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地区日益发展,许多江南民众被卷入商业潮流之中。时人林希元曾说:“今天下之民,从事于商贾技艺,游手游食者十而五六。”[4]万历《歙县志》亦称“人人皆欲有生,人人不可无贾矣”[5]。当时江南各城市的商业中心地位日益凸显,如苏州,“每漏下十余刻,犹有市”[6];上海在这时也日趋发达,当地人陆楫记载说:“(上海)谚号为小苏州,游贾之仰给于邑中者,无虑数十万人;”[7]嘉兴府崇德县石门镇,“商贾辐辏,浮于邑”[8];桐乡县皂林镇,“居民夹运河,成一雄市”,“明(天)启、(崇)祯间尤为富庶,薄暮四方舟楫云集,张灯夜市,成河路之要津”[9]。
明代自万历朝之后,奢侈浮华的社会风气日盛一日,松江在“嘉靖时四门绝无游船,自隆庆初年,仅数航入郡,而松人用以设酒者无虚日,自是游船渐增”,“夏秋间泛集龙潭,颇与(苏州)虎丘河争盛”[10]。商业兴盛造就了一批腰缠万贯的富商,他们把所积累的财富除用以购田置地之外,还用于购置豪侈之物。“细木家伙,如书槕禅椅之类”,原来“曾不一见”,“隆(庆)万(历)以来,虽奴隶快甲之家,皆用细器,而徽之小木匠争列肆于郡治中,即嫁装杂器俱属之矣。纨绔豪奢,又以椐木不足贵,凡床厨几槕,皆用花梨瘿木、乌木、相思木,与黄杨木,极其贵巧,动费万钱”[11]。富商大贾和豪家巨族也开始将建筑园林作为其奢侈浮华生活的一大主题。私人园主不惜掷重金,借园林寄情闲游、附庸风雅,结交文人士林之流,从而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及声望。当时地主巨商竞相建园,曾有记载如“(隆万以前)人家房舍,富者不过工字八间,或窖圈四周,十室而已;今重堂窈寝,回廊层台,园亭池塘,金辉碧相不可名状矣”[12]。(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