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1 D线方案
(1)方案一:2斜井分段式纵向通风方案
本方案采用分段式纵向通风,共设2座通风斜井,均作为左、右线共用的送、排风道,送风井与排风井之间采用隔板分割,风机房设于地下。1号采用斜井,布置在距武都端洞口约3.0 km处,2号采用斜井,布置在隧道出口段,距武都端洞口4.5 km处。1号斜井长1.9 km,最大纵坡5.75%;2号斜井长2.2 km,最大纵坡12%。三个通风区段长度分别为3.0 km、4.7 km、4.5 km,具体如表2-22所示。
表2-22 方案一分段参数表
本方案总体布置如图2-5所示:
图2-5 方案一示意图
斜井井位情况说明:
1号斜井从果子沟位置进入,通过在沟内展线新修1000 m便道爬坡至1200 m标高位置,进入斜井,斜井纵坡7%,较小,有利于斜井辅助正洞施工;如果井口位置通过多条回头曲线展线,新修便道跨过果子沟内陡坡,爬至1296 m标高位置,斜井长度(1640 m)将缩短270 m,但是造成斜井纵坡达到14%,施工便道指标较低,施工车辆出入不便,影响施工进度及安全。如果采用有轨运输,斜井进口继续往高处设置,至果子沟沟脑,标高达到1380 m,斜井长度1185 m,纵坡26.5%,此时便道修建工程量非常大,并且指标较低,施工难度较大。
2号斜井、竖井施工便道从G212尚德镇路口引入麻子沟内,对沟内既有乡村道路进行加宽整修7 km即可满足施工需要。根据实际地形,2号斜井长度有缩短的空间,但是斜井长度缩短,将会造成斜井坡度较大,采用无轨运输安全性较差,需采用有轨运输。该井位处设置有轨斜井,斜井长1290 m,纵坡34.9%,井口标高继续拔高至1460 m,斜井长度缩短至1045 m,纵坡45%,长度较无轨斜井有所缩短,但是根据目前采用有轨斜井的现状(公路采用最长有轨斜井1352 m,纵坡45.3%),有轨运输施工进度较慢,一般情况掘进速度仅为无轨运输的50%~60%,辅助主洞施工效率低,将造成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工期难以保证。
(2)方案二:1斜井+1竖井分段式纵向通风方案
本方案采用分段式纵向通风,分3个区段,共设1座通风斜井、1座通风竖井,均作为左右线的送、排风道,送风井与排风井之间采用隔板分割,风机房设于地下。斜井布置在距武都端洞口约3.3 km处,竖井布置在距九寨沟端洞口约4.0 km处。三个通风区段长度分别为3.3 km、4.9 km、4.0 km,具体如表2-23所示。
表2-23 方案二分段参数表
本方案总体布置如图2-6所示:
图2-6 方案二示意图
斜井井位情况与方案一的1号斜井类似。增大纵坡至13.9%时,斜井长度缩短至1815 m。
(3)方案三:2竖井分段式纵向通风方案
本方案采用分段式纵向通风,分3个区段,共设2座通风竖井,均作为左右线的送、排风道,送风井与排风井之间采用隔板分割,风机房设于地下。1号竖井布置在距武都端洞口约2.5 km处,2号竖井布置在距九寨沟端洞口约4.8 km处。三个通风区段长度分别为2.5 km、4.9 km、4.8 km,具体如表2-24所示。
本方案总体布置如图2-7所示:
图2-7 方案三示意图
表2-24 方案三分段参数表
(4)方案四:2斜井+1竖井分段式纵向通风方案
本方案采用分段式纵向通风,共设2座通风斜井,1座通风竖井,均作为左、右线共用的送、排风道,送风井与排风井之间采用隔板分割,风机房设于地下。1号采用斜井,布置在距武都端洞口约3.0 km处;2号采用斜井,布置在隧道中部,距武都端洞口约5.5 km处;3号采用竖井,布置在距九寨沟端洞口约2 km处。1号斜井长1.9 km,纵坡7.0%;2号斜井长2.7km,纵坡14.2%;竖井长0.26 km。四个通风区段长度分别为3.0 km、3.7 km、3.5 km、2.0 km,具体如表2-25所示。
本方案总体布置如图2-8所示:
图2-8 方案四示意图
表2-25 方案四分段参数表
(5)方案五:1斜井+2竖井分段式纵向通风方案
本方案采用分段式纵向通风,共设2座通风竖井,1座通风斜井,均作为左、右线共用的送、排风道,送风井与排风井之间采用隔板分割,风机房设于地下。1号采用斜井,布置在距武都端洞口约3.0 km处;2号采用竖井,布置在隧道中部,距武都端洞口约4.8 km处;3号采用竖井,布置在距九寨沟端洞口约2 km处。1号斜井长1.9 km,纵坡7.0%;1号竖井长745 m,2号竖井长0.26 km。四个通风区段长度分别为3.0 km、4.4 km、2.8 km、2.0 km,具体如表2-26所示。
表2-26 方案五分段参数表
本方案总体布置如图2-9所示:
图2-9 方案五示意图
(6)方案比选
隧道通风方案从通风效果、经济指标、运营管理、防火防灾等方面对上述方案进行同等深度比较,具体如表2-27、2-28所示:
表2-27 高楼山隧道(D线)各通风方案定量比较表
续表
注:以上工期估算为在理想的施工组织条件下的计算结果,未计机电、交安、消防、涂装等各项工程施工时间。
表2-28 高楼山隧道(D线)主要通风方案比较一览表
续表
综上,高楼山隧道(D线)推荐采用2斜井送排式与射流风机组合通风方案。(www.xing528.com)
