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柏林大学为公共服务领域培养精英人才,不仅是培养那些要通过国家考试被授予资格的公职人员,也包括要在新教教会和医学领域工作的服务人员。由于深受学术理想的影响,哲学院的学生数量持续增加。
B.大学将自身理解为民族认同的一个载体。政治环境一直影响着教师和学生。柏林大学和其他的普鲁士大学一样受到当局的平等对待。但是柏林大学多一层中心大学的身份和扩充部分机构的特权。
C.大学主要受国家的资助,发给教授和编外教师的薪金占据了大学支出的主要部分。大学尝试获得教授和编外教授的授命权,但是大多数的聘任还是由相关教育管理机构完成。只有三分之一的聘任是听取了大学的意见。
D.柏林大学在内部学术事务的管理上遵循的是大学自己的章程。由教授选举产生的评议会是大学的主导,但和其他大学不同的是,学校没有学监。大学校长和各个学院院长都与部长有直接的联系。
随着编外教授和编外讲师数量的增加,大学面临着他们对于参与大学内部事务管理的要求。哲学院逐渐在大学中占据了主导性的位置,特别是自然科学和国家科学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为此,大学设立了许多研究所和科研机构。
E.这种既是国家机构又是学术团体的二元状态,使得大学和国家机构之间的权力划分变得不明确。无论是哪一方,都将这种状态归为自己所用。学者们一直要求自由和自治,但其身份和职位最终还是被普鲁士宪法认定为从属于国家的公务员。事实上,大学的自由仅限于在大学内部生效,即在学术和纯教育方式的领域。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大学,他们追随著名的学者,参加教授们的讲座或研讨班,这些课程对未来的国家考试有重要影响。学生享有部分特权,如大学有独立的司法裁判权。
【注释】
[1]Humboldt 2010[1809]:243.
[2]Scurla 1985:246.
[3]Vom Bruch 1999:266.
[4]Lenz 1910 d
[5]Lenz 1910 a:431-434.
[6]Koch 1839:41.
[7]Vorläufiges Reglement 2010[1810]:251.
[8]同上255.
[9]Koch,1839:41.
[10]同上54.
[11]Vorläufiges Reglement 2010[1810]:252.
[12]Vom Bruch 1999.
[13]Koch 183941.
[14]同上58.
[15]Lenz,1910 d:257 f.
[16]Vorläufiges Reglement 2010[1810]:253.
[17]同上251.
[18]Koch 183958;Lenz,1910 d:257 f.
[19]Koch 183958;Lenz,1910 d:257 f.
[20]Lenz 1910 a.
[21]Spenkuch 2010.
[22]Paulsen 1966[1902]:431 f.
[23]Rönne/Simon 1844:16 f.
[24]Paulsen 1921[1885]:92.
[25]Rönne,1855:221.
[26]同上386 ff.
[27]Paulsen 1921[1885]:299 ff.
[28]同上347ff.
[29]Neugebauer 1992:638.
[30]同上693.
[31]Paulsen 1966[1902]:439 ff.
[32]Moraw,2008.
[33]Hartung 1930:68.
[34]Hartung 1930:69.
[35]Lenz 1910 b:8-34.
[36]Lenz 1910 b:10 ff.
[37]Dieterici 1832:62 f.
[38]同上64.
[39]同上62 f.
[40]Dieterici 1832:73 f.(www.xing528.com)
[41]Lenz 1910 d:101 f.
[42]Scurla 1970:372 f.
[43]Lenz 1910 a.
[44]Hoffmeister/Hegel 1953:112.
[45]Lenz 1910 d:333.
[46]同上
[47]Dieterici 1832:73 ff.
[48]Koch 1839:55,87,112,138 ff.
[49]Heinrich 1848:11.
[50]Koch 1839:157 f.
[51]Schubert 1993:129 ff.
[52]Hartung 1930:73.
[53]同上
[54]Feddersen 2010:25 ff.
[55]同上26 f.
[56]Hartung 1930:73 f.Vom Bruch 2006:186 ff.
[57]Lenz 1910 c;491.
[58]Lenz 1910 c:496.
[59]同上:506;Tenorth 2010:9-40.
[60]Bortkiewicz/Lexis 1904:320.
[61]Below 1977:106.
[62]Bortkiewicz/Lexis 1904:320.
[63]Vom Brocke 2001:374.
[64]同上373.
[65]同上377.
[66]Bortkiewicz/Lexis 1904:323 ff.
[67]Lenz 1910 c:529.
[68]同上15.
[69]同上16.
[70]同上20.
[71]Heinrich 1848:11.
[72]Wilholt 2009.
[73]Kahl 200437 f.
[74]Moraw 1990;vom Bruch 1993:22.
[75]Vom Bruch 1993:42 f.
[76]同上43.
[77]Kaltenborn-Stachau 1848:161-163.
[78]同上
[79]Schmerling/Sommaruga 1848:20.
[80]Huber 1988a:776.
[81]Deutscher Bund 1849:29 f.
[82]Kahl 2004:42.
[83]Schubring/ICHS 1991:305 f.
[84]Moraw,1990.
[85]Vom Bruch 2006 a.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