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职业分类及意义特征

大学生职业分类及意义特征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该《标准》依据在业人口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将全国范围内的职业划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层,即8个大类,64个中类,301个小类。这项标准主要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性质的同一性分类,即按其所属行业分类,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四级。根据不同标准的职业,可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大学生职业分类及意义特征

社会分工始自原始社会。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生存的需要,人类开始制造工具,于是产生了手工业;随着人类对自然的积极适应,出现了谷物的种植,于是产生了农业;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也随之发展,一部分发展为依靠机器生产的工业;随着社会群体开始相对固定,于是产生了商业;随着社会群体之间利益的争夺,于是产生了军人;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随后还产生了官吏、老师和医生等职业。

(一)职业分类

“职业种类”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它的内容总是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职业的划分向更细、更多的方向发展,而且新的职业不断出现。社会分工是职业分类的依据。在分工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上,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以及劳动的支出形式都各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各种职业之间的区别。世界各国国情不同,其划分职业的标准有所区别。

1.根据西方国家的一些学者提出的理论,在国外一般将职业分为三种类型

(1)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性质、层次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把工作人员划分为白领工作人员和蓝领工作人员两大类。白领工作人员包括: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农场以外的经理和行政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办公室人员。蓝领工作人员包括:手工艺及类似的工人、非运输性的技工、运输装置机工人、农场以外的工人和服务性行业工人。

(2)按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创立的“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理论,把人格类型划分为六种,即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与其相对应的是六种职业类型。

(3)依据各个职业的主要职责或“从事的工作”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较为普遍,以两种代表示例。其一是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国际标准职业分类把职业由粗至细分为四个层次,即8个大类,83个小类,284个细类,1506个职业项目,总共列出职业1881个。其中8个大类是:①专家、技术人员及有关工作者;②政府官员和企业经理;③事务工作者和有关工作者;④销售工作者;⑤服务工作者;⑥农业、牧业、林业工作者及渔民猎人;⑦生产和有关工作者、运输设备操作者和劳动者;⑧不能按职业分类的劳动者。这种分类方法便于提高国际间职业统计资料的可比性和国际交流。其二是加拿大《职业岗位分类词典》的分类。它把分属于国民经济中主要行业的职业划分为23个主类,主类下分81个子类,489个细类,7200多个职业。此种分类对每种职业都有定义,逐一说明了各种职业的内容及从业人员在普通教育程度、职业培训、能力倾向、兴趣、性格以及体质等方面的要求,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2.根据我国不同部门公布的标准分类,我国职分类主要有两种类型

(1)第一种: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总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1982年3月公布,供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使用的《职业分类标准》。该《标准》依据在业人口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同一性进行分类,将全国范围内的职业划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层,即8个大类,64个中类,301个小类。到1995年,我国开始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并于1999年颁布,把我国现阶段社会中的主要职业作了一个总结,将我国职业又扩展并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8个大类分别是:

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5个中类,16个小类,25个细类;

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14个中类,115个小类,379个细类;

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中包括4个中类,12个小类,45个细类;

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其中包括8个中类,43个小类,147个细类;

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其中包括6个中类,30个小类,121个细类;

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其中包括27个中类,195个小类,1119个细类;

第七大类:军人,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

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

在八个大类中,第一、二大类主要是脑力劳动者,第三大类包括部分脑力劳动者和部分体力劳动者,第四、五、六、七大类主要是体力劳动者,第八大类是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

(2)第二种: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局批准,于1984年发布,并于1985年实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这项标准主要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性质的同一性分类,即按其所属行业分类,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四级。门类共13个:(1)农、林、牧、渔、水利业;(2)工业;(3)地质普查和勘探业;(4)建筑业;(5)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6)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应和仓储业;(7)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8)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9)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业;(10)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1)金融保险业;(12)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13)其他行业。

这两种分类方法符合我国国情,简明扼要,具有实用性,也符合我国的职业现状。

根据不同标准的职业,可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从行业上划分,可分为一、二、三产业;从工作特点上划分,可分为务实(使用机器、工具和设备的工种)、社会服务、文教、科研、艺术及创造、计算及数学(钱财管理、资料统计)、自然界职业、管理、一般服务性职业等十多种类型的职业。每一种分类方法,对其职业的特定性都有明确的解释,这对我们更好地掌握某一职业的特点,去选择适合自身职业有指导作用。

