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自
凡欣赏一件艺术的作品,无论是诗、剧、书、雕刻、建筑或音乐,我们有三条路可以走:
(一)知觉的欣赏(Sensual appreciation);
(二)情感的欣赏(Emotional appreciation);
(三)理智的欣赏(Intellectual appreciation)。
我小的时候,最喜欢读白乐天的《琵琶行》。当时年幼,连字的意义都不能完全了解,更谈不到什么领略诗中深意。我喜欢它,只因为它的音节铿锵,念起来非常好听。那么这欣赏完全是知觉的欣赏。现在我的知识稍为增加了一点,人世悲欢离合的滋味略为尝过些,于是我读此诗,渐能领会到白居易被谪后自嗟身世飘零的情感。所以我于此诗,能在知觉的欣赏外又加了情感的欣赏。假使另外有一个人,他对于诗学是有研究的,他欣赏这首诗就同我不同了,他非但能如我领略音节之美及体会诗人的情感,而且更能明白这诗人如何应用双声及平仄转韵的法子,把金石之声烘托出来。不但如此,他还能够赏识这首诗的结构如何严密精细。譬如那次弹琵琶的事,发生在浔阳江上,月明之夜,这明月、秋江是全篇诗的背景。所以白老先生在叙他送客将别的时候说:“别时茫茫江浸月。”后来琵琶女奏演完毕,大家鸦雀无声,听得出了神,白乐天复提到江、月来:“唯见江心秋月白。”到最后琵琶女在自述身世孤单里也说:“绕船明月江水寒。”这三句都是说江、说月,如此非但能使我们觉得江上明月历历在目,得一种适当的背景,而前呼后应,使这背景有所统一。这个人因为他能从技术(Technique)上领略这首诗的妙趣,而另得一种微奥的快乐,是理智的欣赏。
再譬如,我到意大利米兰的圣玛利亚教堂去,看见了Da Vinci的杰作《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我是完全不懂绘画的,非但如此,我连得这张画是根据什么故事也不知道,我只觉得画的十三个人,人人各异,神气宛然,同时这画的色彩很美丽。除此之外,我再不能觉得此画有何妙趣,那么这画于我,仅“悦目”而已,换一句话说,我的欣赏,悉凭知觉。假使侥幸,有一个懂绘画的朋友同我一块儿去,而同我说:“这画的是耶稣被难前一夜同他十二门徒聚餐的图。当时耶稣说门徒中有人受了人家的贿赂,把他卖给他的仇人。所以你看这是Juda,他是卖耶稣的人,你看他何等惊惶!那手持利刃的是忠实的Peter,你看他何等愤忿!那中间态度镇静的当然是耶稣。”我听了他的话,情感为之冲动。他继续地说:“这画家拿耶稣安置于中,而以十二门徒分散左右,三人为伍,成为五组。各人的姿势虽异,而各人的激烈的态度相同。你看Da Vinci复利用背景——那十字格的天花板,同后面的三扇窗——光线及人物的支配——像十二门徒的视线都集中在耶稣身上——使得全图统一而不散漫。”因为我的朋友这般地指导我,所以我又能从情感、理智方面欣赏这张画。
要真能欣赏艺术作品,这三种欣赏——知觉的、情感的、理智的——都不可缺。欣赏音乐当然也是如此,可是音乐与旁的艺术,如画、如诗、如雕刻,有些不同的地方,请分别讨论。
第一,音乐所用的材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没有的,而其他艺术所用的材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惯有的。绘画中明晦的光、曲直的线及各种彩色,我们随处可见;诗、戏剧中用的文字、语言,更是每日必须经验的。惟独音乐用的“乐音”(Musical tones)是我人平时所不闻。因我人日常所听得的是“杂音”(Noise)。我讲话的声音是“杂音”,外面走过车的声音也是“杂音”。除了音乐外,请问诸君哪儿还可以听见do,re,mi,fa,sol,la,ti几个“乐音”?因此没有音乐训练的人去听音乐,有些像一个人到了一个言语不通的外国,什么话都不能懂。他须一样一样从头学起来,因为这些新的意义、新的表情法,是他平日所不用的。
