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律性、形式秩序和关系表象性

合律性、形式秩序和关系表象性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意识知的方面第二种性质是“合律性”,这就是感觉、知觉乃至统觉的形式上必定有一种秩序或规则的性质。先就感觉说,从色觉和以脱震动的关系声觉和空气震动的关系乃至节奏对称比例等形式原理的里面,都可以看得出美意识这种性质。美意识知的方面第三种性质是关系表象的,可叫作“假象性”。美意识在情意方面表现的性质,主要的也有三种。

合律性、形式秩序和关系表象性

■吕 澂

现在讲美育的人,常常用“涵养美感”一句话来做注脚,美感是个心理学的概念,它的本质究竟怎样呢?这不可不先研究明白。依我的意见,美感的本质就是“美的同感”(Aesthetische Sympathie)。这种同感和普通的同感有甚不同,好说是“美”的呢?可不是实质上别有异样的地方,不过生起这种同感的时候,我们的意识是成一种特别态度罢了。在现在一派“心理学的美学”(Psychologische Aesthetik)上面,因为这种特别态度的意识作用就是创造“美”(Das Aesthetische)或者鉴赏“美”的,便叫它作“审美的意识”(Dasimgsthetische Bewusstsein),简单些说就是“美意识”。如果先明白了美意识有怎样的性质——这是外延的性质,不可和内包的本质看作一样——那么,从美意识生起的同感何以说是美的,也就很容易解释;所以我先来编述这篇说美意识性质的文章。

构成美意识的要素,也和一般意识的一样,有知的和情意的两种;所以美意识的性质,先可分作两方面去观察。

美意识在知的方面表现的性质,主要的却有三种。第一种是“直观性”(Anscha nlichkeit)。又好说是“具象性”(Concrete)(英),这纯是美意识的对象必定根据感觉的结果。依着主观个性和客观艺术的差别,这直观性的质和量也常常不同。在诗歌一类上更有种特别情形,所以关于诗语的直观性,从莱沁(Lessing,1829—1881)以来成了个美学上争执的问题,直到现在还没有能够完全解决。近代有些美学家说,诗语描写事实的地方不必唤起视觉的表象,就能使人有画样丰富的印象;譬喻和隐喻的地方也不必有事实的比较,就可引起和声乐一般的感受性。要照这样,诗语的直观性便可全部否定。但是依据实验美学的报告,诗语确能生一种想象直观,所以要研究的还是直观性质量的问题,并非直观性有无的问题。就如造形美术音乐因为表现方面的官能不同,美意识的直观性实质上便显然两样,那么用言语做材料的诗歌直观性自然是别有一种,不能说没有实际的视听便连直观也没有。近代美学家不注重艺术物质方面的,莫过于意大利的克鲁象氏(Croce)。他说直观就是表现,不能分作两样,譬如说话一般,口里渐渐地说心里就渐渐理会,再不是两件事。依克氏的话,似乎美意识是没有具象性,但他也承认直观作用有一种形象性,才能同时成了内的表现,所以和上面说的话并没有冲突。

美意识知的方面第二种性质是“合律性”(Gesetzmässigkeit),这就是感觉、知觉乃至统觉的形式上必定有一种秩序或规则的性质。先就感觉说,从色觉和以脱震动的关系声觉和空气震动的关系乃至节奏对称比例等形式原理的里面,都可以看得出美意识这种性质。这里所说的色觉和以脱震动的关系,在现今的科学上虽还没有十分明白,但据心理学家芬德氏(Wundt)说,我们能够感觉的光波里最长的是生赤色的感觉,渐渐缩短下去便顺次生黄色、绿色、青色等感觉,到了最短的时候却还原到含着赤色分子的色彩上来,所以好说是一种循环的过程。照这样讲,要是我们的视觉更加发达了,或者见得色彩的循环也和乐音的高低倍半正是一样,现在但可决定色觉、物心两方面的过程确是有种合律性。在复杂些的精神作用就是知觉、统觉等形式的方面,合律性就更加显著。艺术的形式条件,好像图画的结构、诗歌的声律等等,对于美的评价很觉重要的缘故,可就在这上面。还有形式条件里从古来便占最重位置的是“多样里的统一”(Einheit in der Mannigfaltigkeit),也无非表示这种合律性。

美意识知的方面第三种性质是关系表象的,可叫作“假象性”(Schein)。这个概念还是康德(Kant)以后一派思辨的美学遗留下来的。当时的美学家都说美是属于超过实在的一种理想世界的,但是美的形相却不能不和实在在同一的水平线上。因此哈尔德曼(Hartmann,1842—1906)主张具象的理想论,用假象一个概念来表示美的所在,他的意味是正和“实在”(Das Reale)相对待。后来美学研究的兴味移转到具体的艺术美上面来,假象的意味便成了和“现实”(Wnklichkeit)相对,原义也就消失。现代著名的感情美学家栗泊士(Lipps)说美的观察有五种性质,第一就是“美的观念性”(Die Aesthetische Idealitat),在美的观察上对象的形式和它里面表现的生命都成了一种观念境界,脱离了现实非现实的区别。这正是假象性的一种解释。但是假象的概念原是属于客观的,怎样移用到主观上面呢?这却有二条路径,第一是主张美的感情也是非现实性,另外立个“假感”的概念;第二是就用假象的概念来表示美意识上知的事实。现在依第二条路径说,客观的假象本来因为美意识知的活动切离了现实问题一方面才成立,那么就用假象来表示主观上知的活动的特色,并没有什么说不去。美意识知的事实既然是种假象,他表现的内容和内容里面的各种关系自不必同现实认识的真理完全一致;有些人以为这是一种特别的真理,便叫它作“艺术的真理”(Die Kunstlerische Wahrheit)。

