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山石、花木等各种造园要素所构成的景观,从本质上说,都是一种静态美景。然而,有些园林在表现形式上,以奇木、怪石创作各种动物姿态,令人触物生情,激发联想。例如无锡寄畅园的九狮台,扬州的九狮山,苏州网师园冷泉亭中展翅欲飞的鹰石,以及粉墙、漏窗和洞门等处栩栩如生的鸟兽形象,通过创造者的想象力和游园者的感受力,以形传意,以意达意。园林中屋舍亭榭、山林植物,与其他动态景观正好相辅相成,使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营造出生气勃勃的境界,最终达到内心情感的升华和天人合一哲理的参悟。
为适应自然风景式园林的特点及园林整体环境的氛围,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善于利用空间布局组织关系,在建筑造型上努力追求“得体”的形象,配合各式各样山石、花木,自由组合、对比渗透、穿插错落、灵活多变,最终达到“因境构景,融入自然”的美学效果。例如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对斋的描述:“中庭亦须稍广,可种花木,列盆景……庭际沃以饭瀋,雨渍苔生,绿缛可爱。绕砌可种翠云草令遍,茂则青葱欲浮。前垣宜矮,有取薜荔根瘗墙下,洒鱼腥水于墙上引蔓者。虽有幽致,然不如粉壁为佳。”斋,是文人骚客洁身净心、修身养性的地方,有一种幽居的房屋之意。斋前置的中庭需稍为广阔一些,可以栽植花木,摆设盆景;庭院里生出厚厚的苔藓,青翠可爱;沿着庭院的屋基种满翠云草,到夏日时则繁茂青葱;前面的院墙应该做得较矮一些,以白色粉墙为佳,也可以将薜荔草的根埋在墙下,藤蔓顺墙攀缘,别有一番幽深的韵味。古代园林中设斋,一般建于园之一隅,借用一定的遮掩营造幽远静谧之境。如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指出:“英石,出英州倒生岩下,以锯取之,故底平起峰,高有至三尺及寸余者,小斋之前,叠一小山,最为清贵。”[56]英石,造型雄奇突兀,嶙峋俊俏,有气势迫人的动感。在斋室屋前,用英石堆砌一个小山,最为清雅。以山的宁静自守来比喻仁者,古代文人造园艺术家们更加喜欢在大自然中寻求人生品性的完善。(www.xing528.com)
顺应山势,使建筑与局部地貌取得良好的嵌合关系,并赋予其高地错落和起伏变化的韵律节奏,建筑与自然实现完美协调的最佳状态,这样有助于建筑更好地发挥其点景及成景效果。例如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对台的描述:“筑台忌六角,随地大小为之,若筑于土冈之上,四周用粗木,作朱阑亦雅。”[57]台,是古人用来登高、观景的一种建筑物。一般根据地面大小来确定台的体量,如果依山岗建台,四周应用粗木做栏杆,并且漆成朱红色,这样才能突显其素雅的气质。可见,善于利用地形优势,依据环境特色筑台立基,成为中国古代园林成景的一种重要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