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转折点——蒋介石提出“总体战”——晋察冀部队的新式整军运动——打敌弱处——组成两个“拳头”——宽大机动的方针——挺进察南——引敌西援——我进攻绥东受挫——傅作义疲于奔命
历史的车轮辗转到了1947年的岁末,战争的天平更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这一年的12月14日,陈毅高兴地提笔写下了一首题为《吟反攻形势》的长诗,形象地叙述了当时全国解放战争的战局。
百万旌旗大展开,蒋匪到处成飞灰。
空心战术今已矣,重点进攻安在哉?
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
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
关陕伐狐张天网,辽吉猎虎布火雷。
谭许佼河收上站,苏鲁前线逼两淮。
反攻形势见略远,动员群众赖雄才。
举国艳说新民主,土改狂潮遍地来。
南天民变羽书急,准备审判蒋独裁!
战争进程发展得如此之快,不仅大大出乎蒋介石的意料,就连毛泽东对这急骤前进的步伐亦深感兴奋和惊异。
12月的陕北虽然还是寒冷的冬天,但人们的心头已不再感到那么冷了。
25日,平时很安静的杨家沟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中共中央的“十二月会议”在这里召开了。
杨家沟是一个只有两百多户的一个小山村。它位于陕西米脂县东南,无定河支流小沟河的西岸。这里四面环山,只有中间一条大道贯通南北,地形比较偏僻。1947年11月22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迁移到了这里。
参加“十二月会议”的有当时能够到会的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陕甘宁晋绥解放区的党政军主要负责人以及中央几个部、局的负责人。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主持了会议。
正式开会的第一天,毛泽东就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他在谈到中国军事形势时,以激昂的语调说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覆灭的道路,推进了自己的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所以带着伟大性,是因为这个事变发生在一个拥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的国家内,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这个事变所以带着伟大性,还因为这个事变发生在世界的东方,在这里,共有十万万以上人口(占人类的一半)遭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由防御转到进攻,不能不引起这些被压迫民族的欢欣鼓舞。”(1)
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国民党军队的士气进一步低落。正如蒋介石在12月22日对中央训练团讲话时所说:“我们国民革命军到今天变成这样畏缩不前,懦弱无能,贪生怕死,自私自利”,完全成了一支无用之军队了。
为了挽回颓势,蒋介石又玩起了他的所谓“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旧花招,提出了什么“总体战”战略。11月4日,蒋介石在国防部作战会议上说:“匪军”有四个长处,即宣传、组织、主动、保密,“这四个长处都是属于精神方面的,决不是单凭武器和物质所能做到。我们要赶上他,压倒他,也要从精神方面努力,也就是先要从政治上做起,我以前在江西剿匪的时候,曾经提出过‘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口号,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地方行政与军事相配合,同样也适用于军中政治工作与作战业务相配合。”(2)
然而,“总体战”也救不了国民党军失败的命运。
