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中除布局山水建筑之外,还应讲究花木种植。古人有云:“山以林木为衣,以草为毛发,以烟霞为神采,以景物为装饰,以水为血脉,以岚物为气象。”[70]花开花谢,春华秋实,为静态的山池增添了动态之美。正如文震亨在《长物志》卷二“花木”篇中所言:“乃若庭除槛畔,必以虬枝古干,异种奇名,枝叶扶疏,位置疏密。或水边石迹,横堰斜坡;或一望成林;或孤枝独秀。草木不可繁杂,随处植之,取其四时不断,皆入图画。”[71]可见,园林植物配置种类繁多、竞相斗艳,唯有草木是其根本,最能令人联想到纷繁葱郁的自然景观。正如三株五株、虬枝古干能给予人以蓊然之感,恰当运用少量树木搭植而将大自然的气象万千凝练其中。此外,观赏树木和花卉还按其形、色、香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尽量显示其象征寓意。
(一)古雅
古典园林中植物配置是采取自然式种植,与园林风格尽量保持一致。自古以来,“天人合一”的观念备受人们推崇。因此,人们对自然情有独钟,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花木呵护与培育,所谓“园,所以种树木也”之说[72]。特别是明代,儒家的“仁爱”等观念深入人心,中国文人园林崇尚古朴淡雅,追求诗情画意而色彩则偏重宁静。
古典园林中植物配置不仅讲究栽植方式,而且还追求景观的深、奥、幽、雅。文震亨在《长物志》花木卷中对各种植物形态特征进行详细分析,从中归纳出一些规律:“梅生山中,有苔藓者,移植药栏,最古,”[73]他以为生长于林野山间的梅散发出自然清新的韵味,将其移植至园中便成为最古朴雅致的景观;“最古者以天目松为第一,高不过二尺,短不过尺许,其本如臂,其针如簇,结如马远之‘欹斜诘屈’,郭熙之‘露顶张拳’,刘松年之‘偃亚层叠’,盛子昭之‘拖曳轩翥’等状,”[74]松自古以来就象征圣洁高雅的形象,且以浙江临安县天目山所产的黄山松最古,还应以宋元两代诸多著名画家所绘之造型配植松树,方能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柔条拂水,弄绿搓黄,大有逸致”,这是形容柳树体态轻盈,随风舞动,水岸、垂柳颇有一番惬意园居的浪漫;“至于小竹丛生,曰:‘潇湘竹’,宜于石岩小池之畔,留植数株,亦有幽致”[75],在园林的石矶、河岸处栽植少量湘妃竹,竹影摇曳,更添几分幽深闲雅的意境;“水仙二种,花高叶短,单瓣者佳。次者杂植松竹之下,或古梅奇石间,更雅”[76],苍松翠柏之下种植水仙,或在梅树与叠石之间穿插几株水仙,给人的感觉则是松柏高崇壮美,奇石不凡,却也不失柔和恬静之美;论及芭蕉,则“绿窗分映,但取短者为佳,盖高则叶为风所碎耳。……不如槟榈为雅,且以麈尾蒲团,更适用也”[77]。
这些经典的植物配置方式,在《长物志》中俯拾皆是。通过栽植各具特色的植物映衬出中国古典园林美,并且寄托造园家们丰富的情感遐想。另外,花台、盆景、盆栽等在古典园林中也得到广泛运用。中国古典园林在室内、室外、厅前屋后、轩房廊侧、山脚池畔等处均可设置盆景,文震亨则认为:“盆玩,时尚以列几案间者为第一,列庭榭中者次之。”[78]对于盆中所栽种的植物,在《长物志》中也有相关详述,如“……又有古梅,苍藓鳞皴,苔须垂满,含花吐叶,历久不败者,亦古”;“……又有枸杞及水冬青、野榆、桧柏之属,根若龙蛇,不露束缚锯截痕者,俱高品也。其次则闽之水竹,杭之虎刺,尚在雅俗间”[79]。可见,盆栽植物的品种、形态、色泽都注重“古”、“雅”二字,旨在塑造中国古典园林含蓄隽永的秀美。
(二)意韵