(二)职业分类的意义

(1)同一性质的工作,往往具有共同的特点和规律。把性质相同的职业归为一类,有助于国家对职工队伍进行分类管理,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和工作要求,采取相应的录用、调配、考核、培训和奖惩等管理方法,使管理更具针对性。

(2)职业分类给各个职业分别确定了工作责任以及履行职责和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这就为岗位责任制提供了依据。

(3)职业分类有助于建立合理的职业结构和职工配制体系。

(4)职业分类是对职工进行考核和智力开发的重要依据。考核就是要考查职工能否胜任他所承担的职业工作,考查他是否完成了他应完成的工作任务。这就需要制定出考查标准,对各个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质量、数量提出要求,而这些都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才能加以规定的。职业分类中规定的各个职业岗位的责任和工作人员的从业条件,不仅是考核的基础,同时也是进行培训的重要依据。

(三)职业分类的基本特征

1.产业性特征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就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三类产业。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工业中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等;第三产业是流通和服务业。在传统农业社会,农业人口比重最大;在工业化社会,工业领域中的职业数量和就业人口显著增加;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和经济发展迅速的社会,第三产业职业数量和就业人口显著增加。

2.行业性特征

行业是根据生产工作单位所生产的物品或提供服务的不同而划分的,行业主要是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性质的同一性来分类的。可以说行业表示了人们所在的工作单位的性质。

3.职位性特征

所谓职位是一定的职权和相应的责任的集合体。职权和责任的统一形成职位的功能,职权和责任是组成职位的两个基本要素;职权相同,责任一致,就是同一职位。在职业分类中的每一种职业都含有职位的特性。比如大学教师这种职业包含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位。再如国家机关公务员包括科级、处级、厅(局)级、省(部)级等职位系列。

4.组群性特征

无论以何种依据来划分职业都带有组群特点。如科学研究人员中包含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理学工学和医学等,再如咨询服务事业包括科技咨询工作者、心理咨询工作者和职业咨询工作者等。

5.时空性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职业变化迅速,除了弃旧更新外,同一种职业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也发生变化,所以职业的划分带有明显的时代性。从大的方面来说,在职业数量较少的时期,职业与行业是同义语,但现在职业与行业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在职业划分中,行业一般作为职业的门类。在空间上职业种类分布有区域、城乡、行业之间或者国别上的差别。

扩展阅读:

国际标准职业分类的更新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职业分类信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比如劳动力市场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分析、工资分析、教育规划等,是国家实现宏观管理的一个必要基础。因此,对职业分类的研究极其必要且重要。对于中国来说,1999年5月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亦亟需修订。

一、“工作”和“职业”

2007年12月国际劳工组织(简称ILO)召开了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修订大会,参加会议的既有ILO 的相关工作人员和负责人,也有劳动力统计专家。这次会议通过了新的职业分类体系,正式定名为《国际标准职业分类(2008)》(简称ISCO-08),它是对《国际标准职业分类(1988)》(简称ISCO-88)的更新。(www.xing528.com)

为了满足ISCO-08的需要,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修订大会进一步澄清了两个基本概念:“工作(job)”和“职业(Occupation)”。“工作”是某人为雇主(或自雇)而被动(或主动)承担的任务和职责的总和;“职业”是主要任务和职责高度相似的工作的总和。作为个人来说,可能会更换工作,而这些工作极有可能属于同一职业。一般来说,涉及专业技术的劳动力,其职业变换的可能性较小,但是更换工作的可能性较大,新兴的信息技术、网络游戏等产业尤其如此。

ISCO-08对职业进行分类采用的基本标准是承担相应的任务或职责所需的“技能水平”和“技能的专业程度”,这很好地体现了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对于国家来说,通过考察其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化,就能够客观地反映出该国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的发展水平,也能反映社会劳动力的分布状态和流动趋向。

