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楼山特长隧道结构预案设计

高楼山特长隧道结构预案设计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监控量测,及时施作二次初期支护,二次初期支护采用22 cm厚C25早强混凝土,I20a型钢钢拱架、纵向间距75 cm,喷射22 cm厚C25早强混凝土,二次衬砌全断面模筑50 cm厚C30钢筋混凝土结构。

高楼山特长隧道结构预案设计

隧道穿越地层岩性主要以灰色变质砂岩,黑色砂泥质板岩、炭质板岩、变质砂砾岩、砂质板岩为主,隧道落埋深较大,且区内存在高地应力现象,因此隧道深部软质岩存在大变形的可能。隧道进口段受石坊—范家坝—尖山—临江断裂控制,该断裂为1879年武都8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与隧道斜交,夹角约为45°左右。该断裂对隧道稳定影响较大。对局部段落衬砌结构应进行特殊设计:

SⅤd型衬砌(适用于炭质板岩、板岩等易发生大变形围岩段的初期支护及衬砌):由于炭质板岩等软岩的变形大,且连续变形,主要原因是围岩岩性软弱,承受拱部及边墙自重的压力,向外挤出;围岩变形量增大,过量的围岩变形将破坏围岩的原始应力状态,引起围岩的更深层松弛,形成较大的松动圈,增加初期支护的负荷。因此,设计中根据相对变形量将结构分为两类:

(1)对于轻度或中等变形,初期支护采用双层结构,一次初期支护全断面采用双层I20a型钢钢拱架、纵向间距75 cm(内层与外层钢架错开),每榀钢拱架之间采用Ø22钢筋连接,超前支护采用Ø42×4 mm小导管,L=350 cm,环向间距35 cm,每环35根,拱部及边墙R25自进式注浆锚杆,长600 cm、间距75 cm(纵)×100 cm(环),挂Ø6(15×15 cm)钢筋网,喷射26cm厚C25早强混凝土,初期支护全断面封闭。当拱顶沉降或者边墙收敛速率达到2~3 mm/d时,及时施作二次初期支护,二次初期支护采用22 cm厚C25早强混凝土,I20 a型钢钢拱架、纵向间距75 cm,一次初期支护与二次初期支护拱架间隔交错布置,每榀钢拱架之间采用Ø22钢筋连接,喷射22 cm厚C25早强混凝土,二次衬砌全断面模筑50 cm厚C30钢筋混凝土结构

(2)对于强烈变形,相对于传统的支护结构,主要采用了36U型可伸缩钢拱架,纵向间距60 cm,及侧向刚度大、抗弯能力强H175型钢拱架,间距为60 cm的双层初期支护,每榀钢拱架之间采用Ø22钢筋连接,超前支护采用Ø42×4 mm小导管,L=350 cm,环向间距35 cm,每环35根,拱部及边墙R25自进式注浆锚杆,长500 cm、间距60 cm(纵)×100 cm(环),挂Ø6(15×15 cm)钢筋网,喷射20 cm+25 cm厚C25早强混凝土,初期支护仰拱封闭,二次衬砌全断面模筑60 cm厚C30钢筋混凝土结构。(www.xing528.com)

SⅤFⅠ型衬砌(适用于区域断层断裂带段围岩破碎、成洞条件非常差时的结构预案设计):考虑到断层破碎由于受构造影响,岩体松散破碎、完整性差、强度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由于围岩的自稳能力差,通常伴有初期结构收敛变形、隧道塌方、结构开裂等工程问题,因此,设计中对于区域性断层带的处理原则是“管超前、预注浆、半断面、短进尺”,采用两层初期支护结构,首先,结合施工0.75~1.0 m的开挖进尺,一次初期支护超前支护采用Ø42×4 mm小导管,L=350 cm,环向间距35 cm,斜插角8°~10°,每环35根,采用I20a型钢钢拱架、纵向间距75 cm,每榀钢拱架之间采用Ø22钢筋连接,拱部及边墙R25自进式注浆锚杆,长500 cm、间距75 cm(纵)×100 cm(环),挂Ø6(15×15 cm)钢筋网,喷射26 cm厚C25早强混凝土。

根据监控量测,及时施作二次初期支护,二次初期支护采用22 cm厚C25早强混凝土,I20a型钢钢拱架、纵向间距75 cm,喷射22 cm厚C25早强混凝土,二次衬砌全断面模筑50 cm厚C30钢筋混凝土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