从园林的主题、立意出发,综合考虑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选择适当的花木品种和配置方式来表现主题,营造设计意境,满足园林的居住功能与赏玩需求。为了充分发挥游园者听觉、视觉及嗅觉等各种感官的能动作用,古典园林中常借植物传达某种意境和情趣,以提高园林观赏层次和艺术效果。从听觉角度而言,作为承德避暑山庄的著名景点,“万鹤松风”就是借风掠松林所形成的瑟瑟涛声而给人以艺术感受。从视觉的角度来抒发情趣,苏州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在山花野鸟之间烘托出“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独特意境,山林野趣油然而生。《长物志》中也曾记述:“昌州海棠有香,今不可得;其次西府为上,贴梗次之,垂丝又次之。余以垂丝娇媚,真如妃子醉态,较二种尤胜。木瓜似海棠,故亦称‘木瓜海棠’。但木瓜花在叶先,海棠花在叶后,为差别耳!”“桃花如丽姝,歌舞场中,定不可少。李如女道士,宜置烟霞泉石间,但不必多种耳”。这里,文震亨将海棠花形容成妃子佳丽们酒后的醉态,娇羞妩媚之态萦绕于心;盛开的桃花正如活跃于歌舞场所的美女歌妓,必然是脂粉气浓重,一派风尘意味;不同于桃,李则显得尤为低调,就像遁世隐居的女道士一般,追求超然脱俗的境界。至于嗅觉,文氏则谈道:“丛桂开时,真称‘香窟’,宜辟地二亩,取各种并植,结亭其中,不得颜以‘天香’,‘小山’等语,更勿以他树杂之。”[80]待到花开时节,桂花丛中散发着清新的香味,沁人心脾,令人神往。(www.xing528.com)
作为情感和吉祥的化身,植物被广泛应用于古典园林意境传达之中。曾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周敦颐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以及林和靖梅妻鹤子之千古佳话。梅、兰、竹、菊是中国古代文人冰清玉洁、傲骨嶙峋的品格意象,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分别对其进行重点描述。梅,“幽人花伴,梅实专房,取苔护藓封,枝稍古者,移植石岩或庭际,最古。另种数亩,花时坐卧其中,令神骨俱清”[81]。梅花玉洁冰清,俏不争春,是常见的园林植物之一。梅花被誉为“雪中高士”,是不慕虚荣、坚贞自守、清心雅骨的君子象征,其百折不挠、高洁品格早已深入人心。闻香赏梅,能达到令人“神骨俱清”的效果。兰,“出闽中者为上,叶如剑芒,花高于叶,《离骚》所谓‘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者是也”[82]。与雅洁的精神相对应,兰花的品性侧重于“幽而芳香”、“无人自芳”的意蕴。竹,“取长枝巨干,以毛竹为第一,然宜山不宜城;城中则护基笋最佳,馀不甚雅”[83]。园林中竹子挺拔、有节,不畏严寒、终年常青,这些形貌特征恰好与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高尚情操相互渗透,竹子成为中国精英文化的象征。菊,“茎挺而秀,叶密而肥,至花发时,置几榻间,坐卧把玩,乃为得花之性情”[84]。菊花,与梅兰竹并称为花中四君子。至深秋开花时令,众花凋零,惟有菊花独自芬芳,流露出傲岸、隐逸、清奇、坚贞、刚毅、无畏等高尚品性,深得志高性洁的文人的垂爱。
(三)配植
结合园林植物的外形特征以及生长规律,造园艺术家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配置方式来营造园林空间。《长物志》中对各种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了具体叙述。如秋海棠,“性喜阴湿,宜种背阴阶砌,秋花中此为最艳,亦宜多植”;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若他处植之,绝无丰致”;杜鹃,“花极烂漫,性喜阴畏热,宜置树下阴处。