2.5.8.2 A线方案
(1)方案一:2斜井+1竖井分段式纵向通风方案
本方案采用分段式纵向通风,共设2座通风斜井,1座通风竖井,均作为左、右线共用的送、排风道,送风井与排风井之间采用隔板分割,风机房设于地下。1号采用斜井,布置在距武都端洞口约3.4 km处;2号采用斜井,布置在隧道中部,距武都端洞口约5.8 km处;3号采用竖井,布置在距九寨沟端洞口约2 km处。1号斜井长1.9 km,纵坡9.0%;2号斜井长2.98 km,纵坡14%;竖井长0.252 km。四个通风区段长度分别为3.4 km、3.8 km、3.8 km、2.0 km,具体如表2-29所示。
表2-29 方案一分段参数表
本方案总体布置如图2-10所示:
图2-10 方案一示意图
斜井井位情况说明:
1号斜井从果子沟位置进入,通过在沟内展线新修1 km便道爬坡至1200 m标高位置,进入斜井,斜井纵坡8.5%,较小,有利于斜井辅助正洞施工;如果井口位置通过多条回头曲线展线,新修便道跨过果子沟内陡坡,爬至1276 m标高位置,斜井长度(1680 m)将缩短190 m,但是造成斜井纵坡达到14%,斜井运输安全隐患较大,施工车辆出入不便,影响施工进度及安全。如果采用有轨运输,斜井进口继续往高处设置,至果子沟沟脑,标高达到1380 m,斜井长度1175 m,纵坡28.8%,此时便道修建工程量非常大,并且指标较低,施工难度较大。
2号斜井和竖井施工便道从G212尚德镇路口引入麻子沟内,对沟内既有乡村道路进行加宽整修7 km即可满足施工需要。根据实际地形,2号斜井长度有缩短的空间(无轨运输规范要求极限值为:2285 m,20.7%),但是斜井长度缩短,将会造成斜井坡度较大,采用无轨运输安全性较差,需采用有轨运输。该井位处设置有轨斜井,斜井长1580 m,纵坡34.3%,长度较无轨斜井有所缩短,但是根据目前采用有轨斜井的现状(公路采用最长有轨斜井1352 m,纵坡45.3%),有轨运输施工进度较慢,一般情况掘进速度仅为无轨运输的50%~60%,辅助主洞施工效率低,将造成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工期难以保证。同时,斜井缩短,施工便道修建里程将增长1150 m,另外,斜井缩短后井口将位于村庄附近,对民房将有一定的影响,造成一定的拆迁。
(2)方案二:2斜井分段式纵向通风方案
采用分段式纵向通风,分3个区段,共设2座通风斜井,均作为左右线的送、排风道,送风井与排风井之间采用隔板分割,风机房设于地下。1号井布置在距武都端洞口约3.9 km处,2号井布置在距九寨沟端洞口约4.8m处。1#斜井长2..2 km,纵坡7.1%,2#斜井长2.0 km,纵坡18.6%。三个通风区段长度分别为3.9 km、4.3 km、4.8 km,具体如表2-30所示。
表2-30 方案二分段参数表
本方案总体布置如图2-11所示:
图2-11 方案二示意图
(3)方案三:1斜井+2竖井分段式纵向通风方案
本方案采用分段式纵向通风,分4个区段,共设1座通风斜井、2座通风竖井,均作为左右线的送、排风道,送风井与排风井之间采用隔板分割,风机房设于地下。斜井布置在距武都端洞口约4.4 km处,2号竖井布置在距九寨沟端洞口约2.0 km处。1号斜井长2.65 km,纵坡5.8%;1号竖井长0.67 km,2号竖井长0.252 km。四个通风区段长度分别为4.4 km、4.0 km、2.6、2.0 km,具体如表2-31所示。
表2-31 方案三分段参数表
本方案总体布置如图2-12所示:
图2-12 方案三示意图
(4)方案四:1斜井+1竖井分段式纵向通风方案
本方案采用分段式纵向通风,分3个区段,共设1座通风斜井、1座通风竖井,均作为左右线的送、排风道,送风井与排风井之间采用隔板分割,风机房设于地下。斜井布置在距武都端洞口约3.9 km处,竖井布置在距九寨沟端洞口约4.8 m处。1号斜井长2.2 km,纵坡7.1%;2号竖井长0.67 km。三个通风区段长度分别为3.9 km、4.5 km、4.6 km,具体如表2-32所示。
表2-32 方案四分段参数表
本方案总体布置如图2-13所示:
图2-13 方案四示意图
(5)方案五:4斜井(小断面)分段式纵向通风方案
本方案采用分段式纵向通风,共设4座通风斜井,1、3号斜井作为左、右线的送风道,2、4号斜井作为左、右线的排风道。1、3号斜井布置在距武都端洞口约3.9 km处,2、4号斜井布置在距九寨沟端洞口约4.8 km处。三个通风区段长度分别为3.9 km、4.3 km、4.8 km,具体如表2-33所示。
表2-33 方案五分段参数表
本方案总体布置如图2-14所示:
图2-14 方案五示意图
隧道通风方案从通风效果、经济指标、运营管理、防火防灾等方面对上述方案进行同等深度比较。
(6)方案比选
方案比选情况如表2-34、2-35所示:
表2-34 高楼山隧道(A线)各通风方案定量比较表
注:以上工期估算为在理想的施工组织条件下的计算结果,未计机电、交安、消防、涂装等各项工程施工时间。
表2-35 高楼山隧道(A线)主要通风方案比较一览表
续表
综上,高楼山隧道(A线)推荐采用2斜井+1竖井送排式与射流风机组合通风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