二、ISCO-08与ISCO-88的联系与区别

国际劳工组织对职业标准分类进行修订的基本依据有两条:一是各国在使用ISCO-88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二是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引致工作种类等的变化。虽然ISCO-08与ISCO-88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ISCO-88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框架仍然适用。ISCO-08 仍然将职业区分为大类(major group)、中类(sub-major group)、小类(minor group)和细类(unit group),且大类仍然被划分为10类。由于小类和细类极其繁杂,限于篇幅,下面主要讨论大类和中类职业,足以反映ISCO-08 与ISCO-88的联系与区别。

1.职业大类名称的变化

由表4-1可以看出,ISCO-08保留了ISCO-88的部分职业大类的名称,也更新了部分职业大类的名称。从数量上看,职业大类名称发生改变的有5类,未发生变化的也有5类,各占职业大类总数的50%。

表4-1 ISCO-08与ISCO-88大类名称对比表

(1)名称未发生变化的5类职业

名称未发生变化的有第2、3、7、8、9类职业。上述5类职业的名称虽然未发生变化,并不意味着这5类职业未作调整。这5类职业与经济和科技发展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比如,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出现专业细化的特点,“专业人员”和“技术和辅助专业人员”下面的中类、细类和小类肯定会发生变化;经济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也会带来工艺改进、机器设备升级,会引起“工艺与相关行业工”和“工厂、机械操作和装配工”两类相关职业结构的调整。

(2)名称发生变化的5类职业

名称发生变化的有第1、4、5、6、10类职业。这5类职业名称的变动,主要是某些概念范畴或涵盖范围上的变动。比如虽然“立法者、高级官员和管理者”更名为“管理者”,但“管理者”的中类仍然包含立法者、高级官员等,这种大类职业名称的改变主要就是管理者范畴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了改变,政界、商界的高层人士都可称为“管理者”。

2.名称无变化的大类职业中的中类职业对比

ISCO-08与ISCO-88有5大类职业名称未发生变化,但是这5类职业的中类都发生了变化,且出现了中类职业细化的特点。总的来说,“专业人员”、“技术和辅助专业人员”、“工艺与相关行业工”、和“初级职业”4类职业的变化较大,“工厂、机械操作和装配工”职业变化相对较小。

(1)中类职业数量的变化

从中类职业数量上看(如表4-2所示),除了“工厂、机械操作和装配工”职业的中类数量没有变化外,其余4类职业的中类个数都增加了,其中“初级职业”增加最多,从3个中类增加到6个中类。“专业人员”、“技术和辅助专业人员”和“工艺与相关行业工”3个职业中类增加的个数分别是2、1和1。

表4-2 ISCO-08与ISCO-88名称无变化大类职业的中类个数对比表

(2)大部分职业具有中类细化的突出特点

从ISCO-08与ISCO-88名称无变化的大类职业的中类职业信息对比可以看出ISCO-08中类职业细化的特点,这与1988年以来生产力发展引致的社会分工细化相关联。

职业细化特点最明显的是“9初级职业”,ISCO-88版中该职业的中类包括3个:91销售与服务初级职业、92农业渔业及相关劳工和93采矿业、建筑业、制造业与交通业劳工,ISCO-08版包括6个:91清洁工和辅助工,92农业、林业与渔业劳工,93采矿业、建筑业、制造业与交通业劳工,94食物准备助手,95路边摊贩,96环卫与其他相关初级职业。可见,主要对1988版的91销售与服务初级职业进行了细分,分为91清洁工和辅助工、94食物准备助手、95路边摊贩、96环卫与其他相关初级职业。再比如“2专业人员”,ISCO-08新增的中类有24工商管理专业人员,25信息和通讯技术专业人员,26宗教、民族和文化界专业人员。另外,“技术和辅助专业人员”和“工艺与相关行业工”2类职业也出现了职业细化的特点。只有“工厂、机械操作和装配工”这类职业,从中类上未看出职业细分的特点。职业分类是否发生细化,需要进一步考察该职业的小类和细类信息。

3.名称有变化大类职业的中类职业对比

ISCO-08与ISCO-88有5大类职业的名称发生了变化,相应的中类职业都发生了变化,且出现了中类职业细化的特点。总的来说,第4、5、10类职业的变化较大,第1、6类职业变化相对较小。

