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观测点形式与埋设技巧图解

观测点形式与埋设技巧图解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6-4 永久性观测点建筑沉降观测点的形式和埋设1)预制墙式观测点,如图6-5所示,它由混凝土预制而成,其大小可做成普通黏土砖规格的1~3倍,中间嵌以角钢,角钢棱角向上,并在一端露出50mm。2)观测点应垂直埋设,离基础边缘的间距不得小于50mm,埋设后将四周混凝土压实,等混凝土凝固后用红油漆编号。如混凝土已凝固须增设观测点时,可用錾子在混凝土面上确定的位置凿一洞,将标志埋入,再以1∶2水泥砂浆灌实。

观测点形式与埋设技巧图解

(1)设备基础观测点的形式及埋设一般利用铆钉(图6-2)或钢筋来制作,然后将其埋入混凝土内,其形式如下:

1)垫板式:用长60mm、直径20mm的铆钉,下焊40mm×10mm×50mm的钢板,如图6-3a所示。

2)变钩式:将长约100mm、直径20mm的铆钉一端弯成直角,如图6-3b所示。

3)燕尾式:将长80~100mm、直径20mm的铆钉,在尾部中间劈开,做成夹角为30°左右的燕尾形,如图6-3c所示。

978-7-111-53543-0-Chapter06-1.jpg

图6-1 观测点要求

978-7-111-53543-0-Chapter06-2.jpg

图6-2 铆钉

978-7-111-53543-0-Chapter06-3.jpg

图6-3 设备基础观测点

4)U字式:用直径20mm、长约220mm左右的钢筋弯成“U”形,倒埋在混凝土之中,如图6-3d所示。

如观测点使用期长,应埋设有保护盖的永久性观测点,如图6-4a所示。对于一般工程,如因施工紧张而观测点加工不及时,可用直径20~30mm的铆钉或钢筋头(上部锉成半球状)埋置于混凝土中作为观测点,如图6-4b所示。

978-7-111-53543-0-Chapter06-4.jpg

图6-4 永久性观测点

(2)建筑沉降观测点的形式和埋设

1)预制墙式观测点,如图6-5所示,它由混凝土预制而成,其大小可做成普通黏土砖规格的1~3倍,中间嵌以角钢,角钢棱角向上,并在一端露出50mm。在砌砖墙勒脚时,将预制块砌入墙内,角钢露出端与墙面夹角为50°~60°。

2)利用直径20mm的钢筋,一端弯成90°角,一端制成燕尾形埋入墙内,如图6-6所示。

3)用长120mm的角钢,在一端焊一铆钉头,另一端埋入墙内,并以1∶2水泥砂浆填实,如图6-7所示。

978-7-111-53543-0-Chapter06-5.jpg(www.xing528.com)

图6-5 预制墙式观测点

978-7-111-53543-0-Chapter06-6.jpg

图6-6 燕尾形观测点

978-7-111-53543-0-Chapter06-7.jpg

图6-7 角钢埋设观测点

(3)柱身观测点的形式及设置

1)钢筋混凝土柱,用錾子在柱子±0.000标高以上的10~50cm处凿洞(或在预制时留孔),将直径20mm以上的钢筋或铆钉,制成弯钩形,平向插入洞内,再以1∶2水泥砂浆填实,如图6-8a所示。亦可用角钢作为标志,埋设时使其与柱面呈50°~60°的倾斜角,如图6-8b所示。

2)将角钢的一端切成使脊背与钢柱柱面呈50°~60°的倾斜角,将此端焊在钢柱上,如图6-9a所示;或者将铆钉弯成钩形,将其一端焊在钢柱上,如图6-9b所示。

978-7-111-53543-0-Chapter06-8.jpg

图6-8 钢筋混凝土柱观测点

978-7-111-53543-0-Chapter06-9.jpg

图6-9 钢柱观测点

(4)注意事项

1)铆钉或钢筋埋在混凝土中露出的部分,不宜过高或太低,高了易被碰斜撞弯;低了不易寻找,而且水准尺置在点上会与混凝土面接触,影响观测质量。

2)观测点应垂直埋设,离基础边缘的间距不得小于50mm,埋设后将四周混凝土压实,等混凝土凝固后用红油漆编号。

3)埋点应在基础混凝土将达到设计标高时进行。如混凝土已凝固须增设观测点时,可用錾子在混凝土面上确定的位置凿一洞,将标志埋入,再以1∶2水泥砂浆灌实。

978-7-111-53543-0-Chapter06-10.jpg

图6-10 沉降观测工作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