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乾隆帝晚年祖父栽培的心意:用典与园林创新

乾隆帝晚年祖父栽培的心意:用典与园林创新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乾隆皇帝晚年时居安思危,将“素尚斋”题名与“永恬居”题名的用典合二为一,强调在表彰外王功绩的同时,也要修身养性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为纪念祖父康熙帝对自己的悉心栽培,乾隆帝引用典故以“嘉树”题名。因游园者当时的心境不同,会对园林景观的用典产生多种解读,不断创新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蕴。

乾隆帝晚年祖父栽培的心意:用典与园林创新

用典,一种古代汉语修辞方法,主要是借由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某种愿望或情愫。自古以来,传统文化观念与园林居室空间设计就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园林建筑室内挂画的题材选取上,强调引经据典的作用,更能突出主题、增强意境室内装饰挂画的创作内容,多在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适当的典故,将现实与传统相关联,加深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蕴藉,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人既能感受到画者博古的情怀,又能领略到其用典的寓意。

晚明时期,受文人画风影响,挂画用典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通过言简意赅的绘画语言达到辞近旨远的艺术效果。文震亨在《长物志》卷五“书画”篇[6]中道:“……三月三日,宜宋画真武像……”古代以三月三日为修禊日,须临水为祭,以消除不祥之兆。“真武”,即“玄武”,中国古代的北方之神,源自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九:“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为四方之神。祥符间避圣祖讳,始改玄武......后兴醴泉观,得龟蛇。道士以为真武观,绘其像为北方之神。被发、黑衣、仗剑,蹈龟蛇,从者执黑旗。自号奉祀益严,加号镇天祐圣。”“真武”象征着威严势力,有驱邪避凶之意;“……端午宜真人玉符,及宋元名笔端阳、龙舟艾虎五毒之类……”;“龙舟”、“艾虎”、“五毒”皆来自于民间习俗。阴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竞渡节”,所有竞赛用的船都做成龙的形状。艾虎是用艾草做的香袋,用以辟邪除秽。五毒指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毒虫,在端午时节,贴五毒符则可以避开毒虫的侵扰;“……七夕宜穿针乞巧、天孙织女、楼阁、芭蕉、仕女等图……”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七夕节”,又名为“乞巧节”,源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织女”本意指织女星,后衍化为神话人物,见于《史记·天官书》:“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也给这个节日增添许多浪漫色彩。在这样的日子里,以朗朗明月为证,女子们祭拜祈福,乞求上苍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更乞求美好爱情的姻缘巧配;“……十二月宜钟馗、迎福、驱魅、嫁妹……”“钟馗”也是中国传说中的故事人物。《左传·定公四年》对商朝遗民七族的记载中,有“终葵氏”,终葵即“椎”的分解音,终葵氏即以椎驱鬼之氏族也。钟馗,即古代“终葵”的谐音,是捉鬼除妖的象征。岁末年终之时,民间就有张贴钟馗画像的风俗,寓意“赐福镇宅、驱鬼除魅”;“……腊月二十五,宜玉帝、五色云车等图……”,“……称寿则有院画寿星、王母等图……”,“玉帝”,是道教中地位最高、权利最大的神,总管三界和十方、四生、六道的一切祸福。“寿星”是象征长寿的神,语出《史记·封禅书寿星祠》注:“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王母”,也成为瑶池金母,也是长生不老的象征,见于《穆天子传》:“乙丑,天子殇西王母于瑶池之上。”人们对于“天帝”、“寿星”、“王母”的供奉朝拜,都是源于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

晋书·顾恺之传》载:“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大画家顾恺之吃甘蔗时有一个癖好,从甘蔗尾端往上吃,越吃越甜,此所谓“渐入佳境”。随后,这句戏言被广为流传,指情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这正好与“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园林意境不谋而合,以迂回曲折的空间构成,引发人们强烈的好奇心,使人们的游兴大增。按照认知事物的心理规律来构筑园林景观,才能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如,上海豫园的景区曾有一匾,上题名“渐入佳境”皆出自此,这种手法在造园艺术中广泛使用。

承德避暑山庄的“食蔗居”则藏匿于深山之中,《热河志》里形容它是“十步不见屋角,及岩斋乍启,周览旁皇,则万象森罗,如临户篇”。乾隆皇帝也曾以“小小山居藏委宛,趣佳咀嚼正无穷。空林行不见门径,抵在峰遮掩逻中”的诗句抒发对“食蔗居”的感受,足见其幽远、深邃的独特意蕴。知晓这些典故以后,游客们便能透过题名体会到弦外之音,进而产生共鸣,顿感妙趣横生。(www.xing528.com)

凭借简练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历史典故既增添园林的文化意蕴,又给游园带来一连串的审美体验。漫步园林之中,人们不禁浮想联翩,很自然地将眼前的实景与典故中所涉及的人物原型和历史事件联结到一起,除了感悟无尽的象外之意,还可以体味不同的审美意趣。例如,康熙皇帝所题的避暑山庄“素尚斋”,游客至此总有不同的领悟。有人联想尧帝“茂茨不剪采椽不断”,有人则联想到《论语》中“绘事后素”的典故。这些用典都意在劝诫自己效仿古代贤王雅士,凡事要崇尚朴素而不应过度奢靡。乾隆皇帝晚年时居安思危,将“素尚斋”题名与“永恬居”题名的用典合二为一,强调在表彰外王功绩的同时,也要修身养性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又如,避暑山庄的“嘉树轩”,出自《左传·昭公二年》中的“庭中有嘉树,宣子誉之”。为纪念祖父康熙帝对自己的悉心栽培,乾隆帝引用典故以“嘉树”题名。

因游园者当时的心境不同,会对园林景观的用典产生多种解读,不断创新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蕴。例如,北海画舫斋源于欧阳修的“画舫斋”,因“舫”即“舟”,使人很容易联想到魏征谏唐太宗时曾提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潜在含义就是“居安思危”。园林中用典不仅承载着悠远的美学意境,而且可以增添无尽的艺术魅力。游人们随心感悟,展开开放性的联想,不断收获全新的审美体验。中国古典园林的每一处场景,都能为历史典故提供新的语境。园林景观引述典故与园林创作意图密切相关,既不是简单的老调重弹更不是单纯的附庸风雅,在造园师独具匠心的运筹之下,把景观实体与历史典故交相融织,传递园主心境情怀之时也彰显园林历史韵味(图7-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