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曲,即采用委婉曲折的方式和含蓄闪烁的言辞,流露或暗示想要表达的本意[55]。文学作品讲究含蓄,古人品鉴文学作品时曾有一段精辟的言论:“文有三等:上焉藏锋不露,读之自有滋味;中焉步骤驰骋,飞沙走石;下焉用意庸长,专事造语。”[56]不以直率的语言词句来表达辞意,却运用欲放还收的修辞技法,使意于言外,让读者自行体味领悟其中的玄妙,才称之为上佳之作。如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从室内的萧寂,无心整理锦被,慵懒梳妆打扮,足见主人翁生活的百般无聊。“欲说还休”则将无限的“离怀别苦”都强自压抑下来,暂且不表露心声。明明是抒发离别相思之苦,却拐弯抹角地用“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之类的托辞,这恰是隐微婉曲的最佳写照。李商隐的《嫦娥》中道:“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通过细致刻画嫦娥的寂寞凄凉,暗喻天才的孤寂、惆怅,将“高处不胜寒”的感受与冥思借由诗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从而引发了读者的共鸣。该诗成为咏叹嫦娥的千古名句,婉曲含蓄,蕴藉无穷。
作为一种典型的寄情于物的艺术,中国女红以多元化的形式传递崇拜、敬仰、取悦等一系列情愫,发挥着以物抒情,借物寄情的教化作用。例如,荷包,人们所随身佩带的一种装零星物品的“小囊”,图案以花卉、鸟、兽、草虫、山水、人物以及吉祥语、诗词文字居多,装饰意味很浓。在民间,未婚的女子往往会给爱人送一个绣荷包,以传达浓浓的爱恋之情;女儿家出嫁时也会绣些荷包,如钱袋、镜袋、香包之类,赠与亲友们作为一种婚礼的纪念。如此一来,荷包成为传情达意的载体,充满了灵性与情谊。除具备实用之功能以外,荷包也逐渐升华为民族情感和传统文化的积淀。又如,鞋花是广泛用于鞋面上的一种装饰品,也是中国民间传承的一种最富文化情趣的花样剪纸。作为衣冠大国,中国一贯重视足履,曾经还有“以履为礼”的古代习俗。因为“合鞋”同“和谐”,鞋子既实用又合情理,被视为是民间礼尚往来的馈赠佳品。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美誉,传统女性一生都在做鞋。用蕴含礼仪元素的鞋花,搭起协调人际关系的桥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沟通。
在苏州园林中,网师园堪称古典山水宅园的美学典范,处处流露出园主当时的清幽心境。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正如其名,造园布局和建筑设计都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网师园的大门朝向十分独特,并没有面对着赫赫有名的“十全街”,而是选择在一条羊肠小巷的尽头。要想一睹网师园的风采,必须穿过窄巷小弄,脚踩着铺满斑驳青苔的石子路,一路曲曲折折行至小巷深处。这也恰恰印证了园主“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崇高情操,不攀富贵,偏爱高洁,追求古朴雅致的人生。(www.xing528.com)
这种婉转曲折的创作技法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也贯穿始终,特别是传统建筑空间设计中做到有曲有藏,有深有密,则含蓄有致。例如,留院的“五峰仙馆”就很好地利用曲折收放,突出建筑空间的宽敞明亮。“五峰”源于李白的诗句:“庐山东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五峰仙馆”是留园中部一处较大体量的建筑,造园者将其隐于小体量的建筑群之中,既要保证建筑中有充分的光线,又要能拓展建筑的视觉空间。文震亨在《长物志》中也不断强调了园林造景的“曲”,如卷一海论中的“凡入门处,必小委曲”[57],正是描绘了这一特色。“小委屈”是指小有曲折,但凡进门之处,一定要稍有曲折,不能太直。在进入室内的时候,应由委婉的曲径过渡到开阔、明朗的空间,通过曲折的空间收放,对比突出室内空间的敞丽。又如“楼梯须从后影壁上,忌置两旁,砖者作数曲更雅”,“小溪曲涧”,楼阁也要“回环窈窕”,这些曲径、曲池、曲楼,大大增加了景物的层次,可以在有限的地域内呈现出丰富的风景画面,使园景更为自然多趣。通过清新自然的美景描绘,含蓄曲折地表达出大古大雅的审美观照,用意巧妙,深婉厚重。空间之“曲”,即是使景致曲而藏之,不使它全部显露出来,其实质就是欲露先藏。在传统建筑结构方面,我国古典园林吸收中国画含蓄有致的创作理论,主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抑景手法。将一些重要的景观通过“婉曲”掩藏起来,园林的主景与高潮不是一目了然,而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委婉曲折,藏露得宜,能使整个游览过程出现某种戏剧性跳跃,从而增强了园林空间的艺术感染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