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空青水碧斋诗文集》与《桂学古籍文献100种》的研究成果

《空青水碧斋诗文集》与《桂学古籍文献100种》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生著述丰富,有《空青水碧斋诗集》《空青水碧斋文集》《空青水碧斋尺牍》《白华之什》《碧斋楹联》等。2001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有《空青水碧斋诗文集》,2012年重印时,又将《空青水碧斋尺牍》《白华之什》附后。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出版《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64册,收录《空青水碧斋诗集》《空青水碧斋文集》,系影印。2011年巴蜀书社出版有《〈空青水碧斋诗集〉校注》。

《空青水碧斋诗文集》与《桂学古籍文献100种》的研究成果

诗文集。[清]蒋琦龄著。诗集清光绪七年(1881年)刻本,文集光绪十一年(1885年)刻本。

蒋琦龄(1816—1876),字申甫,一字石寿,号石月,初名奇淳,因避同治皇帝载淳之讳,改琦龄。广西全州人。出身书香世家。聪慧好学,道光十五年(1835年),19岁应童子试,州、府、院试皆获第一,得当时广西学政池生春赏识,是年秋中解元。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式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次年散馆授编修,后历充国史馆协修、纂修、总纂等职,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放江西九江府知府,旋调陕西汉中知府,再调西安知府。有干练之才,且勇于任事,不避艰险,历任各处,皆有所作为。咸丰五年(1855年),擢为顺天府府尹。仅一年,丁父忧,后又因终养母亲乞归,不再复出。先后主讲衡州石鼓书院、永州濂溪书院、桂林秀峰书院。同治初年,曾应诏进《中兴十二策》,议论朝政得失,抨击种种时弊,名震朝野。时人认为其“有匡时济变之略,综核名实之才”。[810]交游甚广,与省内龙启瑞、朱琦、王拯、郑献甫及省外梅曾亮、张维屏等名家,多有交游往来,诗文唱和。一生著述丰富,有《空青水碧斋诗集》《空青水碧斋文集》《空青水碧斋尺牍》《白华之什》《碧斋楹联》等。

蒋琦龄诗文集,在其生前曾有刊刻,收入其辑印的《全州蒋氏丛刻》。清光绪七年,其子蒋文英整理刊印的《空青水碧斋诗集》,计13卷,补遗1卷,按年分卷,起道光十年(1830年),迄光绪二年(1876年),收录诗作逾千首。《空青水碧斋文集》8卷,光绪十一年(1885年)刻印,[811]文体编排,卷一至二奏议,卷三论、辨、考、议、传,卷四序、记;卷五与人书,卷六答人书、墓碑、墓表,卷七墓志铭、寿序、祭文、题跋,卷八书后、题后、杂著,共计录文130余篇。2001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有《空青水碧斋诗文集》,2012年重印时,又将《空青水碧斋尺牍》《白华之什》附后。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出版《清代诗文集汇编》(《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之一)第664册,收录《空青水碧斋诗集》《空青水碧斋文集》,系影印。2011年巴蜀书社出版有《〈空青水碧斋诗集〉校注》。(www.xing528.com)

蒋琦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酬赠唱和、游历纪行、感事述怀、写景抒情、咏史怀古等。其诗因时因事而发,或清新淡泊,或激昂悲壮。他的许多诗对社会黑暗、民生疾苦有较多的反映,具有“诗史”的性质,尤其晚年写的离乱诗,较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破败、民不聊生的景况,揭露当时之社会现实。如《书愤》一首,叙写乡勇、清兵贪生怕死欺压百姓,给百姓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却谎报捷书升官发财:“天青云白风卷雨,贼去勇来闻好语,谁知我军更恶剧,撤屋决墙复破柱……居安食饱无一事,试草捷书报大府……名为勇锐实不然,遇贼甚让遇民武。”他还在该诗的“注”中尖锐指出:“当时谣曰‘贼如梳、兵如篦、勇如剃’。”[812]忧国忧民是蒋琦龄诗歌的主要内容,至其晚年,尽管归隐田园,但始终胸怀国家,心忧天下,时刻以江山社稷为念,对自己不能报效处于危难时刻的国家而耿耿于怀。他的《绝笔》一首,诗云:“气愤如山死不平,竟教田野毕残生。朝廷何日封京观,愿驾胥涛戮海鲸!”[813]此诗是其诗集的最后一首,是其至死不渝的爱国激情的最后表露。时人与后人对蒋琦龄的诗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粤西古文大家、诗人朱琦评其诗“发深情于豪宕,寄至味于淡泊”。[814]杨翰评曰:“先生立骨于韩,炼神于苏,而忠爱忧思、时殷怀抱,则胎息于杜。”[815]王德明先生于所著《广西古代诗词史》中评曰:“蒋琦龄的诗歌内容丰富,情感深沉,思想深刻,描写也颇见功力,已粗具杜诗风范,在当时诗人中堪称优秀。”[816]可以说,蒋琦龄诗歌,从全国范围来看,不算有名,但在广西有一定的影响。

《文集》主要是奏议、序记、书牍和墓表等,多是公文应酬之作。所作反映了他“崇正学、兴教化”,“经世济世”,“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思想寓寄,有积极的意义。如其退归后所作的《进中兴十二策疏》,陈述治理国家方略,有“端正本,除粉饰,任贤能,开言路,恤民隐,整吏治,筹军实,诘戎行,慎名器,恤旗仆,挽颓风,崇正学”,涉及朝政得失、社会流弊、官场腐败、人才任用、财政用度、舆情言论等,表达了民主政治、舆论开明、上下同心、天下中兴的理想,是其一生历练心得及忧国忧民情怀的尽情展现。策中,他大胆直言,抨击种种时弊,切中要害,极有见地。其最可贵之处,是其“民本思想”,是其“恤民隐”的政治主张,他喊出“民为邦本,人心未去即天命长留”[817]的声音,把民心的得失看作是清王朝统治是否稳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以民为土芥”的封建王朝,殊为不易。其古文继承了秦汉、唐宋“文以载道”的传统,力求“理胜气胜,而不欲以缒幽凿险为能”。[818]奏议、论、辨、考、议、传、序、书、记等各种体裁,皆有佳作。张维先生于《清代广西古文研究》一书中《不名一派的古文家》一章,设专节论蒋琦龄古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