与国民党军士气进一步低落相反,人民解放军则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新发展,我军各战略区先后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其基本内容,一是“诉苦”,即诉旧社会和反动派给予劳动人民之苦;二是“三查”,即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三是“三整”,即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
1948年1月下旬,庄疃作战结束后,晋察冀野战军即转入休整,正式开始了新式整军运动,在干部中进行“三查”。营、团以上干部一般在党委扩大会议上进行;连、排干部在支委扩大会议上进行。采取个人检查与群众揭发相结合,普遍检查与重点批判相结合的方法。至2月上旬,“三查”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把“三查”运动引向深入,晋察冀野战军前委又于2月12日在河北定县召开了扩大会议。杨成武在会上作了关于整顿纪律、整顿制度、整顿作风的报告,罗瑞卿作了总结。会议最后作出了《关于深入三查展开三整的决定》。决定指出:目前全军中心整顿纪律,就是要强调服从命令和更加提高军队的集中性、统一性、组织性,以适应今后更大规模的作战要求。杨成武明确提出了12条纪律,其中6条军事纪律是:战场纪律;内务纪律;管理教育纪律;革命军人道德纪律;爱护公物武器纪律;遵守军事机密纪律。因此,“目前部队中所一再发生过的违抗命令,或执行命令不坚决、不彻底,贪生怕死、临阵不打、打滑头仗、遇急不救、延误时间、谎报情况、欺骗上级、遗失机密、泄露军情、贪污腐化、侵犯群众利益、违反俘虏政策、丢失或损坏武器、变卖或破坏公物、殴打谩骂战友、破坏政府法令等等违反纪律行为,则是绝对不允许的。”
整顿制度,晋察冀部队制定了供给制度;民工运输力使用制度;处理俘虏制度;战地救护工作制度;报告与汇报制度;军械工作制度;收旧工作制度;人员调动制度;干部工作制度;点名与点验制度等十项制度。要求全部队上下必须仔细研究,无条件遵守并认真执行。
整顿作风,要求在查思想中深入查作风,反过来又从作风中追查思想。经过查作风之后,要求全部队必须广泛地确立与发扬一种优良的作风,这就是“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切实深入的工作作风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在进行“三查”、“三整”的过程中,晋察冀部队广泛开展了诉苦运动。整个诉苦运动分为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是充分的动员酝酿,打破诉苦的思想障碍。”“第二,是发现和培养诉苦典型,用以带动一般。”“第三,是全面开展诉苦运动。”其顺序:一是吐苦水,挖苦根;二是吐甜水,抓甜根;三是吐脏物,扔脏物。“第四,是把运动引向一定的政治目的,把阶级仇恨变成有生力量,发动拟订计划,组织宣誓竞赛,与当前中心工作密切衔接”。(3)
1948年3月初,晋察冀部队的新式整军运动结束了。通过这次新式整军运动,晋察冀部队的干部战士的阶级觉悟和革命积极性空前提高,求战的情绪十分高涨。但是,下一步的作战任务是什么?整军后的第一仗在哪里打?这是部队中经常议论的一个话题。
当时,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上连遭失败。与此同时,在东北战场上,我军冬季攻势不断发展,在东北我军的沉重打击下,国民党军在东北的处境更加不利。华北、东北两战场局势的恶化,迫使蒋介石于1948年1月10日从南京飞到沈阳,并把傅作义也召到了沈阳。11日又召开了军事会议,研究东北、华北作战与两区协同配合问题。对于华北战场,蒋介石、傅作义经过研究,依然决定集中主力确保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带与经济政治中心城市,实行由点、线扩大到面的控制,以求稳定华北,支援东北。
根据这一战略,敌第35军在庄疃遭到我军的迎头痛击后,傅作义便把他的主力部队调集平、津、保三角地带及平汉、平绥、北宁等铁路沿线,并继续实行“以主力对主力”,“以集中对集中”的作战方针,这就使得晋察冀野战军很难在上述地区求得打歼灭战的机会。与此相反,在察哈尔省南部、绥远省东部广大地区,傅作义部署的兵力相对薄弱,其正规军、非正规军总数不超过5万人。
