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教育智慧教学:外部环境的影响

职业教育智慧教学:外部环境的影响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学生来说,其所生活的家庭和社区是影响其课堂生活质量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它们与学校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相互嵌入的网络系统,影响着课堂中学习主体的行为与发展。一是家庭环境影响作用降低,亲子心理关系日趋疏远。社区环境审视社区是指由聚居在特定的地域内,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的文化特质和心理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职业教育智慧教学:外部环境的影响

职业教育社会的边缘逐渐走向社会生活中心,其课堂担负着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建设合格者和建设者的重要任务,无形中被赋予了特殊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使命。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课堂总是局限在学校的有限空间和时间里,但课堂本身既非真空的密室,亦非游离于社会的存在。对学生来说,其所生活的家庭和社区是影响其课堂生活质量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它们与学校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相互嵌入的网络系统,影响着课堂中学习主体的行为与发展。

(1)家庭环境审视

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都身处异地、远离父母的呵护,独自在校园里学习和生活,但他们的身体和心智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还没有足够的能力独立地开创自己的事业,应对人生复杂的竞争、机遇与挑战,仍离不开来自家庭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供给与滋养。家庭中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员的教育素养及其所能提供与营造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与身心健康成长依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具有其他影响因素不可比拟和替代的优势。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目前的家庭结构、家庭形式、家庭功能、家庭生活与家庭环境更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非生态化的现象和问题,给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的甚至可能演变成社会的共同问题,值得研究者关注和深入探讨。

一是家庭环境影响作用降低,亲子心理关系日趋疏远。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每个人最先接触的也都是家庭并在家庭营造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家庭环境是人在家庭这一最基础的社会组织中,所受到的来自家长及家庭成员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影响的总和。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成员构成及亲密程度、父母的职业与文化程度、父母的教养方式与态度、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使得每个人的言谈举止都无形地印刻着来自家庭的深深烙印,并将持续地影响着人的整个一生。良性的家庭环境能为子女带来用之不竭的精神涵养和人生指南,不良的家庭环境则可能留给子女的是难以释怀的伤痛和幽怨。有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学业影响显著,学业困难的学生,往往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矛盾性则显著高于全国常模[24]

二是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家校合作的学习共同体尚未实现。家庭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生育、生产、抚养与赡养、教育、情感交流、消费、休息和娱乐等多种功能,其中教育功能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普遍化而日益彰显出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家庭教育成为整个人生教育的奠基工程、固本工程。家庭环境对家庭成员的影响作用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片面的,而家庭教育则同学校教育一样是有意识、有目的、积极主动的影响活动。然而,职业院校的学生没有了升学压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约束能力逐渐增强,教师因为教学科研任务繁重,管理精力有限,不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更没有确立自身在家校合作共同体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指导措施。同时,部分教师自身也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指导能力,没有给予家长更多的参与权、话语权、决策权,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流于形式或走过场,没有做到个性化服务,使家校合作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仍处在一个较低级的发展水平,难以形成平等、有效、稳定的合作对话交流机制,应有的教育功能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www.xing528.com)

(2)社区环境审视

社区是指由聚居在特定的地域内,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的文化特质和心理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环境就是每一个个体社会生活的重要生存环境。学校位于一定的社区范围内,社区特有的文化传统、人文特点、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人际交往形式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生活在此种生态环境中的组织和个体。社区环境和社区教育不仅对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等学校生态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而且会间接渗透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无形地影响着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行为,通过形成不同的课堂文化以适应外部开放的、动态的社区生态环境。然而,随着职业院校招生和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校园远离中心城市,虽然教学设施和设备都是全新的、现代的、时尚的,甚至是奢华的,但周边几乎没有工厂、企业和成型的居民区,无法为学生参与社会实习、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提供有力的支持,给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的全面成长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弊端。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其社会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决定了职业院校正面临着新常态下的多重挑战和机遇,学习国外优秀经验,营造适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社区生态环境,树立整体、联系、和谐、开放的生态观,让学生尽早与生活世界近距离亲密接触,在社区参与活动中增强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生存本领,是历史赋予职业院校教学和管理的艰巨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