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的词义源于“模型”,本义是指一种用实物做模的方法,引申后有模范、模仿之意。在《辞海》中,“模式”一词亦译为“范型”,一般指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在社会学中,模式是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理论图式和解释方案,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3]。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模式”解释为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4]。在《英汉大辞典》中,“Model”一词有模型、原型、样式、模范、典型、榜样、款式等多种解释[5]。在《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模式被描述为对任何一个领域的探究都要有一个过程[6],认识事物要求人们找到一种能表达假说与其变量的关系等形式。模式就这样应运而生。
我国学者查有梁从科学方法论的层次提出,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方法,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在一定的抽象、简化、假设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性,作为中介,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型、构建新型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从实践出发,经概括、归纳、综合,可以提出各种模式,模式已经被证实,即有可能形成理论;也可以从理论出发,经类比、演绎、分析,提出各种模式,从而促进实践发展。模式是客观实物的相似模拟(实物模型),是真实世界的抽象描写(数学模式),是思想观念的形象显示(图像模式和语义模式)[7]。在概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定义的基础上,哲学在更高抽象层次上对模式进行定义:模式是人们为了某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描述[8];美国学者比尔和哈德格雷夫认为,模式是一种再现现实的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9]。(www.xing528.com)
模式研究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科学研究领域的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模式是事物存在的一种形式,是对从整体了解、把握该事物的一个角度,对于理解事物的内部构造和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好的方法论作用。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样式或范式,还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方法,为人们认识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