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的重要介质,是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的一系列比较规范的知识、活动和经验体系,其选择直接决定着职业课程教学的最终效果,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内容设计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本书认为,应以当前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为导向,寻找突破口,解决实际问题。
(1)内容与教学目标脱节的问题
教学内容设计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但是很多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多采用笼统的描述性语言,与社会需要、用人单位需要和个体需要脱节,以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筛选的课程内容,很难符合行业企业的技术需求。例如,某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从事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比较笼统,没有表述具体的知识能力和技术能力要求,无法将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为培养内容,也无法分解得到课程教学目标,很难依此选择出符合职业能力需求和生产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
此外,即使有了比较科学的目标体系,由于教学内容设计者往往重知识体系的完善,重视每一个知识点的系统性,忽视职业能力、实践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课程内容的选择,也直接导致了教学内容与各级目标的脱节。
(2)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的问题
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其教学内容应该和生产岗位具体的工作任务息息相关,但在现实的教学内容中,缺乏真正和职业岗位技能相结合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公共基础课往往沿用普通学校选用的内容,文化层次偏难、偏深,生活性不够。当然并不是将所有的公共基础课都应用化和职业化,比如将语文课中充斥各类合同文本,其特征已然丧失殆尽,不利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如果直接采用普通学校的语文内容,而不考虑职业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也不利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www.xing528.com)
近几年来,职业院校课程界也发现了这一问题,因此引进发达国家课程内容开发的先进技术,比如,工作任务分析法的引进和推广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由于工作任务分析法要求实践专家等企业人员以及课程专家等人员的参与,且技术实施难度较大,很多职业院校仍然沿用以往的职业院校课程内容选择方法。总而言之,目前我国职业院校课程内容选择主要面临内容设计人员能力亟须提高、内容选择的依据尚需科学化的问题。
(3)内容筛选和评价困境的问题
教学内容选择出来之后,是否吻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进行筛选,并采用各种评价手段对其进行评估。教学内容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力的考虑,然而,受“大教学、小课程”观念的影响,课程开发多是课程专家的事情,职业院校的教师没有深度参与,内容设计多是由课程专家组织实施,开发出来的课程往往只针对一个泛泛的职业院校学生而言,对其学习力考察不够,在内容筛选时,也往往会失去针对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教育的惯性使然,很大一部分教师都在课程内容的筛选环节缺位。
同样,在教学内容的评价环节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内容评价主体缺乏多元性,大多数职业院校教学内容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尽管也有学生出现,但是比重却微乎其微。而其他受益者,诸如教育行政官员、行业企业负责人、家长等人员在评价中仍然处于缺位状态。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在全国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管理平台研制过程中,已经实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期望,但接下来的问题是,仅由教育行政部门一己之力搜集的评价数据,是否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课程内容的科学性,是否能够杜绝行业企业数据由学生或者职业院校自行填报的情况,等等。另一方面,内容评价对象缺乏科学性,应该包括内容体系评价和运行过程评价,可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职业院校只对内容系统进行评价。再就是内容评价方法缺乏多样化,总结性评价多,形成性评价少,内部评价多,外部评价少,这些情况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