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音阶(Konsonanz)者,即两个声音互相协和之意也。不协和音阶(Dissonanz)者,即两个声音不相协和之意也。关于协和音阶与不协和音阶之学说,分新旧两种。旧者是从物理方面着眼,如德国物理学家Helmholts之类是也;新者从心理方面着眼,如德国心理学家Stumpf之类是也。兹请分述如下:
(A)旧说以为协和音阶与不协和音阶之分别,系以该两音之各种高音是否多数相同为准。换言之,即彼此高音相同之数愈多,则协和之程度愈大;反之,若彼此高音相同之数愈少,则协和之程度愈小,盖各种相异之高音,必将酿成许多高涌(Schwcbungon)现象刺吾人之耳,因而引起不相协和之感。
协和音阶,其最重要者,为下列八种:
现在我们假定有甲乙两音,甲之颤动数为1,乙之颤动数亦为1,换言之,甲乙两音之高度完全相等,是即上述之(子)项,然后我们再将甲乙两音之高音次序及其颤动数一为考察如左:
上列表中有*符号者,是为基音之颤动数,此外则皆系高音之颤动数。(以下各表中之符号皆仿此。)我们细看上表,则知甲乙两音之基音及高音其颤动数皆系彼此全同,最为协和,所以初阶遂居协和音阶中之第一把交椅。
其次,我们再假定甲音之颤动数为1,乙音之颤动数为2,换言之,乙音较甲音高一个音级(按即纯八阶),是即上述之(丑)项。我们再将甲乙两音之高音次序及其颤动数一为考察如左:
我们细看上表,只有2、4、6三种相同,而且甲乙相同之处,是从甲音之第二位(2)开始,所以纯八阶的协和程度,便差于初阶一等,遂坐第二把交椅。
现在再将(寅)(卯)等项,一一如法炮制,以比较之,则其式如下:
(按下列表中乙音常高于甲音,譬如以甲音之颤动数为2,以乙音之颤动数为3之类。)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上列各表中,甲乙两音相同之数,以及开始相同之处,无不愈趋愈下[惟(辰)(巳)两项略同]。譬如(寅)项系从甲音第三位起开始相同,其相同之数只有6、12两种。(卯)项系从甲音第四位起,其相同之数只有12一种。(辰)项仅从甲音第五位起,其相同之数只有15一种。(巳)项系从甲音第五位起,其相同之数只有20一种。(午)项系从甲音第六位起,其相同之数只有30一种。(未)项系从甲音第八位起,其相同之数只有40一种。
诚然,甲乙所有之高音数目,原不止此,我们尚可推起下去,再得若干,但高音之次序愈高,则其发声愈微,影响愈少。因此之故,我们只须推至六种以至于八种已足,不必往下再推。
在上列各种协和音阶中,从前西洋学者常按照他们的协和程度之大小,分为四个阶级如下:
(元)绝对协和音阶(Absolute Konsonnnzen)
上列(子)(丑)两项属之。
(亨)完全协和音阶(Vollko mincne Konsonnnzen)
上列(寅)(卯)两项属之。
(利)中等协和音阶(Mittiere Konsonnnzen)(www.xing528.com)
上列(辰)(巳)两项属之。
(贞)不完全协和音阶(Unvollkomhiche Kolisonaulien)
上列(午)(未)两项属之。
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断案:假如甲乙两音相同之点近而且多(系指开始相同之处,与彼此相同之数而言),则合作之程度愈大,因而协和之程度亦愈大。反之,倘甲乙两音相同之点远而且少,则合作之程度愈小;更加以许多高涌(Schwbungen)现象杂于其中(按此种高涌之现象,一条仅由其中不合作之高音,相互产出者),因而协和之程度亦愈小。
由这种断案,又产生一种结论:即是协和音阶,既以高音之高涌现象为转移,那么,假如甲乙两音系同时而鸣,我们立即可以感着高涌之象不易发现。因为我们必须将那到耳较早之音(按其时该音尚在记忆之中,犹未完全忘去)与这入耳较后之音拿来比较,究竟其中高音彼此有无相同之点,然后我们始能断定其协和程度之大小,但此时即须乞灵于记忆之力,所以终不若甲乙两音同时而鸣之易于辨出其协和程度大小也。
以上所言,皆系协和音阶。至于不协和音阶,亦系应用此理推断,譬如长二阶(Gr.Sokunde)为8∶9之比。现在我们依照前法,以比较其高音之次序如下:
我们细看上表,便知甲乙两音相同之处,系自甲第九位起,其相同之数,则只有72一种,更远不如上例(未)项,宜乎摒诸协和音阶之外矣。
(B)新说则以为两音之协和与否,全系心理上之现象,实与物理上之高音以及生理上之高涌无关,兹略举数个实例如下:
第一,设有甲乙两音于此,其关系为协和音阶,现在我们倘若使之先后而鸣,复同时设法将其高音一齐避去,则其结果甲乙两音依然保存其协和之特质,初不因其缺乏高音合作之故,丧失其协和资格。
第二,设有甲乙两个定音叉于此,甲之颤动数为620,乙之颤动数为775,恰恰构成一个长三阶(按即上述之[巳]项协和音阶)。现在我们若将甲乙两叉一齐放在左耳之外,使其同时发声,则甲乙两音互相协和,但有高涌现象杂于其中。反之,倘若我们改将甲乙两叉,分置左右两耳之外,使其同时发声,则甲乙两音仍然互相协和,但是却无高涌现象杂于其中。换言之,高涌现象之有无,与协和程度无关。
第三,高涌现象,系随音级之高低而异;而音阶之协和与否,则不随音级高低而变迁。换而言之,低音级之C-G,与高音级之c3-g3,皆为纯五阶,其协和程度固彼此相等,初不以音级高低而异也。
第四,我们辨别两音是否协和,实际上每觉得先后发声易于判断,而同时发声反难于估定,故旧说以为先后而鸣,须凭记忆之力,始能辨别,不若同时而鸣之易于判断者,误也。盖前一个音虽略较后一个音先到脑中,但在心理现象上,该项先到之音,仍是活泼泼地存在,一俟后一个音到来,立即与之共起融合作用(Vorschmelzung),而判定其是否协和,实际上毫无困难之感。
总之,两音之是否协和,完全属于心理现象,当其两音初到脑时,立即发生一种融合作用,倘若两音之融合程度愈大,则其结果愈易成为一个感觉,是即我们所谓协和音阶。倘若两音之融合程度愈小,则其结果彼此愈难形成一个感觉,换言之,即愈不协和。此种融合作用,在吾人嗅觉及味觉中,皆常有之,但均不若声音融合作用之甚。
至于融合作用程度之大小,则以两音彼此颤动关系之简单复杂为转移,其次序与前段所述(子)(丑)(寅)(卯)等等相同,换言之,即(子)之融合程度大于(丑),(丑)又大于(寅),(寅)又大于(卯)等等是也。
但是这种融合作用之形式,究竟如何?这个问题,因现代心理学犹属幼稚之故,至今尚无满意答案。西洋学者勉强与它取了一个名称叫作特殊合作(Spozilische Synergio)。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