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向于实现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也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脱离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和相应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就无法选择也不能理解教学方法。
(1)工具论泛滥
一般教育学和教学文献认为,教学方法是用来实施教学的工具,是教师组织班级教学,向学生提出意见及使用其教学手段的各种方法。这些观点在职业教育的延伸研究比较多,其中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认为教学方法就是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的工具。工具的属性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先进与落后之别,所以,谈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就是追求工具的先进性,其结果只能是器物层面的游戏,不可能在本质上给予改观。有时操之过急、用之过度还起反作用,不仅使教学效果达不到期望值,还经常让教师沦为工具的奴隶。
工具论教学方法的理论来源于从儿童心理学到人类文明知识沉淀状态。最简便高效的知识传授方式就是教师的讲授,这种高效率、低成本的教育活动无疑是人类社会的重大进步。但是,它从一端走向了另一端,就是将教学活动彻底脱离了人类认识社会和自然的实践活动。职业院校的教学方法不能适用工具论教学方法观,因为职业教育已经不再是纯粹接受既有人类文明知识,主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认识社会和自然规律,学会利用和改造社会和自然,教师的角色、工具的价值、学生的地位完全不能用工具主义来支配。因此,工具主义教学方法观对职业院校教学方法具有严重的偏导效果,会导致职业院校没有沿着自身本来的轨迹培养人。
(2)认识论局限
教育是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发展要求对教学方法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必须不断深化和发展。认识论从人类教育活动的本源或职业院校教学特征出发,认识、探究、利用开发社会和自然及其发展规律,以此为理论基础建构的教学方法适应和接近职业教育教学,以致这种本可以得到大力弘扬和进一步开拓的教学方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沦为简单机械认识论层面而遭到漠视,因此对职业院校教学方法的影响力非常不足。
在基础教育领域,长期的教学方法研究习惯,以及长期被工具主义影响认识论的教学方法观对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影响较小。因为不需要所有人都从原始方式开始亲自尝试认识社会和事物,接受完基础教育(主要是指各国规定的义务教育)培养的人尚不是现代社会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认知社会发展规律、自然奥秘的当然对象,肩负这些社会使命的主要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所以,各种认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尽管在基础教育阶段,不能也不应该成为主流的教学方法。
认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领域遭遇两种尴尬,一种是不以为然、不置可否。由于职业院校教学活动的重点是认识或探究事物发展规律,所以并不像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教学活动那样单一。同时,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与学生同处于知识占有者(先占有的是教师,后占有的是学生)的地位,都不是面向事物的认识主体,仅是认识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认识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方法的比重被无限放大,甚至被称为探究性教学、探究性学习。职业院校则完全不一样,教师既是教学(面向学生)活动的主体,又是研究(面向事物)活动的主体,这就使职业院校教师一直面临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需要时时刻刻地努力探究。一部分人也许出现局部代整体现象,忽略了对学生以及教学活动的研究热情,在教学活动中套用、承袭基础教育阶段经历过的工具主义教学方法。一部分人即使认识了自己的双重任务,但这种认识是无止境的人类社会活动,不是职业教育所能完成或实现的目标,操作难度大,不确定性因素多,难以就这种教学方法进行考量。总之,认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宜职业院校教学创新,但由于追求短期功效目标的教育体制,其推广受阻。因此,针对认识论教学方法的应用缺陷,提出价值论教学方法。(www.xing528.com)
(3)角色要求低
从教师、学生和其他人三个角度,对职业院校教学方法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在不同感知状态和感知主体评判下,教学方法特定的功能和目的存在认识不清、要求不高的现象,其价值规引下的结构设计难以协调,以致教学艺术存在的遗憾更加明显。
一是学生视角。学生是教学方法的直接参与者,其对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和满意度直接决定着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有关调查表明,对教师教学方法完全适应和基本适应的学生占比超过85%,但是,超过30%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是满堂灌、填鸭式,超过25%的学生认为教师是照本宣科、变化极少。这一情况说明,从学生这个视角似乎教学方法现状问题不明显。但实际上,这说明学生并不乐意积极参与到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改进的过程中,原因是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学生习惯了服从师长,教什么和怎样教,都由教师单方面决定,学生即使不喜欢也绝少反对。
二是教师视角。教师是教学方法应用的主宰者。教学方法使用现状取决于教师对各种教学方法的了解、掌握与评判,不同教师对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地位的认识程度,对教学方法的感知积累,对教学方法的选用策略等,都是不同的,进而在对教学方法评价和改革创新态度上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有关调查发现,教师群体在总体上对自我教学方法的评判较高,对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不够重视,教学名师、非教学名师、青年教师的认识差距较大。
三是他人视角。教师和学生是每一种具体教学方法的直接参与者,也是这种教学方法能否取得实际效果的关联双方。教学方法的现状,不能完全由师生双方自我评价,需要从教学活动双方之外另寻评判者——在教学活动参与者外的他人视角。他人视角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管理者和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者。当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方法研究薄弱,大多是基于高等教育或基础教育教学理论,从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角度所作的理想化推理;教学管理者则是从人才质量目标角度反推教学方法存在问题,通常没有深入具体地研究分析教学方法是否真的存在问题。因此,要真正弄清楚教学方法现状以及明确未来改革创新方向,需要全面加强以教育教学管理者和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者为主要对象的第三方评价。
从上述情况看,职业院校教学方法现状的三个视角主体对于全面认识教学方法的整体素质、基本立场、分析框架、终极目标等基本问题没有解决,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过低,缺乏追求先进、追求高效、追求卓越的基本心态,导致教学方法改革存在各种争议。从实践逻辑来看,如果上述三方对教学方法的基本看法为真,那么教师和学生的结论就与第三方的看法形成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核心是第三方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提升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适应性。
同时,从调查分析可以发现,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方法来源途径少,结构不良,处于无序自发状态的自我摸索阶段,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是来自专门培训,而是来自承袭各自师风。实际上,承袭师风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盲目、被动的模仿而已,教师几乎从来就没有形成属于职业教育、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本无确切的教学方法可供承袭。另外,由于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缺乏,青年教师没有获得承袭教学方法的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或鉴别、改进。再就是,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研究热情与精力投入不足,基本保障不够,教学方法改革创新难度较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