花时,移置几案间”[85]。花木选种应在符合植物生态特征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其与园林中其他景观的相互配置。树木栽植不仅具有美化园林的作用,也应兼具分割空间、营造意境的功能。如植柳,“更须临池种之。柔条拂水,弄绿搓黄,大有逸致”;松柏,可植“堂前广庭,或广台之上,不妨对偶”。而小松,应植“土岗之上”,使之“涛声相应”;槐、榆,“宜植门庭,板扉绿映,真如翠幄”;青桐,“株绿如翠玉,宜种广庭中”;竹,“宜筑土为垅,环水为溪,小桥斜渡,陡级而登,上留平台,以供坐卧,科头散发,俨如万竹林中人也”[86]。总之,园林花木的位置、式样、色彩都应因地而异,各有其益,使长住者“忘老”;暂居者“忘归”;游览者“忘倦”,真正起到赏心悦目、神清气爽的作用。例如,拙政园中部二岛和沧浪亭土山,由于土多石少,为了能与山的大小、形状相匹配,多植以较高大的落叶树,山林下方则辅以较低矮的灌木丛,二者错综配置,整个山林莽莽苍苍、青翠欲滴,游览者仿佛置身于真山之中。
配置园林植物除了要体现一般设计意图之外,还要满足园林花木的生态要求。植物种类繁多,具有独特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特征。应根据季节和时令变化培养种植花木,为中国古典园林创造出“四时不断,皆入图画”的意境。《长物志》中对兰花曾有这样一段记述:“……四时培植,春日叶芽已发,盆土以肥,不可沃肥水……;夏日花开时嫩,勿以手摇动……;秋则微拨开根土,以米泔水少许注根下……;冬则安顿向阳暖室……,”[87]讲究四季采用不同培育方式,遵循植物生长规律,才能保持花木的生命力。春季梢桠嫩绿,应注重施肥浇水;夏季繁花似锦,色香俱备;秋季花败叶落,侧重保护根基土壤;冬季防寒抗冻,宜将盆栽植物移置室内。另外,恰当地进行物种搭配,能使园林之景四季不同、阴晴有别。如紫薇,“四月开,九月歇,俗称‘百日红’。山园植之,可称‘耐久朋’”;葵花种类甚多,以“初夏,花繁叶茂,最为可观”;秋海棠,“秋花中此为最艳,亦宜多植”;腊梅,“磬口为上,荷花次之,九英最下,寒月庭除,亦不可无”[88]。巧妙合理的植物配置,顺应时节变化栽植或娇媚、或坚韧、或苍郁、或疏淡的花木,不仅造就千姿百态的园林美,而且赋予园林山、水、建筑以灵动的神韵和气质。
无论是园林建筑的功能布局与空间尺度,还是各种建筑材料的质地与纹样,《长物志》中都有十分详细的记载,主要讲求“随方置象,各得所宜”。中国园林崇尚自然,视山水为园林的灵魂,人工理水则务必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旨在实现“一勺则江湖万里”之意境。此外,建筑与山石的关系是共融共生,山石造景使得园林景致更加和谐完美。树木和花卉按其形、色、香而“拟人化”,赋以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也能显示其象征寓意。本章通过建筑、水池、山石和花木等方面揭示文震亨“各得所适”的造园思想。
苏州园林,诸如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等,大多是由达官显贵、文人在一起,并借助古典诗词对园景进行点染,营造出一种清雅脱俗、诗情画意的意境,亦享有“城市中的山林”之美誉。在明代,园林、绘画、书法都被视为优雅的艺术,深得文人士大夫钟爱。受写意山水画的深远影响,园林艺术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可谓是“幽雅画境家山林,丰富玲珑别洞天”。步入园林,便如同进入画境,一步一景,处处都体现出造园师们的独具匠心,人造景观与自然风光合为一体,凸显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