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测绘地物图示-碎部测量方法和原理

测绘地物图示-碎部测量方法和原理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测绘地物必须根据规定的测图比例尺,按测量规范和地形图图式的要求,经过综合取舍,将各种地物恰当地表示在图上。图4-10 地貌特征点及地性线表4-3 碎部点间距和视距的最大长度注:1.以1∶500比例尺测图时,在城市建筑区和平坦地区,地物点距离应实量,其最大长度为50m。碎部点的平面位置测绘方法及原理1)角度交会法。如图4-12所示,设A、B为实地已知控制点,欲测碎部点为C点在图纸上的位置c。

测绘地物图示-碎部测量方法和原理

(1)碎部点的选择。碎部点需要选择地物和地貌特征点,即地物和地貌的方向转折点和坡度变化点。碎部点选择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成图的精度和速度。如果选择正确,就可以逼真地反映地形现状,保证工程要求的精度;如果选择不当或漏选碎部点,将导致地形图失真走样,影响工程设计或施工用图。

1)地物特征点的选择

①地物特征点通常是选择地物轮廓线上的转折点、交叉点,河流和道路的拐弯点,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

②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和位置。测绘地物必须根据规定的测图比例尺,按测量规范和地形图图式的要求,经过综合取舍,将各种地物恰当地表示在图上。

2)地貌特征点的选择最能反映地貌特征的是地性线(又称地貌结构线),它是地貌形态变化的棱线,如山脊线、山谷线、方向变换线等,因此地貌特征点应选在地性线上,如图4-10所示。例如,山顶的最高点,鞍部、山脊、山谷的地形变换点,山坡倾斜变换点,山脚地形变换点处需选定碎部点。

3)碎部点间距和视距的最大长度选择。碎部点间距和视距的最大长度应符合表4-3的规定。

978-7-111-53543-0-Chapter04-16.jpg

图4-10 地貌特征点及地性线

4-3 碎部点间距和视距的最大长度

978-7-111-53543-0-Chapter04-17.jpg

注:1.以1∶500比例尺测图时,在城市建筑区和平坦地区,地物点距离应实量,其最大长度为50m。

2.山地、高山地地物点的最大视距可按地貌点来要求。

3.采用电磁波测距仪测距时,距离可适当放长。

4)地形图等高距的选择

①等高距的选择与地面坡度有关系,当基本等高距为0.5m时,高程注记点的高程应标注到厘米。

②当基本等高距大于0.5m时,可标注到分米。

(2)碎部点的平面位置测绘方法及原理(www.xing528.com)

1)角度交会法。如图4-11所示,在实地已知控制点AB上分别安置测角仪器,测得ACBC方向与后视方向(ABBA)的夹角βAβB,再在图纸上借助于绘图工具由角度交会出C的点位c

2)极坐标法。如图4-12所示,设AB为实地已知控制点,欲测碎部点为C点在图纸上的位置c

①在A点安置仪器,测量AC方向与AB方向的夹角βAC的长度D

②将D换算为水平距离,再按测图比例尺缩小为图上距离d,即可得极坐标法定点位的两个参数β(极角)和d(极半径)。

③在图纸上借助绘图工具以a为极点,ab为极轴(后视方向),由βd绘出C点在图纸上的位置c

3)距离交会法

①如图4-13所示,距离交会法是在实地已知控制点AB上分别安置测距仪器。

②测得APBP的距离(D1D2),并且换算为水平距离。

③按测图比例尺缩小为图上距离dd1d2)。

④在图纸上借助于绘图工具用边长交会出P的点位。

978-7-111-53543-0-Chapter04-18.jpg

图4-11 角度交会法

978-7-111-53543-0-Chapter04-19.jpg

图4-12 极坐标法

978-7-111-53543-0-Chapter04-20.jpg

图4-13 距离交会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