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归技术世界与职业教育的融合

回归技术世界与职业教育的融合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目标设计回归技术世界,是回归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本初形式。技术世界的实践性具有教育价值,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活动是一致的。工业革命之后,技术世界和教育世界逐渐分化,两者渐行渐远。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就业困境,与课程远离职业、学生远离工作有关。如美国职业教育开始注重个人能力和技能培养,推行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计划。德国双元制是融合技术世界和教育世界的模式典范。

回归技术世界与职业教育的融合

回归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在其运行中个体会产生一种回归性反思,进而衍生出哲学审视。教学目标设计回归技术世界,是回归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本初形式。

(1)什么是技术世界

技术世界,是劳动者利用技术进行产品、流程、系统的生产、服务、管理等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涵盖了技术所隐含的所有知识、技能、技巧等,包括各种形式的工具、机器、仪器、设备、设施等物质构成,具有专业性、实践性、经验性等特点。

一是专业性。技术世界的专业性,指的是按技术种类划分的专业领域,每一个技术专业领域的技术知识是不一样的。技术世界的专业领域决定了职业教育专业。专业不是学科门类,不侧重于学科分类的学术性;也不等同于社会职业,与社会职业间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相近的或不相近的专业技术领域都有可能形成某种职业必备的技术知识。职业可以理解为专业技术领域的不同组合。技术世界的专业性特点是专业课程之所以专业的基点。

二是实践性。生活和实践是教学设计的不竭源泉,不能游离于人类生活之外[14]。对于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而言,技术世界的实践性是课程设计的源泉。实践是劳动者的行动体系,劳动者利用生产工具生产产品、流程、系统,同时也在生产着自己。技术世界的实践性具有教育价值,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活动是一致的。

三是经验性。专业课程中的技术知识来自产业技术代表的鲜活经验,分初级经验和高级经验两种形式。技术和技能都离不开来自实践的经验。经验存在于主体与客体之间,起到两者互动的桥梁作用或线索作用,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线索。经验本身并非个体欲求的目的,是个体认识绝对真理的先决条件。经验就是知识产生的外部“质料”。同时,技术世界的经验性具有积累特点,人类社会通过不断实践而在历史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经验,这些经验有助于个体克服个人直接经验的视野的狭隘和数量的寡少。

(2)教育世界与技术世界的融合(www.xing528.com)

教育世界一般以学校为代表,指向专业人才培养;技术世界以技术或产业技术为支撑,生产不同产品或服务。教育世界和技术世界的关系经历了合—分—合的演变。

在古代学徒制中,技术世界本身就有教育性,属于元态的职业教育形式,个体在无意识潜意识下跟着师傅就接受了专业教育,掌握技能,发明创新。劳动与教育天然地结合在一起,孕育了个体创新能力。

工业革命之后,技术世界和教育世界逐渐分化,两者渐行渐远。最初,为救济贫苦儿童,人们创设了一些济贫性质的劳作学校,开设纺织、编织、毛织品的手工业课程。在这些劳作学校里,偏重简单手工技艺的传授,目的是为儿童提供一定的劳作技能。后来,随着产业革命的加速,诞生专业技术教育新形式,出现了机械工人讲习所或培训机构,注重培养个体的技术、技能。技术世界和教育世界分化的结果是,工作场所的教育属性慢慢丧失,工作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15]。工作本身具有的教育价值大幅缩水,工作场所学习不再是职业教育的主阵地,取而代之的是在学校广泛开展的正式学习[16]。这时出现了专门的职业教育机构,即职业学校。学校一般由国家财政支持,没有经济压力,这就为年轻的学生提供了能够重演成年生活的工业情境,为未来的劳动世界做准备。教育世界和技术世界的分离,导致技术知识逐渐脱离具体工作情境,以一种符码化的方式出现在学校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中,技术知识得以借助于一种正规教育的模式习得。教育世界和技术世界的分离,也显露出许多弊端,如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脱节,人才培养规格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等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作为新生的技术人才的储备库,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技术的密切联系。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就业困境,与课程远离职业、学生远离工作有关。

为克服教育世界与技术世界分离的弊端,各国政府和学者都在探索两者融合的途径和方式。如美国职业教育开始注重个人能力和技能培养,推行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计划。德国双元制是融合技术世界和教育世界的模式典范。从教育世界返回技术世界,认识的目的排除与我们对立的客观世界的生疏性,使我们居于世界有如回家之感[17]。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起点是技术世界,专业课程应该极力营造这种回归感。杜威曾经指出,工业变革的“社会重要性大大增加,不可避免地使学校教育与工业生产的关系问题重要起来了”[18],将目光重新投向变化的产业技术,使专业课程的主客观关系更加客观化。由于在全世界的所有国家里发生了或将要发生巨大的技术发展,教育应能使人们生活在这个伟大的科学和技术进步的时代[19]

(3)技术世界对教学目标的规定性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目标随着技术世界的发展而不断调整,我国的一些政策文件对此有明确的表述。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该目标为确定课程目标提供了依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有三句很重要的话: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建立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机制。这三条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其中,“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明确规定:“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通过用人单位直接参与课程设计、评价和国际先进课程的引进,提高职业教育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到2020年,基本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该文件已经非常明确地规定了产业技术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比如专业课程要适应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需要,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受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五个对接,即“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以上国家政策和相关文件已经传递出明确信息: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必须适应产业技术变革的需求。探索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是未来一段时间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