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防、排水设计原则:以排水为主,防、排结合,综合治理。采用“防、截、堵、排”相结合,形成完整的防、排水体系,使隧道防水可靠,排水通畅,保证初期支护无大股出水点,二次衬砌背后排水顺畅,运营期间隧道内不渗、不漏,基本干燥,形成完整有效的防、排水系统;为防止中心排水管沟的淤塞以及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设计过程中将地下水与路面污水分开排放。施工时要切实处理好排水构造物的衔接,确保隧道排水通畅。
2.5.4.1 洞外防排水
洞口段:根据地形情况在洞顶外围顺地势布设截、排水沟和急流槽,将地面径流通过截水沟等引入自然沟谷排走,洞口路堑边坡坡脚设置路基排水边沟,排除洞口范围内地表水。
明洞段:采用两布一膜及黏土隔水保护层防水,采用砂砾盲沟和Ø150半边打孔的HDPE双壁波纹管纵向排水;纵向排水管与横向排水管用三通管相连,将明洞衬砌背后水引入隧道中心水沟排走;明洞衬砌外紧贴一层黏土层以防碎石土回填时造成防水板的损坏,靠近回填地表设50 cm厚黏土隔水层以防地表水下渗,并在回填地表坡度的作用下流入洞顶排水沟排走;在结构构造防水方面,明洞施工缝、沉降缝处布设橡胶止水带及膨胀止水条,在沉降缝处拱圈外缘敷设防水胶泥,以形成完善的明洞防排水体系。
2.5.4.2 洞内防排水
防水系统
(1)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除仰拱外,均满铺防水卷材,一般地段采用350 g/m2无纺布、1.2 mm厚EVA防水板,搭接宽度≥10 cm,搭接段需避开施工缝、变形缝,搭接采用热融黏结或爬焊机焊接,施工时必须保证防水板的完整性,无纺布、防水板、单面自黏防水卷材等的材料技术指标采用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中的相关技术指标。
(2)隧道明洞及洞身段二次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得低于P6。
(3)施工缝处设置带注浆管遇水膨胀止水条,施工缝、变形缝处均在防水层内侧设置带半圆孔的背贴式橡胶止水带,即防水同时排水以减小水压,施工缝纵向间距按9m计,具体根据衬砌钢模台车长度确定。
排水系统
(1)纵向排水
①全隧道两侧拱脚均沿纵向设置Ø150HDPE双壁上半断面打孔波纹管。(www.xing528.com)
②全隧道沿纵向在仰拱上方紧贴仰拱设置中心排水沟,水沟纵坡与路线同坡。
③根据该隧道涌水量预测,涌水量较大,隧道中心水沟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排水沟,中心水沟断面采用阶梯变化尺寸,人字坡最高点采用50(深)×60(宽)cm,沿隧道纵向每2 km排水沟增加10 cm,以满足排水需要。无仰拱段采用C15混凝土基座保证水沟的牢固和稳定;中心水沟向洞外延伸至填方段,通过设置检查井和横向排水管及保温出水口(防止中心水沟冻结、影响排水通畅),引入自然沟谷。
④为防止中心水沟堵塞,沿隧道纵向(路线中心处)每隔100 m左右设一处中心水沟检查井,以便定期疏导、检查中心水沟,检查井顶部设钢筋混凝土盖板,盖板与井壁之间铺设双层油毛毡,盖板与路面周边设2 cm厚沥青木屑板(起分隔作用);在衬砌结构类型变化处,由于纵向排水管高程上有差异,纵向连接存在困难,在衬砌结构类型变化处设置隧道中心水沟检查井进行纵向中心水管的转接,确保中心水沟的纵向排水畅通。
在隧道两侧的电缆槽顶的边墙处亦按照50 m的间距对称设置纵向排水管检查井,检查井采用钢盖板封闭,喷涂与隧道内壁相同,且要求周边边墙平顺过渡。
(2)环向排水
①环向排水管采用带半圆孔的背贴式橡胶止水带Ø100 mm环向半圆管,通过止水带中间沟槽进行排水,间距按照隧道施工缝长度确定,除明洞段外均设置,布设在防水层与二次衬砌之间。
②隧道开挖后对出水成股状,先采用注浆堵水,对较小线状出水或滴、渗水点布设Ø100半圆排水管,将水引入纵向排水盲沟。排水盲管长度、方向可根据实际灵活布设,设计中按Ⅴ级围岩9 m间距设一道,施工中可适当调整。
(3)横向排水
①全隧道均设置Ø150HDPE横向排水管连接纵向排水管与中心水沟,纵向间距9 m,横向、纵向排水管采用三通连接。
②路面横向排水通过路面横坡排入洞内路缘边沟,并顺隧道纵坡排出洞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