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模式的形成途径发生变化,从原先关注于“教什么”逐步向“怎样教”过渡,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一言堂”的局面,更加关注多种教学模式交替使用的情况,使教学模式的发展由“一元化”走向“多元化”,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发挥桥梁中介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只凭经验和感觉教学,需要将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这就需要一个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教学模式来源于教学实践,体现了设计、实施、调控、评价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教学方法体系,能有效地将教学活动的各环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能让人们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找到中介环节,使人们重新审视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和环节,从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突破原有的教学理论框架,不断探索发展新的教学理论体系。
(2)发挥示范引导功能
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就具有了稳定性,是可以模仿和操作的、较为完备地规范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操作程序。有了规范的教学模式的示范引导,教师能够比较迅速地掌握独立教学的能力,减少对教学活动不断盲目摸索和尝试错误所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学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示范引导功能,能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迅速熟练地掌握教学的“基本套路”,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或情境灵活地变通,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创造性的发挥,促进教学工作的规范化。
(3)发挥诊断预见功能(www.xing528.com)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对照教学模式不断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诊断,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活动,促进教学规范。由于教学模式揭示了教学活动中的规律性联系,也就是说,如果使用某种教学模式,必须具备教学模式实施的条件,否则不会出现教学模式预期的目标。因此,教学模式还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增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和调节,确保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
(4)发挥系统改进功能
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活动不断优化,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与教学条件、教学程序等因素是相互适应的,一旦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目标,就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活动中的其他因素,或者对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创新,直到有一种更有效的、更完善的教学模式适应了新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教学改革,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除实践功能外,教学模式作为某种教学理论的概括和简化,在实践中被不断证明,已经具有一套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具有可操作性,容易被人们掌握和运用。教学模式是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文字或者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像符号来对教学理论进行阐释,比较容易传播和普及,因此,教师可以比较迅速地掌握其实质,从而用来指导教学实践。同时,通过对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师能够从教学模式的不断实践和检验中探索新的问题,促进教学理论的发展,提高教学水平与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