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框架建筑
装配式框架板材建筑是由框架结构主体和轻型板材组成的建筑,如图12-50所示。柱、梁、楼板是其承重构件,墙板仅起围护与分隔的作用,因此其外墙板可以是自承重的,也可以是悬挂的。除必要的抗剪墙板外,多数为轻质墙板。框架板材建筑具有空间分隔灵活、节约材料、自重轻、结构面积小、有利于提高抗震性能、改善施工条件等优点。其缺点是钢材和水泥用量较大,构件的总数量多,吊装、接头工作量大、工序多。设计时,通过柱网的合理布置,可减少构配件制品类型规格,满足建筑设计中多种功能使用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图12-49 材料防水(单位:mm)
(a)塑性材料嵌缝防水;(b)弹性材料嵌缝防水
图12-50 装配式框架板材建筑
装配式框架板材建筑适用于各种住宅公共建筑,以及地基较软弱和地震区的建筑,用于高层建筑较为经济。
(1)装配式框架板材建筑的优缺点。
装配式框架板材建筑的优点如下。
①自重轻。砌体结构自重为1500 kg/m3;框架板材结构自重为400~600 kg/m3,仅为砌体结构的1/3。
②房间布置灵活。由于框架轻板建筑的承重结构为框架本身,墙板只起围护和分隔作用,因而布置比较灵活。
③增加了有效面积。由于选择了轻型板材,重量轻、厚度薄,相对地增加了房屋的使用面积。
④节省水泥用量。砌体结构的水泥用量为90kg/m3;框架板材结构的水泥用量为75kg/m3。此外,为了减轻建筑自重,还可以采用一些非水泥的构件。
⑤有利于建筑向工业化的方向发展。
装配式框架板材建筑的缺点如下。
①用钢量比砌体结构约高出30%。
②采用复合墙板,构造较复杂。
③造价偏高。
(2)装配式框架板材建筑的分类。
①装配式框架按材料不同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框架和木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防火性能好,造价较低,施工方便,适用于30层以下的建筑。目前我国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框架自重轻,施工速度快,适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及大跨度建筑,但钢结构防火性能较差,应采取防火措施,且造价较高。钢框架建筑的柱、梁均采用钢材,楼板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板或钢板。木框架结构的柱、梁、楼板均采用木材制成,这种框架目前较少使用。
②按构件数量不同分为完全框架、不完全框架和板柱式框架。完全框架指由柱、纵梁、横梁、楼板组成的框架。不完全框架指由柱、纵梁、楼板组成的框架。板柱式框架指由柱、楼板组成的框架。
③按框架的受力不同分为纯框架和框架加剪力墙。采用纯框架时,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全部由组成框架结构的柱、梁、板承担。采用框架加剪力墙(简称“框剪”)时,垂直荷载和20%左右的水平荷载由框架承担,80%左右的水平荷载由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板墙承担。
④当采用预制楼板时,根据楼板的支承构件不同分为横向框架、纵向框架和纵横向框架。采用横向框架时,预制楼板支承在横向梁上,横向梁是主梁,纵向梁是连系梁。采用纵向框架时,预制楼板支承在纵向梁上,纵向梁是主梁,横向梁是连系梁。采用纵横向框架时,预制楼板一部分支承在横梁上,另一部分支承在纵梁上。
⑤框架按主要构件组成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梁板柱框架体系。
梁板柱框架体系是由梁柱组成的横向或纵向框架,再由楼板或连梁将框架连接而成,是通常采用的框架形式,如图12-51(a)所示。其中框架中的纵、横向梁均为承重梁。此外,还有框架的承重主梁为横向梁的横梁板柱框架体系,如图12-51(b)所示,由于框架体系在房屋进深方向上,平面布置灵活,房间上部空间完整。框架的承重主梁为纵向梁的纵梁板柱框架体系如图12-51(c)所示,框架体系在房屋纵向上,平面布置灵活,但结构稳定性较差。
b.板柱框架体系。
板柱框架体系是由楼板和柱组成的框架,如图12-51(d)所示。板柱框架中不设梁,楼板可以是梁板合一的大型肋形楼板,也可以是实心大楼板。柱直接支承楼板的四个角,成为四角支承,楼板的平面形式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实心大楼板由于去掉了梁,室内顶棚表面没有突出物,增大了净高,空间体形规整。板柱框架建筑平面布置灵活,适用于大空间布置的需要。
c.框-剪体系。
框-剪体系是框架中增加剪力墙共同组成承担水平力的结构。其中剪力墙承担大部分水平荷载,框架主要承受垂直荷载,它综合了框架体系布置灵活和剪力墙体系刚度大的优点,因此这种结构体系在高层建筑中采用较为普遍,如图12-51(e)所示。钢筋混凝土纯框架一般不宜超过10层,框-剪结构多用于10~25层的建筑,国外已建成的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建筑有70层高的住宅和50层高的办公楼。
d.框-筒体系。
框-筒体系的框架为板柱结构,利用现浇井筒加强结构整体性,如图12-51(f)所示。该体系整体刚性好,筒体几乎承担全部水平荷载,框架只承担竖向荷载。
(www.xing528.com)
