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教育智慧教学:探讨教学方法及研究成果

职业教育智慧教学:探讨教学方法及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微观性是教学方法的实际处境。提升或夸大教学方法层级的认识,会把教学方法研究引向歧途。教学方法的丰富性实际就是教学方法的感性、复杂性以及双重性等特点的衍生结果。目前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和发展。因此,以课程为逻辑起点的教学方法研究,必然是丰富多彩的。二是活动,教学方法研究的基本场域。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职业教育智慧教学:探讨教学方法及研究成果

对于教学方法的认识与研究,教师中心观念从教师角度研究教授方法;学生中心观念从学生角度研究学习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则教授方法加学习方法。这种逻辑思路分析得出的结果与教学活动真实情景距离较远,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教师的教授方法可以在没有学生参与的人机环境下进行,学生的学习方法更无须教师的直接参与。如此看来,教学方法不是两种方法简单相加就可以组合成新的方法的。

虽然学术界和实践界都发现了这一问题,但在建构尚无突破、也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情况下,教学方法研究成效不明显,尤其是近年来,职教界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更加重视。教学模式研究代替不了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典型的教学程式或样式,而教学方法不是可以照搬、套用的方法组合,否则就脱离了教师、学生、专业、学校等差别化的实际。

(1)教学方法特点和分类的研究

认识特点是认识教学方法的理性提升。很多学者进行归纳探索,主要是循着探寻模式和分析过程两种思路进行的。薛天祥[1]提出课堂教学方法、自学与自学指导方法、现场教学方法、科研训练方法的四分说,陆兴发[2]提出组织和实施学习认识活动方法、刺激和形成学习认识动机方法、效果检查和自我检查方法的三分说。总体来看,对于教学方法特点和分类的认识,要回归教学活动本身,然而任何活动都有其方法、途径、手段,并不是全部纳入考察范围,即教学方法的内涵不能过于宽泛。同时,课程是最基本的知识与能力体现单元,研究教学方法必须把课程作为基点。

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潘懋元先生的二性论(专业指向性、方法接近性)、徐辉先生的五个培养论(自学能力培养、研究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培养)、陆兴发先生的七方式论等,都是对教学方法的实现功能考察得出的结论。别敦荣、王根顺(提出学生主体性、探索性、专业性)进一步回归到教学方法本身,归纳起来具有可感性、内隐性、双重性、微观性、复杂性和丰富性等特点。

可感性与抽象性、不可感知相对,是指教学方法虽然具有工具性,但一味强调甚至放大它的工具性是不利于改革创新的,感性色彩浓厚,不仅要使参与者都能够感知方法的存在,而且还要富有效果,可感性越强,可接受程度越高。

内隐性与外显相对,对于不同的人,或不同的时段和处境,教学方法是截然不同的,不全是直白的指点、训斥。

双重性集两种相对独立甚至对立的特性于一体,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双重性、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动机的双重性、目标的双重性、价值标准的双重性等都集中在一起,交锋交汇。

微观性是教学方法的实际处境。在教学活动体系中,教学方法不属于宏观层面的概念或范畴,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准确分析教学方法的各种内在问题。提升或夸大教学方法层级的认识,会把教学方法研究引向歧途。(www.xing528.com)

复杂性是指在教学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不同行为模式之间的转换能力及其表现比较弱,教学方法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自组织性和涌现性等特点。

丰富性是指教学活动尤其是教学方法方式,既是有组织的合理性和合规则的建制活动,更是一种师生互动的感性活动。教学方法的丰富性实际就是教学方法的感性、复杂性以及双重性等特点的衍生结果。

教学方法的分类要从种属和类别两个方面分析,即按照种和类两个维度进行分解。第一个维度是类的角度,可以分为教学方法总论、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学习方法等;第二个维度是具体的方式与途径,即种的角度,可以分为课程(群)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不含教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教学手段与技术创新、教学艺术与技巧创新、教学方法模式创新与综合改革、教学效果与质量检验方式改革、教学组织方式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理念与策略。建立这样一个二维方法结构表,基本上可以反映教学方法的全貌,也能够在其中找到相应教学方法的所有特性的载荷。

(2)教学方法研究及其发展

教学方法研究是要从教学活动的整体系统入手,深刻分析教学方法的特点,认识教学方法的规律,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运用教学方法。目前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和发展。

一是课程,教学方法研究的逻辑起点。教学方法承载的主要功能就是知识的传递、接收、转化,学生修养、思维、能力的训练。没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就无从谈起。但是,教学内容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能会出现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为此,教学方法研究以课程教学内容为逻辑起点,在当前的研究中,延伸到课程组群的教学活动,比如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或者理论性课程、实践性课程,还有从表现形态划分的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因此,以课程为逻辑起点的教学方法研究,必然是丰富多彩的。

二是活动,教学方法研究的基本场域。教学活动实际就是在教育目标与实现目标的管理活动下,以系统的教学内容为中介,由教师的教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相互交融形成的活动场域。教学方法研究的立足点就是教授活动和学习活动之间的交集,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重点在教学活动的场域,关于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需要具有整体一致性。

三是目标,教学方法研究的基本考量。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研究认为,在教学方法被艺术化的倾向下,要防止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潮蔓延,导致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走上一条为方法而方法的偏狭道路。无论是实施教学组织,还是运用教学方法,或是评价教学方法,都应该把课程及其教学目标放在首位,根据目标实现的程度和效果,以及采取某种方法开展教学的效率来考量教学方法的好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