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震亨一生著作颇丰,除《长物志》外,还有《金门集》、《一叶集》、《载蛰》、《清瑶外传》、《武夷外语》、《文生小草》、《岱宗拾遗》、《新集》、《琴谱》等,尤其是《长物志》在造物工艺和园林建筑方面的研究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长物志》可以说是明代工艺美术思想的集中体现,它强调实用自然是工艺造物的首要任务,如制作榻时,明确规定“榻座高一尺二寸,屏高一尺三寸,长七尺有奇,横三尺五寸”[34]则更适于坐,将明代家具的功能更加细化;工艺造物还应与不同地理环境相适应,“繁简不同,寒暑各异,高堂广榭,曲房奥室,各有所宜”[35]。精简而必别出心裁是《长物志》中所传达的审美取向,如“榻者,如花楠、紫檀、乌木、花梨,有古断纹者,其制自然古雅。其他如大理石镶嵌,有退光朱黑漆,中刻竹树,以粉填者,有新螺钿者,非大雅器”[36]。这里详细描述制作榻时,对于所选材质的纯朴和精简;又如“禅椅以天台藤为之,或得古树根,如虬龙诘曲臃肿,槎栎四出……可见其用成何等自由、豪放”[37],可见明代家具的制作工艺采用流畅舒展的手法,大方而又不失幽雅。厚质无文的美学思想体现了文人独立的人格韵律和精神追求,如“镜,秦陀,黑漆古、光背质厚无文者为上,水银古花背者次之”[38]。此处的“质”为材料的本质,注重造物的实用性,是衡量工艺设计价值的根本标准;“文”则是相对于质的装饰,“无文”反映一种追求简洁雅致的审美趋向,以及优游山林的恬淡心态。正如《长物志》序中沈春泽所言“贵其爽而清,古而洁也”[39],体现了明代文人雅士追求古朴、闲雅的生活情怀和行为典范,与实用、简约、精致、典雅的造物风格相得益彰。
论及造园实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文震亨的曾祖父一辈。文氏家族几代人都钟情于园林,曾祖文征明扩建停云馆,“前一壁山,大梧一枝,后竹百余竿。悟言室在馆之中。中有玉兰堂、玉磬山房,歌斯楼”[40];父文元发营造衡山草堂、兰雪斋、云敬阁、桐花院多处宅院[41];兄文震孟在阊门内文衙弄原袁祖庚“醉颖堂”的基础上建“药圃”,此园留存至今,是明代小型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随后,文震孟又对“药圃”进行大规模修建,其中“青瑶屿”最负盛名,曾被誉为“林木交映,为西城最胜”[42]。文震亨生于造园世家,这对他造园思想的形成是有深刻影响的。他平日里游园、咏园、画园,也参与众多园林建造。明朝末期民变蜂起、党派倾轧,文震亨为逃避现实,愈加纵情山水,热衷于造园艺术。文震亨多才多艺,造诣颇高,在造园实践方面也留下了许多不朽佳作。文震亨曾在冯氏废园的基础上,构筑香草堂(位于苏州市高师巷),其中建有婵娟堂、绣侠堂、笼鹅阁、斜月廊、游月楼、玉局斋、鹤栖、鹿砦、鱼床、燕幕、啸台、曲沼、方池等景观。顾荃在《塔影园集》中盛赞香草堂“水草清华,房拢窈窕,闤闠中称名胜地”[43]。此外,文震亨在西郊建碧浪园,南京置水嬉堂,还“于东郊水边林下,经营竹篱茅舍”[44]。可以说,文家祖孙几代人以自己的文化修养造园、画园、设计园林、吟咏园林、研究园林,曾为明清两朝苏州园林的发展增光添彩。流传至今的园林遗址,对中国乃至世界而言更是弥足珍贵的园林文物。(www.xing528.com)
综上,《长物志》不仅是对造物技艺及美学思想的理论探讨,更是文震亨本人造园实践的经验总结,特别是该书在造园思想上的论述为明代后期乃至现代园林艺术设计都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