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源上看,所谓“随宜”正是“得体”与“合宜”的简称。在《园冶》文中,计成最初是在论述因地造屋时提出了这一标准。计成指出:艺术形象是否恰当,关键是看场所和条件。例如:大凡砌地铺街,小异花园住宅。惟厅堂广厦,中铺一概磨砖;如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花环窄路偏宜石,堂回空庭须用砖。各式方圆,随宜铺砌。[2]他认为,与花园住宅不同,园中铺地要讲究环境条件,不能一概而论;只有厅堂大厦中间铺地一律用磨砖,如小径弯路,可砌多种乱石,至于方圆样式,可根据情形而定。
文震亨《长物志》在“室庐”卷中说:“窗忌用六,或二或三或四,随宜用之。”“随”,意指顺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述:“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宜”,取适合、适当之意。《吕氏春秋·察今》曾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随”“宜”相结合,就是指人根据自然环境的不同条件随机应变,包含着自然对人的限制和人对自然的顺从,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体审美能力,对大自然进行合宜的改造。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随地所宜”是一种灵活应变的设计手法。经过历代造园技法的传承,这种造园理念不断渗透到园林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古典园林建造的全过程都是以“随形就势,合宜得体”的概念贯穿始终。
首先,从园林房屋建筑角度来看,建筑用途及其周边自然环境对园林设计风格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曾做出详细叙述。诸如“楼阁,作房闼者,须回环窈窕;供登眺者,须轩敞宏丽;藏书画者,须爽垲高深”[3],依据楼阁的不同用途明确其空间布局的样式。楼阁,用作居住的应小巧玲珑,专供登高远眺的需要宽阔敞亮,而用于收藏书画的必须地势高凸、干爽通风;“丈室宜隆冬寒夜,略仿北地暖房之制,中可置卧榻或禅椅之属”[4],指出丈室的内部空间布置应注重防寒保暖,加强建筑的功用性;“筑台忌六角,随地大小为之,若筑于土冈之上,四周用粗木,作朱阑亦雅”[5],台是古代园林中的游观建筑,应依地形尺度而建,可用古雅的栏杆装饰予以点缀;“……或傍檐置窗槛,或由廊以入,俱随地所宜”,山斋的设计应根据空间环境设置而进行整体规划;“广池巨浸,须用文石为桥,雕镂云物,极其精工,不可入俗。小溪曲涧,用石子砌者佳,四旁可种绣墩草”[6],对于宽阔的水域应架设桥梁,与“广池”恢弘的气势相呼应,对于较小体量的水体则用碎石堆砌岸边即可,并缀饰花木来营造恬淡意境;“驰道广庭,以武康石皮砌者最华整。花间岸侧,以石子砌成,或以碎瓦片斜砌者”[7],通行的大路和散步的小径需要选用不同石材来装饰,才能彰显出其特有的韵味和品格。例如,武当山复真观,东靠狮子山顶峰,西麓坡地之下是陡峭的九渡涧,地形极其不规整。为满足宗教仪式的组织特点,依据地势安排该建筑的功能空间,形成刚柔并济、张弛有度的空间氛围,使建筑布局在理性中渗透着灵性。
再如文震亨在《长物志》中“位置”卷所述:“位置之法,繁简不同,寒暑各异,高堂广榭,曲房奥室,各有所宜,即如图书鼎彝之属,亦须安设得所,方如图画。”文氏指出室内空间的布局,有繁有简,寒暑各异,高楼大厦,幽居密室,各不相同,即便图书及鼎彝之类玩物,也要陈设得当,才能像图画一样协调有致。如堂,“以取堂堂高显之意”,适宜开阔疏朗之地;榭则追求的是朴素天成,回归自然之感;房,室,轩,斋,各有其微妙的差别。楼阁,可登高望远,是景观空间的控制点,对园林空间进行整体把握和梳理;亭,是供人们短暂停留、休息、观景之用;廊,作为一种“线”形建筑应用于园林之中,起着联系空间与划分空间的重要作用。两面观景的空廊,可以一分为三的景致,加强了园林各部分的景观渗透。为避免园林结构的松散、凌乱,结合地势变化,在园内高耸之地设置体量较大的建筑群,由此可鸟瞰全园,并从园内不同角度也可看到主要建筑的立体轮廓,达到对全园的控制作用。随形构筑其他风景点,与主体景观相辅相成。这也印证了中国传统画论的“画有宾有主,不可使宾胜主”,诚如宋代李成《山水诀》所述:“先立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形,然后穿凿景物,摆布高低,”强调主景突出的造园准则。园林内的建筑不片面追求高大奢丽,而重在适宜——与环境、功用相适合。同时,这些既是视点又是景点的建筑,控制着园林中的视线,使人在其中感受到园林格局的整体艺术氛围。(www.xing528.com)
“随”旨在依据环境特点创造有特色的建筑形体,“宜”则通过人工点染使大自然与园林景观交相辉映,二者是将空间的规整性与意境的多样性完美融合的有效手段。“凡掇小山,或依嘉树卉木,聚散而理。或悬岩峻壁,各有别致,书房中最宜者。更以山石为池,俯于窗下,似得濠濮间想”。[8]
在园林中栽植花草树木的时候,计成认为应尽量遵循自然规律,错落有致,有疏有密;在叠石理水的时候,建议仿造悬崖陡壁的独特姿态,在书房前或者窗台下用堆砌成小池,便可营造出一番水滨观鱼的悠远意境。至于假山与楼阁之间的关系处理,计成指出:“阁皆四敞也,宜于山侧,坦而可上,便以登眺。”[9]依他所见,楼阁一般都是四面通透的设计,最好建造在较为平坦的山上,便于游人们登高远眺。例如,“拙政园”的见山楼、“留园”的冠云楼,均采用了此种造园方法。又如山洞之上,“或堆土植树,或作台,或置亭屋,合宜可也”[10]。计成认为“植树”、“置亭”、“作台”都要讲究配合相宜。又如窗栏的设计,计成主张:“窗牗无拘,一随宜合用;栏杆信画,因境而成。”[11]他认为栏杆的大小、形态没有定式,但必须适应周遭的环境。
又如,从花木选种、培植的过程来讲,文震亨在“花木”卷总论中就说道:“……乃若庭除槛畔,必以虬枝古干,异种奇名,枝叶扶疏,位置疏密。或水边石迹,横堰斜坡;或一望成林;或孤枝独秀。草木不可繁杂,随处植之……”[12],他强调树木栽植应随地理位置而有所不同,最忌讳过繁过杂。如在庭院前台阶下和槛边,种植几株罕见珍贵的古树奇干,其造型疏密有致,为园林增添几分古朴气氛。对于园林中各式各样花草的栽种地点,《长物志》中也多有记载。“玉兰,宜种厅事前”,“碧桃、人面桃差之,较凡桃美,池边宜多种植”,“李如女道士,宜置烟霞泉石间”,“杏与朱李、蟠桃皆堪鼎足,花亦柔媚。宜筑一台,杂植数十本”,“……千叶者名‘饼子榴’,酷烈如火,无实,宜植庭际”,“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俗名‘栀子’,古称‘禅友’,出自西域,宜种佛室中”[13],这些都成为园林中栽花选址的要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