为了继续削弱、歼灭傅作义集团有生力量,配合东北人民解放军的冬季攻势,1948年1月10日,中央军委致电中央工委并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察冀野战军,同意晋察冀野战军一个时期内执行一个纵队向大清河北行动,主力围攻保定并打援的计划,然后休整若干天后,“以主力展开于平绥路大同、北平线,大举破击该路,并准备向路北和冀东机动,以一部在三角地区机动。”
1月17日13时,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耿飚致电中央军委、中央工委并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提出再围保定,然后出察哈尔的作战设想。电报提出:因傅作义以四个主力军集结保定、涞水、涿县三角地区,“我不便继续在平、保北段作战,拟再南下围保定,将主力置于保定东南及西南地区,又拖敌南援,求得寻机歼敌一部,并配合东北”。“我(们)预定战役继续到下旬末即停止,休整若干天,并进行各种准备,尔后则进入察哈尔作战。”
1月18日1时,中央军委复电,“同意你们十七日十三时电所提作战计划。”1月31日,又致电杨、罗、杨、耿等,指出:
你们部队是否正在作出击平绥路的准备,何时开始行动,作战计划如何。我们意见除冀中地方兵团外,野战主力及五台、察北一切部队,同时对北平、大同线举行攻势。但主力先打北平、张家口段,得手后向西再打张家口、大同段。此战役时间估计为一个月至四十天,然后休整一个月向冀东出动。
中央军委的这一电报,明确规定了晋察冀野战军今后作战的两个主要方向:一是平绥路,二是冀东。
2月7日,杨得志、罗瑞卿等报告中央军委和中央工委,“军委三十一日指示”电悉,“我们正在进行各种准备工作,以便下一步进入平绥东段作战。战役具体步骤候我们研究确定后再报告”。
这一电报发出以后,晋察冀野战军对作战方向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认为,察南、绥东地处平绥线东段,是华北敌占地区的腰部。我军出击这一地区,不仅可断敌重要兵粮来源,而且可以威胁平绥线,还可以威胁傅作义的老巢绥远。同时,这一地区敌人的兵力薄弱,只驻扎着傅作义部的二、三等部队,大部为补训师,数量不多,战斗力不强,配置分散,便于我迅速达成战役目的。察南一旦为我军攻占,便成为我军新的根据地,对于尔后向冀东、热西转战,配合东北我军作战,就会有了可靠的前进基地。我军出击察南,敌军必然来援,这样就可以分散敌人,造成歼敌之机。
2月22日17时,晋察冀军区和晋察冀野战军领导人就共同研究讨论后确定的下一步作战方向与计划,向中央军委和中央工委作了报告:
经讨论,下一战役方向,如先出怀来、南口段,不能速决,敌主力增援快,我军运动道路受限,有陷被动之虑。拟以二、三、四纵队(缺一个旅),首先歼灭蔚县、西河营、桃花堡守敌。尔后依情况向北、向东扩张战果。一、六纵队全部经浑(源)、涞(源)向阳高、天镇线进击,歼灭守敌,破坏铁路,求得吸引敌一个至两个军援兵,造成主力机动有利的条件。如敌以主力(三至四个军)寻我主力决战,则野战军主力转向平绥路东段,或乘虚回师保北,一、六纵队继续向柴沟堡或大同外围扩张战果。野战军主力抽出一个旅,配合冀热察独二师及地方军各独立团向沙城、南口段破击铁路及公路交通,迟滞敌向察南增援,保证主力方面作战计划成功。七纵队位于大清河以南,相机再出大清河北收复地区。
为与东北行动协同,各部定于三月上旬开动。三月十五日以后开始攻击。一、六纵队提早一天至两天动作。
2月23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你们的作战计划”,并强调指出:“此次行动是一年多以来你们主力部队第一次远出行动。你们必须克服干部中怕远出,怕山地战,怕到人稀粮少地区作战,以及怕傅作义等项错误思想。干部中如果现在尚存有这类思想,你们必须坚决地加以克服。”同时,中央军委要求晋察冀野战军学习刘邓、陈粟、陈谢诸军敢于在江淮河汉之间远离后方,而能与强大敌人作战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学习东北我军敢于在零下30度气候条件下,在完全敌占区与强敌作战的精神,保证远出机动作战的胜利。
