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淮南三叛对司马用兵的影响

淮南三叛对司马用兵的影响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淮南三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司马懿派兵将王凌送还京都,途中王凌服毒自杀。司马懿进抵寿春,将参与反叛者一并治罪处死,夷灭三族。司马懿去世后,长子司马师继续执掌朝政。历时十个月的反叛,终于被司马昭扑灭。“淮南三叛”是司马懿父子继推翻曹爽、控制中央政权之后,同忠于曹魏的地方势力展开的较量。诸葛诞发动的第三次反叛,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固守寿春大本营,与吴国连接成势,对司马氏构成了最大威胁。

淮南三叛对司马用兵的影响

司马懿铲除曹爽集团,把持朝政以后,蓄意培植亲信,排斥异己。一些忠于曹魏的大臣对此深感忧虑,他们试图有所举动,扭转乾坤。所谓“淮南三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王凌,字彦云,太原祁县人,他以太尉身份都督扬州军事,镇守寿春。王凌的外甥令狐愚任兖州刺史,驻屯平阿。王凌、令狐愚秘密商议,认为司马氏拥立的齐王曹芳“不任天位”,楚王曹彪年长而有才能,打算拥立曹彪为皇帝,定都许昌,借以推翻司马氏势力。他们一面与在白马的曹彪联络,一面密谋起兵。其间,令狐愚不幸病死。嘉平三年(251),王凌的密谋被人告发,司马懿率领中军由颍水顺流南下,征讨王凌。他先下赦书赦免王凌之罪,又挟持王凌之子王广,让他作书信晓谕王凌,同时让大军急速进逼寿春。王凌自知局势穷困,于是单独乘船出迎司马懿,自缚投降。司马懿派兵将王凌送还京都,途中王凌服毒自杀。司马懿进抵寿春,将参与反叛者一并治罪处死,夷灭三族。王凌的首次反司马之举,就这样冰消瓦解。

司马懿去世后,长子司马师继续执掌朝政。司马师将齐王芳废黜,另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进一步将政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正元二年(255),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毋丘俭,前将军、扬州刺史文钦,列举司马师的罪状共十一条,传檄天下,在淮南举兵。他们将淮南将士、吏民集中到寿春城,筑坛盟誓,分老弱守城。毋丘俭、文钦率军五六万渡过淮河,西至项县,由毋丘俭守城,文钦在外为游兵。司马师统兵进讨,另派镇南将军诸葛诞率军从安风津向寿春,征东将军胡遵率军至谯县、宋县一带,截断叛军退路。司马师率大军进驻汝阳,让监军王基督前锋诸军进据南顿,与叛军对垒。同时下令诸军,坚壁固守,不与叛军接战。毋丘俭、文钦进不得战,退又担心寿春被官军袭夺,无法返回淮南,因而彷徨而不知所措。由于曹魏实行“错役”制度,淮南将士的家属都在北方,因此叛军军心涣散,不断有人向官军投降。至此,司马师以少量兵马诱敌交战,然后大军纵“骁骑”出击,大破叛军。文钦逃往吴国,毋丘俭被官军捕杀,部下全部投降。

毋丘俭、文钦起兵时,司马师正患着严重的眼病。他强撑着出征,平定反叛,旋即病死。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继续执掌朝政。甘露二年(257)五月,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于淮南。他领兵击杀扬州刺史乐琳之后,吸取毋丘俭等失败的教训,不主动北进出击,而是将在淮南、淮北郡县屯田的官兵十余万人,以及新近归附的扬州壮丁四五万人集中到寿春,聚积足够一年食用的粮食,闭城自守;同时,让儿子诸葛靓到吴国求救。吴国大喜,派兵三万,与文钦一起前来接应诸葛诞,乘官军尚未合围,突入寿春城。

六月,司马昭挟持皇帝、太后,统督中外诸军二十六万,临淮河征讨。七月,进军丘头。命镇南将军王基、安东将军陈骞率军四面合围,表里两重,筑深沟坚垒。又命监军石苞、兖州刺史州泰等简锐卒作为游军,防备外敌。八月,吴国再派朱异率军万余人,渡过黎浆水,接应寿春。石苞、州泰率军将朱异击退,继而大破吴军。这时,诸将请求进攻寿春,司马昭决定围而不攻,以“全策”把握战局,将叛军困死在孤城之中,他分析说:

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今三叛(指唐咨、文钦、诸葛诞,唐咨反叛在先)相聚于孤城之中,天其或者将使同就戮,吾当以全策縻之,可坐而制也。”(《三国志》卷二十八)(www.xing528.com)

寿春城中,粮食逐渐减少,又不见外部救援,人心不稳。诸葛诞的亲信部将蒋班、焦彝,吴将全怿等先后率众投降官军。甘露三年(258)正月,诸葛诞、文钦等大修攻具,接连五昼夜攻打南围,企图突围而出,被围城诸军击退。城内粮食日益短缺,先后出降的有数万人。这时,诸葛诞、文钦为如何防守而发生矛盾,诸葛诞杀掉了文钦。二月,司马昭亲自临围指挥,四面进兵,同时攻城。诸葛诞见大势已去,率麾下数百人从小城门突围而出,被官军追及斩首。历时十个月的反叛,终于被司马昭扑灭。

“淮南三叛”是司马懿父子继推翻曹爽、控制中央政权之后,同忠于曹魏的地方势力展开的较量。淮南地区是魏吴交兵的主要战场,往往由久擅疆场的大将镇守,士兵久习战阵。这里还是曹魏最大的屯田区,军粮充足。由于毗邻吴国,易于同外部敌对势力连接,因此,王凌、毋丘俭、诸葛诞先后在此起兵,不是偶然的。

司马氏父子要对付来自淮南的反叛,也并非轻而易举。在平定反叛的过程中,司马氏父子展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司马懿对王凌、司马师对毋丘俭、文钦,都是在临死前拼全力一搏,一举成功。诸葛诞发动的第三次反叛,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固守寿春大本营,与吴国连接成势,对司马氏构成了最大威胁。而司马昭持重对敌,历时十个月,终于将反叛平息。

对比三次平叛行动,司马懿主动出击,制敌先机;司马师截敌首尾,围而歼之;司马昭围而不攻,困敌孤城。分别因势利导,深得用兵之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