图12-51 框架类型
(a)梁板柱框架体系;(b)横梁板柱框架体系;(c)纵梁板柱框架体系;(d)板柱框架体系;(e)框-剪体系;(f)框-筒体系
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构件连接
(1)梁与柱的连接。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梁与柱通常在柱顶进行连接,最常用的是叠合梁现浇连接,其次是浆锚叠压连接。图12-52(a)为叠合梁现浇连接构造,叠合方法是把上下柱、纵横梁的钢筋都伸入节点,加配箍筋后浇筑混凝土成为整体。其优点是节点刚度大,故经常使用。图12-52(b)为浆锚叠压连接构造,将纵横梁置于柱顶,上下柱的竖向钢筋插入梁上的预留孔中后,再用高强砂浆将柱筋锚固,使梁柱连接成整体。
图12-52 梁与柱的连接
(a)叠合梁现浇连接构造;(b)浆锚叠压连接构造
(2)楼板与梁的连接。
为了使楼板与梁形成整体连接,常采用楼板与叠合梁现浇连接方式,如图12-53所示。叠合梁由预制和现浇两部分组成,在预制梁上部留出箍筋,预制板安放在梁侧,沿梁纵向放入钢筋后浇筑混凝土,将梁和楼板连成整体。这种连接方式的优点是整体性强,并可减少梁占据的室内空间。
图12-53 楼板与梁的连接
(3)楼板与柱的连接。
在板柱框架中,楼板直接支承在柱上,其连接有现浇连接、浆锚叠压连接和后张预应力连接三种连接方法,如图12-54所示。前两种连接方法与梁柱连接是相同的。后张预应力连接法是在柱上预留穿筋孔,预制大型楼板安装就位后,预应力钢丝索从楼板边槽和柱上预留孔中通过,待预应力钢丝张拉后,在楼板边槽中浇筑混凝土,等到混凝土强度达到70%时放松预应力钢丝索,便将楼板与柱连成整体。后张预应力连接法构造简单,连接可靠,施工方便快速,在我国各地均有采用。
图12-54 楼板与柱的连接(单位:mm)
(a)现浇连接;(b)浆锚叠压连接;(c)后张预应力连接
3.框架结构构件的特点
(1)柱。
框架结构中的柱一般多选用钢筋混凝土,高层框架也可选用钢材。其断面大小与柱的计算长度有关(计算长度用l0表示,其数值大致为层高的1.5倍)。截面宽度b≥l0/30,截面高度h≥l0/25。工程实际表明,框架结构柱截面的最小尺寸为400mm×400mm,常用尺寸为450mm×450mm、500mm×500mm、550mm×550mm等。
(2)承重梁。
框架结构中承重梁(又称托板梁)多采用花篮形截面,这是由于框架结构的节点均承受弯矩。施工时多采用二次浇筑的方式完成(这种做法叫“叠合”)。承重梁的高度一般取跨度的1/10 左右,梁的宽度应小于梁高的1/2。花篮形的翼缘大小应满足板的支承长度,预制板在翼缘上的支承尺寸应不小于80mm,翼缘厚度应不小于80mm。工程中承重梁的宽度多采用200mm、250mm、300mm。
(3)连系梁。
框架结构中连系梁多采用矩形截面,但由于安装门窗和建筑外形的需要,常采用L形、Z 形等形状。连系梁也多采用叠合方式。梁的高度多取跨度的1/15 或比承重梁减少100mm,梁宽为梁高的1/3~1/2。
(4)板。
框架结构中板可以采用现浇和预制两种方式。现浇板的厚度为板跨的1/40~1/30,且不小于80mm厚,常用尺寸为80mm、90mm、100mm。预制板则应根据各个地区的预制构件选用。以北京地区为例,可供框架结构选用的预制楼板有以下三种板型。
①预应力短向圆孔板:这种板的标志跨度为1800~4200mm,按300mm进级;板的构造尺寸为标志跨度减90mm(90mm为板端预留构造缝)。板宽的标志尺寸为1200mm、900mm,构造尺寸为1180mm、880mm。板厚一律为130mm。构件代号为ZB33.1、ZB36.(1)等。板间缝应不小于40mm。
②预应力长向圆孔板:这种板的标志跨度为4500~6600mm,按300mm进级,板的构造尺寸为标志跨度减100mm(100mm为板端预留构造缝)。板宽的标志尺寸为1200mm、900mm,构造尺寸为1180mm、880mm。板厚为185~190mm(190mm仅用于板跨为6300mm、6600mm的两种板)。构件代号为KB60.1、KB57.(1)等。板间缝应不小于60mm。
③预应力叠合长向圆孔板:这种板的标志跨度为4500~6900mm,按300mm进级,板的构造尺寸为标志跨度减320mm(320mm为板端预留构造缝)。板宽的标志尺寸为1200mm、900mm,构造尺寸为1180mm、880mm。板厚为185~190mm(190mm仅用于板跨为6300mm、6600mm、6900mm的三种板)。构件代号为DKB60.1、KDB57.(1)等。板间缝应不小于60mm。
(5)剪力墙。
框架结构中的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力。剪力墙的长度按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取50mm,剪力墙的厚度取楼层高度的1/25,且不小于140mm,剪力墙的间距与框架宽度之比应不大于4,剪力墙一般采用C20 混凝土浇筑。
(6)围护墙。
框架结构中的围护墙起填充作用,以选用轻型墙体材料(加气混凝土块、水泥陶粒空心砌块、黏土空心砖等)和采用复合墙体为主。为节约土地和减少能源消耗,规定不能采用普通黏土砖作为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围护墙应满足保温、防水等构造要求。
(7)分隔墙。
框架结构的内墙只起分隔作用,其选材应以轻型材料(石膏板、加气混凝土块、碳化石膏板等)为主。分隔墙应满足隔声、防水等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