根据当时的敌情,晋察冀野战军还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当我军在察南发起攻击后,扫除平绥铁路以南敌各据点并占领一段铁路是有把握的。但是,敌人在平、津、保地区的主力必然会迅速来援,这样,敌我双方就会形成对峙。因此,他们主张组成两个作战兵团,东击察南,西出绥东,以调动敌人,分割歼灭。3月10日15时,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耿飚致电中央军委,报告了他们的这一想法。指出:“在作战上,我尚未解决的一个问题,即我集中敌亦集中,敌常以三十个团左右的兵力堆在一起,我割他不开,咬他不烂,总是不好下手。在此情况下,往往不是打不成就是打不好。故此次在战役指导上,我们有意识地组成两个‘拳头’,好打时就集中全力打,否则以两个纵队引敌西去,主力则乘胜出击平张线。敌如以主力出察南,不好打时,第一纵队和第六纵队(必要时再加一个纵队)则一直向绥远挺进,歼灭分散、孤立之敌,切实截断平绥西段,并收复广大地区。如此做法,目的在于迫敌分散,使我各个击破。”
3月14日,中央军委致电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耿飚并告中央工委、晋绥分局等,认为:“你们拟派两个纵队出绥远的计划很好,在攻克柴沟堡一线之后,不要停留太久,迅速出绥远,以全绥远为活动范围。”并明确指出战胜傅作义“以主力对主力”、“以集中对集中”战法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实行宽大机动的作战方针:“你们只有在宽大机动中大量歼灭敌人,迫使敌人分散配备,才能克服你们遇到的敌人大量集中不利我军歼灭的困难问题。”
中央军委并明确规定了晋察冀野战军的机动范围:“第一是整个平绥线包括绥远全省在内,第二是北宁线,第三是平承线,第四是平保线。目前所采出平绥线的方针,应当执行到敌人已经大量集中该线我军已无好仗可打之时为止。下一步主力的行动,可以出平保线打一二仗,调回敌人主力,然后再出平绥线。你们拟派两个纵队出绥远的计划是很好的”。同时,军委要求晋察冀野战军,“主力必须建立向冀热察交界地区及冀东地区作战的计划,但出动的时机和出动兵力的数量应依情况决定。此外你们必须向全体指战员进行在新区工作的策略与政策教育,此点不知你们在此次休整中已做了没有,如果没有或不足,你们应在作战中补足之,此种教育极为重要。”
为帮助晋察冀野战军领导人尽快学会宽大机动的战略思想,毛泽东在2月7日曾致电朱德、刘少奇:“该军须学会宽大机动的战略思想,他们一出平绥、出冀东,看见宽广的天地,眼光就扩大了,许多不必要的顾虑就可以扫除了。此点请朱、刘就近加以督促。”
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晋察冀野战军决定避实就虚,出击平绥线,发起察南绥东战役。并且将五个纵队组成两个兵团:以第一、第六纵队为左翼兵团,在第一纵队司令员唐延杰、政治委员王平统一指挥下,首先攻克阳高、天镇等据点,切断天镇至周士庄段铁路,吸引傅作义部主力增援;以第二、第三、第四纵队为右翼兵团,在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的直接指挥下,向桑干河以南的广灵至桃花堡一带攻击,并准备打援。
当时,敌军在平绥线及察南的兵力部署情况是:暂编第4军的主力担任平绥线东段至张家口段的守备。整编骑兵第5旅在柴沟堡,暂编第11师及整编骑兵第11旅各一部在化稍营、阳原,补训第5师在天镇、阳高,补训第6师驻在蔚县城,整编第38师分驻大同及其附近。
出击平绥线前,我左右两翼兵团领导考虑,战役发起后,我军扫除平绥铁路以南各据点并占领一段铁路是有把握的。但是,敌人猬集在平、津、保的主力必须会迅速来援,又将形成对峙态势,不利于我军各个歼敌。如何预防这一局面的出现,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
为配合野战军举行察绥战役,晋察冀军区于3月9日作出如下部署:
“一、冀中纵队(七个团)于平汉线保定、安新、容城地区配合三、四纵队所派之旅佯攻后,主力(欠一个旅)出大清河北恢复地区,一个旅西调满城以北,防敌向冀西山区威胁我主力之侧背。如敌北调则破击平保路滞敌调动。另八分区配合渤海一个团于十八日晚积极向天津南及津浦路北段动作。
二、冀东以独四、五两师及十四、十五分区四个团,分向平古路及三河、通县、香河、武清地区出击配合。
三、冀热察以冀察分区部队破击南口、怀来段铁路、公路。蒙汉联军(指绥蒙军区部队)向张北附近活动,如敌调动则乘虚袭击该城。
四、晋绥可能以三个步兵团、两个骑兵团及独立团向怀仁、大同、集宁线出动配合。(www.xing528.com)
五、为防阎匪乘机东犯,抽石门警备部队(四个营)控制于阳泉西地区,协同二分区监视太原方向敌情。”
