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构角度来看,完全改造大学是不必要的。学生团体和学生会(AStA)得到国家承认[54]。学生会和学生组织的影响在大学日益增强,在一些问题上管理机构还需要它们的听证。约翰(John)认为通过教育发展、增长的师范教育和女子教育以及相应的社会对下层接受,原来贵族化的学生团体有了明显的结构调整,吸纳了更多的平民百姓参加[55]。
在魏玛共和国时期,一些女大学生也找到了自己的职业之路,她们也可以在大学取得授课资格。1899年在普鲁士,第一位女性取得了物理博士学位,但是女性还是没有取得大学授课资格。获得了博士学位的女性通常任职于柏林达姆勒的威廉皇帝研究所。福格特(Vogt)的资料显示,1913至1933年间研究所总共有12名女性[56]。战前已经有名誉女教授,比如1912年细菌学家吕迪亚·拉宾维诺茨·坎普纳(Lydia Rabinowitsch-Kempner,1871-1935)[57]。女性的大学授课资格认证以及编外女讲师在“一战”后才出现。1919年保拉·赫特维希(动物学)、1920年洛达·埃德曼(植物学)、1921年夏洛特·洛布舍(政治学)、1922年莉泽·迈特纳(Lise Meitner,1878-1968)[58](物理)在柏林大学哲学院获得授课资格。之后在1927至1931年间又有8位女科学家获得授课资格[59]。根据伯德克(Boedeker)的看法,直到1933年在18所大学中总共有48名女性教师,其中14名在柏林(12名在哲学院,2名在医学院)[60]。一般来说,女性作为编外讲师参与工作不被男性所接受,但更艰难的是女编外教授的处境。莉泽·迈特纳在1914年就被任命为威廉皇帝化学研究所的学术研究员(首位女性),1925至1933年期间是哲学院第一名非公职的女编外教授[61]。
【注释】
[1]John 2010:113.
[2]Kolb 2010.
[3]Vom Brocke 2002:202.
[4]同上207.
[5]Vom Bruch 1993:21.
[6]Oppermann 1996:1018.
[7]Rimmele 1974:69 f.
[8]同上70 ff.
[9]John 2010:118.
[10]Rimmele,1974:74 f.
[11]同上77.
[12]Lösch 1999:34.
[13]Heiber 1994:422.
[14]Vgl.Lösch 1999:35.
[15]Rimmele 1974:237 ff.
[16]Rimmele 1974:100-121.
[17]同上97 f.
[18]Becker 1919.
[19]同上17.
[20]同上19.
[21]同上21.
[22]同上31 f.
[23]同上35 f.
[24]同上37 f.
[25]同上41.
[26]Becker 1919:41 f.
[27]同上42 f.
[28]同上41 ff.
[29]同上49.
[30]同上20.(www.xing528.com)
[31]同上65 f.
[32]Becker 1997[1925]:307 f.
[33]同上307 f.
[34]Rimmele 1974:149.
[35]Rimmele 1974:120 f.
[36]Rimmele 1974:295 ff.
[37]同上299 f.
[38]Rimmele,1974:321.
[39]同上329.
[40]同上325.
[41]Gundelach 1955:145.
[42]Oppermann 1996:1018.
[43]Grimme,1930:2
[44]Oppermann 1996:1018.
[45]同上1019.
[46]Rimmele 1974:367.
[47]Meinecke/Ktotwski 1958:281
[48]Rimmele 1974:110 f.
[49]Franke 1995:11 f.
[50]Rimmele 1974:374.
[51]同上378.
[52]John 2010:120.
[53]Grimme 1930:11.
[54]John 2010:121.
[55]同上119.
[56]Vogt 1999:25.
[57]同上29.
[58]同上24.
[59]同上34:39f.
[60]同上31.
[61]Vogt 1999: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