第二,雕刻、建筑、绘画是“空间的艺术”(Art of space)。欣赏“空间的艺术”,记忆力差些还不很要紧,因为它是可以保留的。你看一张画,看了一遍可再看一遍,你可慢慢地、细细地去研究它,它决不会逃走的。音乐不然,是“时间的艺术”(Art of time),随作随止,究竟不能“绕梁三日”的。所以如其你的记忆力不强,你听了后半,忘了前半;再去听后半,又忘了前半。那么要审别音乐的意义及结构之精密,是不可能(的)。
第三,艺术都有两个要紧的成分:“内容”(Content)与“外形”(Form)。“内容”是艺术作品的主题、意义。“外形”是就技术(Technique)上的讲求,表示出主题与意义,而同时使作品有美的组织。在绘画、诗、雕刻等艺术,“内容”“外形”都判断是两件事,决不会混淆。可是在纯正的音乐里——“命题音乐”(Program Music)除外——“内容”与“外形”是一而二,二而一,不能分辨的。什么是音乐的“内容”?音乐的“内容”就是“乐意”(Motive)的种种变化(Development of a Motive)。“乐意”的蜕化同时产生出曲体的结构——那就是“外形”了。英国有位评论家Walter Pater说:“因为音乐的‘内容’与‘外形’是合而为一的,所以它是最高的艺术。”
第四,音乐的“内容”既是“乐意”的蜕化,音乐的意义当然就是音乐本身,而不是借题于外界事物。有一次Beethoven(世界上最著名的作曲家)做了一首Sonata。他把他的新作弹与一位朋友听,他的朋友听完了问他:“你这曲的意义是什么?”Beethoven不答,坐下来把他的曲从头又弹了一遍说:“我的曲的意义就是如此!”所以我们知道纯正音乐的意义,不是言语可以解释的;纯正音乐所表的情感,更不是文字可以描写的。有的人说音乐的意义泛,使人不易揣摩,可是音乐的妙处,正在此点。一张画、一首诗,把意义写得明显,但是因为明显的缘故,它的意义也只能止于斯,尽于斯。音乐泛,耐人寻味,你如此去想它也可,如彼去想它也可。(www.xing528.com)
因为以上讲过音乐的四个特点:
第一,音乐所用的材料,不是我人平日所惯用的,欣赏音乐,必须先有音乐的训练。
第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随作随止,欣赏音乐须具极强的记忆力。
第三,音乐的“内容”与“外形”是不可分辨(的)。
第四,音乐的意义就是音乐本身,不可以拿言语来解释的。
所以欣赏音乐,似较欣赏其他艺术为难。一个完全不懂画的人看了一张画,虽然不能领略其中的妙谛,至少可知道画家画的是什么;一个不懂诗的人读了一首诗,至少也可知道诗人讲的是什么;一个不知音乐的人去听音乐,只能听见叮叮咚咚乱响一阵罢了。
我深信欣赏音乐的能力每人都有,不过很多人因为没有得到相当的训练或经验,所以这能力没有发展。Berlioz(法国一位音乐家)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对于音乐不表同情:第一种人是无感情的人;第二种人是不懂音乐的人。没有感情的人即有,恐怕很少;对于音乐不表同情的人,十个有九个,因为不懂音乐的缘故。Goethe说得好:“一个人每日应当听一点音乐,念一点诗,看一张好的画;不要使得世俗的烦扰把天赋我们的审美能力磨折掉了。”
要养成欣赏音乐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得到的,需要经日积月累的训练,方能逐渐将它培养起来。要有人以为今天读了一篇论音乐欣赏的文或是听了讲欣赏音乐的法子,而明日就可变成高山流水知音的,那我就要不客气地对他说:“先生,你错了,天下绝无如此容易的事!”再者,即使养成了欣赏音乐的能力,也决不是随便什么音乐听了一遍,就可以完全领略。高深艺术的美的奥妙的意义,是深藏的,不是浅露的。
好像记得Charles Darwin说他自己少年的时候很喜欢艺术,后来悉心研究科学,把从前欣赏艺术的能力都消磨完了。他暮年复想在音乐、美术、诗歌中寻找些乐趣,竟不能,因为抛弃太久了。所以我们要欣赏音乐,应当常常听些音乐,一曝十寒是不济事的。
现在请以三种欣赏音乐法逐一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