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装与设备部品在建筑构造中的应用

内装与设备部品在建筑构造中的应用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2-26“内装六面体”构造关系内装、设备与结构主体分离的典型部品有架空地板、架空墙面、轻骨架隔墙、集成吊顶、模块式地暖等,见表12-3,其关键技术包括同层排水、集中管井、集分水器、标准检修口等。

内装与设备部品在建筑构造中的应用

早期工业化建筑的内部装修与设备安装采用传统方式,即对每栋房屋单独设计、采购、施工安装,所需产品和材料不需要定型化,内装及各设备系统之间缺乏集成与协同,设计与施工过程单一,属于定制模式。现代工业化建筑推行以部件、部品为核心的商品化建筑体系,属于定购模式,内装与设备部品具有以下特征:①与结构主体分离;②由工厂批量化生产,产品设计集成化、模块化,产品生产标准化、系列化,实现商业流通,有品牌型号;③施工安装装配化,以干法连接为主,尽可能减少现场湿作业。

1.与结构主体分离

传统方式下内装、设备与结构主体结合比较紧密,如墙面抹灰刷漆、地面找平贴砖、管线安装剔槽打洞等,对工业化建筑发展带来诸多不利:①按我国现行规范,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而内装和设备系统的使用周期通常为10~20年。建筑在建成之后的长期运维更新过程中,由于内装与设备的老化会经历多次装修,拆除与重装时剔凿主体结构会大大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②在传统现浇体系下,大量水平管线预留预埋在结构现浇层里,而竖向管线较为分散(特别是住宅建筑),形成多处垂直穿过楼板,这一方式如果用于装配式建筑会对现场安装非常不利。

解决以上难题的核心理念是内装、设备与结构主体分离,其实现方式是:将室内装修的天、地、墙面通过各种架空构造方式与楼板、承重墙、实体隔墙等结构主体表面脱离,形成“内装六面体”,利用架空层空间与非承重墙体内空腔进行设备管线系统布置,如图12-26所示。在改造之时,只需要拆卸下内层墙壁、地板以及吊顶,就可以进行维修或更换,完成后再将结构部件装回。另外,集中设置活动检修口,可以完成设备系统的日常维护与检修,整个过程不会对建筑的承重结构和外围护构件造成破坏。

图12-26 “内装六面体”构造关系

内装、设备与结构主体分离的典型部品有架空地板、架空墙面、轻骨架隔墙、集成吊顶、模块式地暖等,见表12-3,其关键技术包括同层排水、集中管井、集分水器、标准检修口等。

表12-3 内装、设备与结构主体分离的典型部品

续表(www.xing528.com)

2.部品集成化、模块化

部品作为工业化应用技术的新载体,将原来单一功能的材料或产品整合为复合功能的部品,与传统内装、设备的材料及产品相比,具有集成化、模块化的特征。单一的材料和产品是标准化控制的对象,部品则通过系列化组合提供选择的多样性和自由度。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整体卫浴,集成了卫生洁具、设备管线以及墙板、防水底盘、顶板,同时满足盥洗、沐浴、便溺等多项功能,如图12-27所示。

图12-27 整体卫浴

部品集成化、模块化的发展可以大大提升建筑产品的品质,简化设计流程,增加部品作为商品的流通性。同时,大大提高施工安装效率,保障现场完成质量。部品使用过程中的运营维护由生产商或专业运维方承担,使房屋整体成为有质保的特殊商品。随着产业化发展,部品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将逐步扩大,最终建立完善的优良部品库。

3.构造连接装配化

装配化是采用干作业施工的干式工法,如螺钉、卡扣、挂棒、胶黏等构造连接方式。传统内装施工现场湿作业多,施工精度差,工序复杂,建造周期长,施工质量依赖于现场工人的技术水平。干式工法作业可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品质。北京郭公庄住宅项目采用内装全过程装配化,10 d 就完成了从毛坯房到全装修房的施工,而传统模式下则需要1~3 个月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