美意识在情意方面表现的性质,主要的也有三种。第一种是“静观性”(Beschaulichkeit),又可说是“无关心性”(Interesselosigkeit)。在美的鉴赏或创作的时候都是摆脱实际利害的关心和一切的欲望。例如我们观画里的美女,决不会生实际的执着。再从反面说,用美的态度来对真的美女,也没有搀入实际欲望的余地。美意识上这样的性质究竟怎样成立的呢?大概的人遇着这问题便会想到知的方面的假象性。不错,这两种性质是相关联的,不过他们的关联上面还有层问题。如果美的感情是哈尔德曼所说“假感”(Schein Gefuhl),或者是维陀首克(Witasek)所说的“追感”(Nacherleben)——一种想象的感情,那么本质上恰和知的假象相合,自然有种连带的关系,要是美的感情却还是种“现实感情”(Winklichesgefuh),像栗泊士一派的主张,那又怎样和假象调和得联络得呢?对于这一点,栗泊士也另外有个解释。他说对于假象的心的活动和想象的心的活动本来不同,就是现实的也没妨碍。要这样说,知的方面假象性虽是想象的,和它联络的情意却不限定就是非现实性。这也非美的感情另有种特别性质,不过因美的态度知的方面是阻止实在认识作用,自然有这样结果。(www.xing528.com)

美意识情意方面的第二种性质是“快感性”(Lust)。美的感情里快感最为显著,这是一般人理想得到的。在三十年前旧派的感情美学家提倡一种“快乐说”,就是错认了美意识这种性质做本质,要用快感做原理来解释一切,但是遇着悲壮滑稽等美便碍住了。关系这些的美的感情,现代美学家叫它作“混合感情”(Misch-Gefuhle),里面夹杂着好些不快的分子,不能说他还是纯粹的快感。就美的快感怎样成立的一个问题,古来的美学家已有了好些解答,但因为这种快感的性质很是复杂,都只说得一方面,还没有独一的原理。栗泊士美学的开端也就是解释快感是怎样成立。他说心的过程要是适合心里原有的统觉条件便生快感,所以好说快感就是表示“刺激过程的要求”和“许容刺激的心的预备”中间的一种关系。这样解释在快感构成的形式方面确是十分切实,现在的美学家大概都引用他。

美意识情(意)方面的第三种性质是“紧张性”(Tension)(英)。美学家摩勒·弗仑斐士(Miiller-Freienfels)尝说美意识的一方面是种沉醉状态,这有两种特色:一是感情的昂扬,一是想象的兴奋。这里说的紧张性也就是跟着被动统觉作用的紧张生起的感情昂扬。美意识对于各种艺术的紧张性也自不同,大概对视觉上造形美术的就不如对听觉上音乐的强,对音乐的又不如对悲剧的显著。但是它的程度和实际态度里意志作用或者注意作用强调的时候相比较,就觉得很微弱,而且不是像实际依着有意的努力发生的。栗泊士说美的观察最后的性质是种“美的深奥性”(Die aesthetische Tiefe),直透对象内容——就是人格的深处,生起一种同感或反感,才判定是美是丑。这种态度要不是感情的紧张,可就不能够完全,所以紧张性在美的评价里很是重要。

以上所说的六种性质如果细细地观察,可见得它们中间正有种照应的关系,就是三种知的性质恰恰和三种情意性质各相照应。假象性和静观性是一对,已经说过。其余知的合律性和情意的快感性是互相联络的,因为统觉上合律性就是规定快感一般条件的法则,知的直观性和情意的紧张性又是互相联络的,因为在诗歌等艺术里面依着客观条件要求紧张性的程度愈大,所生的直观性便也愈大。

上面分析美意识知的和情意的性质,重要的都拣出解释了,现在再从美意识的全体上观察,形式和内容的方面又还有几种性质。形式方面的性质最著的是“调和”(Harmonie)和“统一”(Einheit)。因为美意识和一般意识不同的就是集合各种要素成了“浑然一体”,且不能分开主观和客观来说,所以就部分观是调和,就全体观是统一。内容方面的性质最著的是“感情性”(Gifuhlsmassigkeit)和“官能性”(Sinnlichkeit),这两种性质也是互相结合,不能独现于美意识全体的,但从情意一面说是感情性,从知的一面说是官能性。这下边再依着美意识各种性质的关系,立个简单的表,就用它做全篇的结束:

(原载《美育》1920年第一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