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厦门地铁BIM技术实践:数字化竣工模型与设备信息

厦门地铁BIM技术实践:数字化竣工模型与设备信息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 数字化竣工移交利用BIM技术,可以在机电施工完成后及试运营前,依据现场完成的情况,完成竣工模型,并涵盖相关设备信息形成数字化竣工模型,移交运维阶段,如图4-37所示。

厦门地铁BIM技术实践:数字化竣工模型与设备信息

1. 移交运维阶段设备族库信息整理与二维码验交

移交运维阶段,应收集和整理设计和施工阶段使用的所有BIM族,形成完整的BIM模型标准族库。做好BIM族库在BIM族库管理工具中的归类整理和信息完善工作,可帮助运营部门形成设备信息化管理数据库,并可作为BIM技术应用成果提交运营部门。以二维码技术为桥梁,使虚拟设备BIM族与现场设备一一对应并联动。通过直观的可视化三维模型,可快速准确地定位出各设备相应位置,以信息化的方式获取设备的各项详细技术参数。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 随施工进度逐步完善竣工模型,需对设备的编号、尺寸、位置、型号、厂家信息、保养维修记录等属性数据进行信息录入,并统一存储到BIM模型的设备族库中。此外,因在模型中每个设备或构件都具有一个唯一识别的编码,可根据该编码生成二维码。

(2) 设备到场后,应将BIM模型生成的二维码贴在对应的构件或设备上。通过扫码可获得该设备的厂家资料、安装位置和标高等信息,方便人员对比安装,提高施工安装的精确性和效率

(3) 安装完成后,通过扫描二维码,对模型中的设备修改安装状态。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修改设备的参数信息,保证其信息的有效性。

(4) 在设备检修过程中,通过手机移动端、iPad或专业扫码器扫描二维码调出设备检修记录单,填写检修情况并拍照上传运维平台,生成检修记录。

2. 竣工模型审查验收

竣工阶段各参与单位提交完整的竣工模型,完成构件的资产编码和相关信息的录入,为运维提供准确而完整的信息模型。

如图4-36所示,BIM竣工模型-集美大道试验收时运营方提出:模型中设备终端控制箱未在模型中体现;部分专业乙供设备模型精细度不足,位置、数量与现场差异大,例如照明配电壁挂柜数量、规格与现场不一致,开关柜布置有误等。

图4-36 照明配电室竣工模型与现场不一致的示例图

3. 各阶段BIM成果的竣工资料归档

对于工程各阶段的成果进行归类汇总,建立工程数据中心,并将传统二维设计和管理方式产生的零散的图纸、文档和数据记录等与信息三维模型建立关联关系,可为轨道交通各类运行维护管理系统提供数据支撑。此外,实现信息快速检索和分类归档,可降低使用工程数据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实施工程三维数字化移交,还可为下一步构建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打好基础。

4. 数字化竣工移交

利用BIM技术,可以在机电施工完成后及试运营前,依据现场完成的情况,完成竣工模型,并涵盖相关设备信息形成数字化竣工模型,移交运维阶段,如图4-37所示。

图4-37 数字化竣工模型

整体以“模型+数据”数字化竣工交付的平台整体数据库,需对运维管理平台提供开发接口。同时,提供模型可视化引擎,可以实现后续运维系统的建设期数据调用、资产管理数据调用以及运维平台的BIM模型可视化等功能。需对运维管理平台提供的接口和功能有:

(1) 模型可视化引擎接口——传统的地铁运维系统普遍基于数据、资料和二维图纸开展工作,缺少三维可视化功能。建设管理平台的“BIM+GIS”可视化引擎可用于运维系统的可视化功能拓展,接口解决调用模型的3D显示问题。

(2) “模型+数据”的数据库接口——“模型+数据”的整体移交可为运维系统解决数据来源问题,进而解决接口运维系统的数据调用问题。

5. 运维系统疏散模拟的技术支持

疏散模拟:建筑平面布局与设计满足行人疏散需求,门、出入口等设施宽度、布局合理,单个平面上的各空间人流可快捷到达最近的疏散出口,且各疏散距离得到有效控制;疏散楼梯组数量与宽度满足未来人行疏散需要,各分区整体客流的疏散时间小于规定时间;无其他阻碍人流疏散的情况发生;为消防性能化设计提供依据。按照业主需求,针对特定部位、区域进行参观人流流动模拟,为运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6. 运维系统设备远行管理(www.xing528.com)

1) 日常巡检模型数据交付

利用建筑模型和设施设备及系统模型,制定设施设备日常巡检路线;结合轨道交通BA系统及其他智能系统,对轨道交通设施设备进行计算机界面巡检,减少现场巡检频次,以降低轨道交通运行的人力成本。

2) 维保管理模型数据

(1) 编制维保计划:利用建筑模型和设施设备及系统资产管理清册,结合轨道交通实际运行需求制定轨道交通建筑和设施设备及系统的维保计划。

(2) 定期维修:利用建筑模型和设施设备及系统模型,结合设备供应使用说明及设备实际使用情况,按维保计划要求对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施设备始终处于正常状态。

(3) 报修管理:利用建筑模型和设施设备及系统模型,结合故障范围和情况,快速确定故障位置及故障原因,进而及时处理设备运行故障。

(4) 维护更新设施设备数据:及时记录和更新建筑信息模型的运维计划、运维记录(如更新、损坏/老化、替换、保修等)、成本数据、厂商数据和设备功能等其他数据。

3) 突发事件处理

利用建筑模型和设施设备及系统模型,制定应急预案,开展模拟演练。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在建筑信息模型中直观显示事件发生位置,显示相关建筑和设备信息,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以控制事态发展,减少突发事件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4) 根据能耗数据进行能源管理

利用建筑模型和设施设备及系统模型,结合轨道交通计量系统及轨道交通相关运行数据,生成按区域、楼层和房间划分的能耗数据,对能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高耗能位置和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能效管理方案,降低建筑能耗。

5) 空间管理

为了有效管理建筑空间,保证空间的利用率,结合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建筑空间管理,主要包括空间规划、空间分配、人流管理(人流密集场所)等。

(1) 空间规划。根据企业或组织业务发展,设置空间租赁或购买等空间信息,积累空间管理的各类信息,便于预期评估,制定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空间规划。

(2) 空间分配。基于建筑信息模型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分配,方便查看和统计各类空间信息,并动态记录分配信息,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3) 人流管理。对人流密集的区域,实现人流检测和疏散可视化管理,保证区域安全。

6) 资产管理

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对资产进行信息化管理,辅助业主进行投资决策和制定短期以及长期的管理计划。利用运营模型数据,评估、改造和更新建筑资产的费用,建立维护和模型关联的资产数据库。

(1) 形成运营和财务部门需要的可直观理解的资产管理信息源,实时提供有关资产报表。

(2) 生成企业的资产财务报告,分析模拟特殊资产更新和替代的成本测算。

(3) 记录模型更新,动态显示建筑资产信息的更新、替换或维护过程,并跟踪各类变化。

(4)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资产管理,财务部门可提供不同类型的资产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