纷拉拢少数民族首领加入自己的阵营,主动让他们武装起来,最终造成国破家亡的悲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