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自建安五年(200)在官渡战胜袁绍后,又用了四五年时间,打败袁绍长子袁谭、幼子袁尚,攻下袁氏老巢邺城,将袁谭斩首,平定了冀州。袁尚及袁绍次子袁熙逃往三郡乌丸。
所谓“三郡乌丸”,是指东汉末年活跃在幽州辽东属国、辽西、右北平三郡的乌丸(又称乌桓)部落。他们各为一部,首领自立为王,乘天下大乱之机,寇掠边郡。汉献帝初平年间,辽西乌丸首领蹋顿崛起,总摄三部,“众皆从其号令”(《后汉书·乌桓传》)。建安年间,袁绍与公孙瓒连年攻伐,相持不下,蹋顿遣使者与袁绍和亲,出兵帮助袁绍打败公孙瓒。袁绍承制封蹋顿等三部首领为单于。因此,袁尚、袁熙战败后投奔蹋顿,企图凭借乌丸势力,反攻冀州。
建安十一年(206),曹操初步平定河北青、幽、冀、并四州后,准备出兵征讨乌丸,彻底消除来自北部边境的威胁,巩固北方统一局面。他先派人凿渠,由滹沱河通入弧水,称作平虏渠;又由洵河口凿渠,通入潞河,称作泉州渠。这些新修的渠道与自然河流连接,形成一条由黄河直抵今天津市区的水路,解决了军事运输的重大难题。
次年二月,曹操商议征讨乌丸。将领们认为:袁尚不过是逃亡之人,乌丸贪而无信,怎肯为袁尚所利用?况且,一旦深入乌丸腹地,刘备必定劝说刘表袭击许都,万一生变,就追悔不及。只有郭嘉判断刘表必定不能信任刘备,劝曹操出征。
曹操率大军出发,五月到达无终。七月以后,连降大雨,傍海一带道路泞滞不通,进军陷入困境。这时,无终人田畴正随军从征,他献计说:
“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之首可不战而禽也。”(《三国志》卷十一)(www.xing528.com)
田畴的计策,就是利用由无终傍海行进的道路不通的事实,制造曹操被迫退军的假象,麻痹对方,大军却经卢龙——平冈——柳城一线这条自东汉初以来便废绝不通的山间小道,直插乌丸腹地,出奇制胜。曹操采纳此计,引军后撤,在靠近水泽的路旁立了一块大木牌,上面写道:“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三国志》卷十一)乌丸侯骑见到木牌后,以为大军确实退走,赶忙报告了蹋顿。
曹操让田畴率部下充当向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塞,开山填谷五百余里,曹军距柳城二百里地时,乌丸才发觉,袁尚、袁熙与蹋顿等率数万骑兵前来抵御。八月,曹操率军登上白狼山,与乌丸骑兵遭遇。当时,乌丸兵多势盛,而曹军战车、辎重落在后面,披甲之士很少。曹操从高处望见敌方阵形不整,纵兵出击,冲破敌阵,斩杀蹋顿及乌丸酋帅等,袁尚、袁熙与辽东属国单于速仆丸等率数千骑逃往辽东。
当汉末扰攘之际,辽东太守公孙度凭借地势偏远,拥众自重,割据一隅。公孙度死后,长子公孙康嗣位。曹操击破乌丸后,有人劝他乘势征讨辽东,则袁尚兄弟可擒。曹操说:“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三国志》卷一)九月,曹操引兵从柳城撤退,公孙康果然斩杀袁尚、袁熙及速仆丸等,将首级送来。将领们询问其中缘由,曹操说:“彼素畏(袁)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原来,公孙康与袁尚等人的利害关系,早已在曹操的掌握、算计之中。至此,袁氏残余势力彻底覆灭。
曹操回师时,正值深秋时节,天寒且早,二百里地见不到水,军粮匮乏,只得杀马数千匹作为口粮,凿地深入三十余丈才得饮水。曹军转危为安,曹操心情大好,在碣石海边,他瞭望大海,写下描述大海壮观景象的诗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回到邺城后,曹操查问先前劝阻出征之人,大家不知就里,人人自危。谁知曹操将这些人厚赏了一番,又慰勉说:“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三国志》卷一注引《曹瞒传》)的确,曹操为剪除袁氏残余势力,消解边境隐患,毅然远征乌丸,冒了极大风险,遇到了始料不及的困难,这是需要极大勇气的,而他胜不忘败,居安思危,勇于自责,更是难能可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