(1)中类职业数量的变化

从中类职业数量上看(如表4-3所示),各类职业的中类个数都增加了,其中第4、5、10类职业各增加了2个中类职业,第1、6类职业增加了1个。变化最明显的是第10类职业“10武装军人”,中类个数由1增加至3,变化较小的是第6类职业“农业与渔业技工”,中类个数由2增加至3。

表4-3 ISCO-08与ISCO-88名称有变化大类职业的中类个数对比表

(2)中类细化的突出特点

职业变化最大的应该是第1类职业,名称由“立法者、高级官员和管理者”改为“管理者”。ISCO-88版中该职业的中类包括3个:11立法者和高级官员、12合作管理者、13总经理。ISCO-08版包括4个:11行政长官、高级官员和立法者,12行政、后勤与商务管理者,13生产服务部门(或专业机构)的管理者,14酒店、零售业与其他服务管理人员。如果将管理者区分为政界管理者和商界管理者,那么该职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商界管理者上。

ISCO-88对商界管理者的划分主要是依据管理者责任的范围,简单来说,代表本人(或所有者)对企业或机构负总责的人员称为总经理,而督导、首席执行官部门经理等需要合作管理企业或机构的人员称为合作管理者。ISCO-08对商界管理者的划分更侧重管理者提供服务的领域,将管理者区分为企业生产直接服务的管理者,为企业生产间接服务的行政后勤管理者等,并将酒店、零售业等一些特殊服务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了单列。

职业细化特点最明显的是第10类职业,名称由“武装军人”改为“武装军人职业”。ISCO-88版中该职业的中类包括1个:01武装军人。ISCO-08版包括3个:01正式任命的武装军官、02无军官衔委任状的武装军官和03其他职衔武装人员。这类职业的变化与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实现军人职业化有关。

三、ISCO 更新对中国职业分类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是我国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文献编制工作于1995年初启动,1999年5月正式颁布。《大典》按照社会工作性质同一性的基本原则,对我国所有职业进行了划分和归类,它突破了“一个行业部门一个类别”的分类模式,突出了职业应有的社会性、目的性和规范性等特征,为中国职业分类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但是,中国的经济、科技等发展十分迅猛,社会职业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虽然《大典》也经过了多次修订,但仍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在ISCO-08更新的今天,我国职业分类需要思考的更多。

1.改变职业分类的视角

我国职业分类按照社会工作性质同一性的基本原则,主要服务于计划管理部门;ISCO-08对职业分类的依据是各类工作的“技能水平”和“技能的专业程度”,主要反映生产部门和劳动者的要求和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职业分类的视角需要做出改变。

2.尽量实现与ISCO-08的对接

2007年12月,ILO 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修订大会明确提出:为了实现职业信息的国际比较,各国应依据ISCO-08 进行相关统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最好能够实现与ISCO-08的数据对接。这次会议也特别提出:ILO 将为发展中国家开发或升级职业分类体系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以提高职业分类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职业分类的更新及其与ISCO-08的对接需加速进行。

目前来看,《大典》与ISCO-08的对接有很大困难。表4-4列出了这两种职业分类中的大类。

表4-4 ISCO-08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大类职业对比表

从数量上看,《大典》的分类有8类,ISCO-08的分类有10类,后者多出两个类别。从内容上来看,《大典》对大类职业的划分较粗略,比如ISCO-08中的第9个大类:“初级职业”,这一职业主要反映所需技能水平较低、多为接近社会底层的体力劳动者,这些劳动者大多生活贫困,更需要社会关注或政府救助。ISCO-08将其独立出来,正是对劳动者利益的反映。而在《大典》中这一职业未独立提出,而是分散在多个分类之中。再比如《大典》中的第二个分类“专业技术人员”,在ISCO-08中则根据技能水平的高低将其区分为两类职业,即第二类职业专业人员和第三类职业技术和辅助专业人员。从薪资待遇到社会地位,技能水平高的专业人员和为这些人员作辅助工作的人员都有很大差别,进行区分才能反映劳动者的真实状况,才能维护相关劳动者的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