各部队接受任务后,举行了誓师大会,并根据晋察冀中央局制定的《关于我军进入敌占区作战几项政策的决定》和野战军前委的动员令,进行了深入的动员与各项准备。
第三纵队政治委员胡耀邦在动员中,发现有些干部战士对全国解放战争的形势了解不多,认识不清,这样将影响部队对这次战役的信心,便同政治部主任陆平一起,以歌谣体编写了《十大胜利歌》,以政治训令形式颁布,教育干部战士。《十大胜利歌》是:
一、蒋贼卖国打内战,全国民心已大变。
二、兵力不足又分散,年半被歼二百万。
三、军官腐败又无能,士气低落不愿干。
四、美国帮忙不顶事,经济危机没法办。
五、蒋区人民活不了,到处反抗闹翻天。
六、帝国主义纸老虎,民主力量大如山。
七、平分土地农民乐,军民团结不困难。
八、自由人民一亿六,全国解放将一半。
九、人民军队炼成钢,雄师已过二百万。
十、毛朱指挥无敌手,眼看蒋贼快完蛋。
《十大胜利歌》打开了干部战士的眼界,提高了觉悟,鼓舞了士气。为和这次战役的具体任务相结合,他们还编写了《十分把握》:
困难虽然有,把握有十分。大家来注意,细听说分明。
第一,傅敌只有几个军,东拉西扯不够用。
第二,敌区空虚战线长,到处挨打无处防。
第三,傅敌缺兵到处抓,不愿打仗愿回家。
第四,敌人庄疃败得苦,傅敌也是纸老虎。
第五,敌区人民盼我军,痛恨傅敌入骨深。
第六,我区人民翻了身,支援战争顶认真。
第七,整纪练兵有进步,这次打仗劲头足。
第八,主动出击兵力大,哪些好打哪里打。
第九,友邻配合真有力,敌人顾东不顾西。
第十,上级指挥顶可靠,任务更能完成好。
战前的思想动员,有力地激发了广大指战员的作战热情。
北国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到了3月上旬,封冻了的冰河本已开始解冻,但草木的嫩绿仍然被一片枯黄掩盖着。春天的脚步如此缓慢,征战者却以迅速的步伐踏上了征程。
我北进各纵队正分别从安国、定县、曲阳、唐县、易县等地出发,按照统一规定的路线,横跨雄伟的北岳恒山,穿越绵延的古老长城,浩浩荡荡地向察南挺进;由数万翻身农民组成的支前大军,并担架五千余付,大车两百多辆,也随军开进。
察南地区自1946年10月被国民党军侵占后,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就把一个富庶的米粮川,弄得民穷财尽,满目凄凉。苦难深重的察南人民,日思夜想地盼望着、期待着人民解放军的到来。
3月20日,南山各隘口突然涌现出大队大队的人民解放军。
“咱们的队伍回来了!”这个惊人的喜讯像一声春雷,在察南的上空震响着。亲人相见,悲喜交集,人们在欢笑着,哭诉着……
当天晚上,进攻察南的战役打响了。
我左翼兵团首先向大同、张家口之间的周士庄至水嘉堡一线发起进攻,当晚就攻占周士庄、王官屯、罗文皂、聚乐堡等车站,接着攻占阳高、天镇。战至24日,全歼敌补训第5师和保安第20团,切断了张家口至大同的交通线,控制铁路50余公里。
右冀兵团于3月21日拂晓展开全线攻击。
第二纵队第6旅首先向广灵县城发起了进攻。广灵可称得上是察南的第一道屏障,城墙高8米,厚5米,护城河宽7米。守敌依托城墙和野战工事组成严密火网,拼死顽抗。21日凌晨5时,第6旅发起总攻,用150斤炸药炸开北门,仅半个小时就结束战斗,歼灭守敌1500余人。第4旅也同时攻克暖泉、洗马庄等据点。第5旅奔袭桑干河以北的阳原县城,24日拂晓完成包围,25日8时战斗结束。全歼守敌暂编第11师及整编骑兵第11旅各一部,共1500余人。
第三纵队于3月20日至21日,攻占了桑干河以南的桃花堡、吉家庄、白乐堡、北水泉等据点后,乘胜向桑干河以北挺进,进攻敌桑干河北岸的重要据点花稍营。花稍营位于张家口、蔚县、宣化、大同公路的交叉点上,北靠山,南临桑干河大桥,筑有5米高的围墙及外壕,由敌暂编第11师一个团及整编骑兵第11旅一个连防守。23日,部队抵进桑干河畔。桑干河宽一里有余,夏季水深不能陡涉;冬季冰厚可以通车。此时,正值清明前夕,冰解水冷,大小冰块,互相撞击,顺流而下。我进攻部队冒着塞外寒风,徒涉冰雪初融的桑干河,第7旅切断了花稍营守敌的退路。第8旅攻占桑干河大桥,进而包围了花稍营。24日22时开始攻击外围据点,激战两小时,全部扫清。25日7时发起总攻,守敌依托强固的工事,顽强抵抗,我军连续爆破,先后炸开西门和东门,又以迫击炮平射打开了南门,经一小时的激战,突入城堡,与敌展开村落战,至13时结束,击毙守敌300余人,俘正、副团长以下1500余人。
