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大学生来讲,从入学伊始即围绕生涯发展来设计自己的大学生活,是一种学业智慧。在大学接受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寻找自己的目标和所长,进而更好的自主学习,扬长避短,不断积累社会经验,最终形成职业生涯的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是在一定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的结果。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离不开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相应的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因此,大学生要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就需要及早唤醒自己的职业意识,加强自己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训练,寻求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良好开端。
大学生要加强职业态度培养,需要从点滴做起。例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准时到达、认真听讲、有效记笔记、按时完成作业;在课外活动过程中,以诚待人、守时践诺、有礼有节;在与家人、朋友交流过程中,真情表达、体贴关怀、全力支持……当代大学生应该提升这些品质素养,并着力激发自己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从而系统提升自己全方面的职业素养。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同时,大学生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必须加强职业能力训练。职业能力训练包括自我效能、心态调整、沟通能力、健康管理、情绪管理、时间管理、创新能力、自信演讲、印象管理、职业礼仪和团队合作等。下面我们将重点围绕以下几项来谈谈大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一)提高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的概念由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班杜拉提出,他认为自我效能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其中,结果预期指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可能导致什么样结果的推测,预期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实施某种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自我效能同时也标志人们对自己产生特定水准的,能够影响自己生活事件的行为之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的信念决定人们如何感受、如何思考、如何自我激励以及如何行为。自我效能决定了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判断。积极、适当的自我效能使人认为自己有能力胜任所承担的任务,由此将持有积极的、进取的工作态度;而过低的自我效能感会让人感觉自己的能力比较差,无法胜任工作,这样他将对工作有消极回避的想法,工作积极性也将大打折扣。
一个理性的人自然会回避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任务,而更愿意选择自己认为胜任的事情。自我效能高的人会积极尝试各种活动,通过实践使个人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相反,自我效能低的人则避免挑战性的任务(避免也可能是故意树立一个过高的目标,最终达不成而免于自尊受损),最终丧失更多潜能开发的机会。
(二)学会调整心态
学会调整心态,首先需要了解80/20法则,即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这个原理是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兼社会学家维弗利度·帕雷托所提出来的。其次要消除消极的自我暗示,对认定的事物进行表述时带有“应该”,“受不了”,“必须”,“一定”,“这完了”等极端化或者灾难性的词汇,一般都可能是一种非理性的信念状态。要学会用积极的自我暗示代替消极负面的自我暗示,从内在开始改变自己。
(三)提高沟通能力
在当今社会,除了专业技能等硬性技能外,大家也越来越重视“软技能”的提升和发展。所谓软技能,即激活人资源的能力,如情绪控制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这里的人,指老板、同事、顾客、亲人和朋友等,也包括自己。有效沟通,无疑是“软技能”的核心能力之一,它可以帮你更游刃有余地处理工作事务,促进你与亲人朋友间的理解,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而要实现有效沟通,必须了解沟通的禁忌、技巧和原则。
(1)沟通禁忌。不良的口头禅,用过多的专业术语或英文夹杂,只顾表达自己的看法,用威胁的语句,忽略了确认不了的信息,只听自己想要听的,这些都是有效沟通应为规避的。
(2)沟通技巧。例如用建议代替批评,让对方说出期望,诉求共同利益,顾及别人的自尊。
(3)沟通原则。例如做好自我管理;随时能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事情;主动关怀别人;帮助自己理清沟通前的准备步骤——心里明确沟通的目的,搜集沟通对象的资料,决定沟通的场地,准备沟通进行的程度与时间,做出沟通计划表。(www.xing528.com)
(四)学会健康管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健康是1,一生的成就都是这个1后面的0,后面的0越多,所拥有的财富就越多。但如果前面的1没有了,则一切都没有了。工作、友谊、家庭,生活的一切,都需要健康做基础。身体健康就是要达到一个身心平衡与身心俱佳的状态。这就需要用一种“畏法度”的心态来生活,也就是说自然规律不是用来挑战的,而是用来顺从的。因此,健康的获得就需要从规律的把握入手——规律的运动、科学的生活习惯,主动磨练自己的思维,保持一种乐观的情绪状态。
(五)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可以训练、提高,并最终习惯化的技能。在这个技能掌握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心理突破。如果不去突破自己的思维惯性、消极态度、自卑心理以及僵化心理,创新的过程就会阻力重重。创新能力的培训一需要系统化的训练,二需要在广泛的学习、生活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六)学会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该理论是心理学家库利、戈夫曼等人提出的。印象管理是社会互动的一个根本方面。每种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都有一种合适的社会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表达了一种特别适合该情境的同一性,人们在交往中总是力求创造最适合自己情境的同一性。理解他人对自己的知觉与认知,并以此为依据创造出积极的有利于我们的形象,将有助于我们成功地与人交往。印象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把握最初的7秒。首先接触的7秒内,人们就会因为本能的个人好恶决定是否喜欢某人,是否信任某人,是否花时间和某人说话。假如你制造了一种负面的印象,人们通常都只会在给你区区几分钟时间,然后便将注意力转向他人。
(2)记住人的名字和面孔。做到这一点尤为重要。
(3)不要信口开河、虚张声势,不要摆出虚假的姿势。要适当发挥自己的长处。
(4)善于使用眼神、目光。沟通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目光和眼神,即时给对方作出积极的回应。
(5)多听少说,先听再行。
(6)集中精神,积极热情地表示你对对方的关注。
(7)放松心情,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
(8)充分显示出自己的优势,用人格魅力感染对方。保持自己的本色,不卑不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