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速列车鲁棒制动控制方法:变轨面仿真及结果分析

高速列车鲁棒制动控制方法:变轨面仿真及结果分析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7-15fD 观测值与实际值3.列车运行图图7-16列车运行速度与轮对速度图7-16 为列车速度和轮对速度制动时的变化曲线,虽然轨面环境逐渐变差,但在本书控制算法的作用下,列车制动曲线变化却比较平缓,只在轨面切换时出现较小抖动。由图可知,制动力矩在轨面变化的时刻出现很大的抖动,但很快即归于平稳。图7-20 为列车运行黏着系数变化曲线,图中实线μmax为不同轨面最大黏着系数的实际值。

高速列车鲁棒制动控制方法:变轨面仿真及结果分析

本次仿真设置列车运行于3 种不同的轨面环境,为考虑列车的实际运行情况,仿真模拟高速列车以55 m/s(198 km/h)初速度开始进行制动,对其30 s 内不同轨面条件的制动过程进行仿真说明。在前10 s,设置列车运行在高黏着的轨面;10~20 s 运行于低黏着的轨面;20~30 s 则运行于极低黏着的轨面。

1.轨面参数估计

图7-11 为轨面参数P1 的实际值与估计值。在轨面环境突变时,估计算法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的偏差。从局部放大图可知,10 s 时估计误差在 1%左右,随后在10.06 s 收敛到实际值;20 s 时估计误差较大,但在20.12 s 即可收敛到实际值。轨面参数P2 的实际值与估计值如图7-12 所示。从局部放大图可知,10 s 时估计误差在0.4%左右,随后在10.1 s 跟踪到实际值;20 s 时出现较大偏差,随后在20.08 s即可跟踪到实际值。参数估计仿真表明,在测量数据存在干扰的情况下,对于时变的轨面,本书引入的估计算法都能很好地跟踪轨面状态的变化,正确估计出不同轨面的参数,表明本书引入的估计算法对复杂的轨面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图7-11 P1 实际值与估计值

图7-12 P2 实际值与估计值

2.未知量的观测

图7-13 为FM 的实际值与观测值,可知对于不同的轨面状态,观测值都能较好地跟踪到给定值。10 s 和20 s 是轨面发生变化的时刻,虽然观测值在此时都存在幅度较大的抖动,但很快就能收敛到实际值。从局部放大图中可知,其波形类似于三角函数波形,是因为FM 中含有扰动TD,TD 在仿真时被设置为正弦函数。

图7-13 FM 观测值与实际值

图7-14 F 观测值与实际值

图7-14 为F 的实际值与观测值,同样在轨面切换时观测值出现一定幅值的抖动。

相比于图7-13,F 观测值的波形在轨面切换时抖动较为平缓,偏差要小。从局部放大图可知,观测值在10.04 s 和20.01 s 就可收敛到实际值。由此可知,本书设计的观测器对F 和FM 观测具有比较高的精准度,收敛速度很快。

图7-15 为fD 的实际值与观测值。由式(7-37)可知,fD 的观测值取决于F 和FM的观测值。前面已对F 与FM 观测值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由图7-15 可知,fD 的观测值在10 s 和20 s 出现幅值较大的波动,这是因为F 和FM 的观测值在轨面切换时都出现抖动,观测值出现了偏差。因此,图7-15 中出现的尖端是合理的。综合观测器仿真结果可知:在轨面不断变换的情况下,本书设计的观测器对未知量的观测仍具有较高的时效性与精准性,因此可满足制动控制器设计的要求。

图7-15 fD 观测值与实际值

3.列车运行图

图7-16 列车运行速度与轮对速度

图7-16 为列车速度和轮对速度制动时的变化曲线,虽然轨面环境逐渐变差,但在本书控制算法的作用下,列车制动曲线变化却比较平缓,只在轨面切换时出现较小抖动。图7-17 为列车蠕滑率变化曲线,由图可知,对于参考蠕滑率的跟踪,不可避免地在轨面环境突变时发生波动,但很快又能收敛到给定值。图7-18 为蠕滑率跟踪误差变化曲线,可知蠕滑率误差只在轨面环境变化时出现了较大的偏差,随后就收敛到零。(www.xing528.com)

图7-17 列车蠕滑率

图7-18 蠕滑率跟踪误差

图7-19 为制动力矩变化曲线。由图可知,制动力矩在轨面变化的时刻出现很大的抖动,但很快即归于平稳。图7-20 为列车运行黏着系数变化曲线,图中实线μmax为不同轨面最大黏着系数的实际值。由图可知,在制动过程中,列车基本都能运行在不同轨面的最大黏着点附近,从而保证列车有比较充足的制动力。由仿真表明,本书控制算法可有效发挥列车的制动力,获取良好的制动效果。

图7-19 制动力矩

图7-20 列车运行黏着系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