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11.16日,交通部冯正霖副部长在“全国公路建设座谈会”上讲话,明确提出:“在设计工作中要建立桥梁隧道等建设项目方案风险评估制度,不得为追求公路造价低廉而降低结构的质量安全系数。”
2008年1月,全国公路工作会议上,李盛霖部长将“建立桥隧工程设计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试点)”纳入2008年工作计划中。
2010年4月,交通运输部颁布了《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和《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进一步就初步设计阶段桥梁和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的重点和范围进行了规范,根据交公路发〔2010〕175号文件的精神,交通部审批初步设计的国家重点公路项目,尤其是建设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的桥梁和隧道工程,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对工程方案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通知指出:隧道工程风险评估的主要范围如下:
(1)穿越高地应力区、区域地质构造、煤系地层、采空区水体等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
(2)偏压、大断面、变化断面等结构受力复杂的隧道;
(3)长度大于3000 m或通风、照明、救援等技术要求特殊的隧道;
(4)其他建设环境复杂、施工结束要求特殊的隧道。
由于高楼山区域具有“山大沟深,峰谷交错,坡陡弯急,且地下水位高”等特点。其中“三高”“一大”的地域特点,以及“两长”“两多”“两大”的工程特点尤为明显:
(1)“三高”:地应力高(最大主应力27~51 MPa)、地震烈度高(动峰值加速度为0.20 g,Ⅷ度地震区),地温高(最高地温可能超过30℃);(www.xing528.com)
(2)“一大”:温差大(山上山下气温相差10℃);
(3)“两长”:斜井长(最长2.27 km),施工掘进通风距离长;
(4)“两多”:断层破碎带多(进出口均存在断裂带),不良地质多(突水、高地应力区岩爆等)。
(5)“两大”:埋深大(最大埋深1.68 km,长达9 km,埋深超过0.5 km),水量大(最大涌水量0.35 m3/s)。
因此,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有关要求,结合本项目隧道的具体情况,确定对高楼山隧道进行初步设计阶段的安全风险评估。
本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共布设A线、B线、C线、D线4条路线方案进行比选论证,同时对A线、D线两个方案进行同深度设计比较。4个方案高楼山隧道基本是同一山体、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以及围岩级别相当,因此安全风险事件、风险等级基本一致,处于同一级别,其中D线(推荐线)高楼山隧道最短,工程规模最小,因此单从长度角度考虑推荐方案施工风险最小,A线方案最长,风险最大。因此,本书所述风险评估主要对D线方案高楼山隧道展开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由于高楼山隧道为12.269 km的特长隧道,对于本项目的整体路线走向起控制性作用,设计中隧道风险除考虑隧道本身的风险外,也综合考虑了本项目路线走向、桥梁、涵洞、路基以及其他隧道的布设和施工条件,最终推荐了本方案。
本书介绍的隧道风险评估是在初步设计文件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工程本身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地层条件和周围条件的不确定性,对于施工中工程地质条件的改变、施工方法的调整,应及时调整相关风险等级及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动态评估,保证施工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