第四纵队第10旅攻占北峪口后,直逼蔚县城。蔚县位于张家口以南,是敌人在察南的主要据点,城墙高14米,宽约6米,筑有碉堡和射击孔。护城河宽约10米,水深1米。守敌为补训第6师等部2500余人。23日3时,我第10旅攻占蔚县城东关、南关和城西南的李家堡,黄昏又夺取西关,把敌人紧紧包围在城内。第四纵队决定以第10旅从城南、城西两面攻击,第12旅从城东和东北面攻击,第11旅集结在代王城附近,负责监视花稍营方向之敌,担任打援。为加强火力,第四纵队集中了各旅迫击炮和野炮五门,支援第10旅向城南和城西的攻击。24日6时40分,总攻开始。第10旅首先突破城垣,向东、南门方向发展进攻;其余各部炸开东、西、南三城门,突入城内,穿插、分割、包围,将守敌压缩在玉皇阁,战至9时,全部歼灭守敌,解放蔚县城。
至此,察南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晋察冀野战军攻占了广灵、阳高、天镇、蔚县、阳原等5座县城和10多处据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万余人,收复察南大片地区。中央军委发来贺电:“庆祝你们第一步作战胜利。”
不出所料,坐镇北平的傅作义为阻止晋察冀野战军的攻势,迅速抽调猬集于平、津、保地区的暂编第3、第4军和第35军等部共六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三个骑兵旅,向张家口柴沟堡地区集结,又形成“以主力对主力”的态势。
而这时绥远地区之敌只有独立第7师,补训第2、第3、第4师及地方保安警备队等非正规军,共3万余人。于是,杨得志、罗瑞卿等决定以左翼兵团即刻挺进绥远东部地区,破击大同至集宁段铁路线,歼灭沿线守敌,视情况攻打凉城、集宁,引诱傅作义部主力西进;右翼兵团一部破击平张段铁路,切断傅部后路,造成在察南广大地区进行运动战的机会。
3月25日,我左翼兵团的两个纵队从天镇地区秘密西进。第一纵队以远距离奔袭手段,于27日一举攻占丰镇,并破坏了丰镇南北铁路线15公里及丰镇以北的公路。傅作义发觉后,忙调柴沟堡地区的暂编第4军等部三个师一个旅西援。29日,敌先头部队进至天镇地区,而主力仍在宣化至柴沟堡一线集结,迟迟不进。杨得志、罗瑞卿为再度诱其西进,迫其分散,乃以第一纵队于4月3日相继攻占了天成、新堂。第六纵队以奔袭手段,于4日袭占凉城,歼灭敌补训第4师大部,直逼归绥城。
果然,傅作义误以为晋察冀野战军主力已经西进绥东,遂调第35军、新编骑兵第4师、整编骑兵第5旅由张家口经柴沟堡西开。5日,第35军先头两个师乘汽车经集宁进抵卓资山,后尾一个师进到集宁;新编骑兵第4师、整编骑兵第5旅进抵丰镇至集宁一线;暂编第4军率两个师进到天镇、西湾堡地区。
鉴于调动傅作义主力分散的计划已经实现,杨得志、罗瑞卿等决定抓住战机,以右翼兵团歼灭天镇、怀安地区的暂编第4军五个团。
4月7日黄昏,我攻击部队向前运动。但在开进途中突遇暴风雨,山洪暴发,行军困难,战士们手拉着手前进。连向导也迷失了方向,全靠指北针定向摸索前进,一夜间只走出十几里。这样,耽误了五个小时之久,等我军赶到时,敌暂编第4军主力已经弃城逃跑,撤到柴沟堡地区,我失去了歼敌的机会。第二纵队在追击中俘虏500余人,再克天镇。第三纵队在开进中攻占滹沱店。9日拂晓,第9旅包围怀安城。当日黄昏发起总攻,至19时战斗结束,守敌大部经城北暗道逃遁。
天镇失守后,傅作义慌忙将西进部队东调,并令在平绥铁路东段的部队西进接应,还将第94军主力由冀东调到宣化至下花园铁路沿线。这样,傅作义的主力再次结集于张家口东、西地区,又形成了“以主力对主力”的势态。晋察冀野战军原拟以右翼兵团西去绥远与左翼兵团合力歼灭敌西援的第35军,因该地区粮食缺少,敌情发生重大变化而未能实现。
4月10日,我左翼兵团东返,右翼兵团南返蔚县、广灵地区,察南、绥东战役胜利结束。
这次战役,是晋察冀野战军经过新式整军后进行的第一个战役,历时20天,以伤亡和失踪3589人,消耗子弹54万多发、手榴弹1.6836万枚的代价,取得歼灭国民党军共1.8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轻重机枪等各种武器装备,解放察南、绥东地区1.3万余平方公里土地,迫使傅作义抽调主力往返驰援,疲于奔命,无法抽出兵力援助东北,并使傅作义的后方交通线陷于瘫痪,其战略要点张家口、大同等地更为孤立突出。
(1)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44页。
(2) 蒋介石:《国民围剿大别山区应注意之事项》。
(3) 尹肇之:《目前连队开展诉苦复仇运动中的几个问题》,1947年12月1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