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映衬的核心内容及江南园林建筑特征

映衬的核心内容及江南园林建筑特征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映衬,是修辞学中的辞格之一,指并列相对的事物,使其相互对照,相得益彰。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主体,是映衬的核心内容。为了使四周景物相互映衬,亭台楼阁和走廊顺势而建,结合地形布置,并且采用多花窗、矮墙的通透造型以便于景色的互透。[43]这就写出了江南园林建筑的开敞特征,门窗的一纳一收就将四时八荒的自然融入了建筑,把窗外的景物变成眼中的美景,相互映衬。

映衬的核心内容及江南园林建筑特征

映衬,是修辞学中的辞格之一,指并列相对的事物,使其相互对照,相得益彰。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主体,是映衬的核心内容。在园林空间设计中,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更善于利用对比手法,从相对的方面来衬托、渲染主题景致,极大地增强园林景观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苏州拙政园的留听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留听阁位于一片荷塘旁,山石环绕,影波浮碧,恰逢雨天则能够听取雨滴击打荷叶的声趣,以动写静,从而渲染出一种寂静和空灵的意境

园林亭榭就是造园家精心设置的观景点。为了使四周景物相互映衬,亭台楼阁和走廊顺势而建,结合地形布置,并且采用多花窗、矮墙的通透造型以便于景色的互透。江南园林有许多私家园林建筑物以门窗代替实体墙面,当门窗全部打开时,阁楼就变为开放性建筑,与周边景观融于一体。如扬州“个园”有一厅,称“透风露月”,描述出建筑的通透特征。因为门窗的虚空,园林美景似隔非隔,造成丰富深远的层次和园林深境;因为房屋内外空间相互沟通,使建筑物和自然环境组成有机的整体。《园冶》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43]这就写出了江南园林建筑的开敞特征,门窗的一纳一收就将四时八荒的自然融入了建筑,把窗外的景物变成眼中的美景,相互映衬。通过花窗、隔断、矮墙等要素将建筑与自然界融合为一体,塑造一个往复不尽的视觉空间,通过景色的互借将自然美景摄入为人居建筑物的一部分。

在园林布景方面,恰当地运用配景以配合、陪衬、烘托、突出主景,既要在造型、色彩等方面形成对比,又要注重相互呼应、浑然一体的景观效果。如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对阶的描写:“……种绣墩草或草花数茎于内,枝叶纷披,映阶傍砌”[44],在石缝间隙里种上一些“沿阶草”或者野花草,枝叶纷纷,披挂在石阶上。在古代文人眼中,刘禹锡陋室铭》中“台痕上阶绿”更有韵味,郁郁葱葱的绿草一直都是配合园内台阶而种植,寓意勃勃生机;对山斋的描述:“……绕砌可种翠云草令遍,茂则青葱欲浮”[45],沿着山斋的屋基全部种满翠云草,夏日茂盛时,就会苍翠葱茏,随风浮动。以大自然的“青葱欲浮”为配景,更加衬托出山斋的宁静幽远。(www.xing528.com)

在园林意境营造层面,多体现以小见大或以动求静的哲学思想。各种各样造景元素相互协调,是古代造园家广为流传的技法之一。如文震亨在《长物志》卷三水石中说道:“……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造一山,可以再现壁立千仞之险峻,设一水,则能够幻想江湖万里之浩渺,以精微的景致彰显博大的气势。又如对竹的一段描写:“种竹宜筑土为垅,环水为溪,小桥斜渡,陡级而登,上留平台,以供坐卧,科头散发,俨如万竹林中人也。”文震亨认为竹子最好是栽种在用土垒筑的高台之上,四周引水成溪流,置小桥渡溪,然后拾级而上,上面留平台供人坐卧,披头散发,置身其间,俨然林中仙人。以“竹格”寓“人格”,抒写文人气节。通过将山竹、溪流、小桥等景物融合,营造出幽远雅致、隐逸遁世的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