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冬荣堂集》:廖鼎声一生诗作汇集

《冬荣堂集》:廖鼎声一生诗作汇集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著作有《冬荣堂集》《拙学斋论诗绝句》和《味蔗轩诗话》等。《冬荣堂集》,系廖鼎声一生诗作汇集。正如李一林为《冬荣堂集》题词所说:先生在滇时诗,人称“滇史”。[781]廖鼎声《冬荣堂集》中,“论诗绝句”一类的作品,亦值得一提。廖鼎声的诗作,在当时就获得高度评价,其《冬荣堂集》附有朱琦、王拯、苏时学等省内外名家题词14则,其中王拯评论道:“吾乡风雅寥寥,金甫诗实足以张吾军,盖天禀高而学力又到者,名下岂有虚耶?”

《冬荣堂集》:廖鼎声一生诗作汇集

诗集。[清]廖鼎声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刻本。

廖鼎声(1814—1876),字金甫,号拙学居士。广西桂林人。出生于书香家庭。道光十二年(1832年),年18岁中举人,但直到20几年后的咸丰六年(1856年)才得入仕,由内阁中书选调云南宣威州知州,后任广西直隶州(今云南泸西)知州,补用知府。其仕宦生涯大多在云南、贵州度过。同治十三年(1874年),以患病为由回乡,两年后病故。廖鼎声受家庭的影响,从小热衷文学,酷爱诗歌。有诗云:“旧训趋庭意惨然,宣文夜课梦魂牵”,“生小惟耽雅颂风,任看标榜从不同”。步入仕途后,于诗更笃,自称“无日无诗”。可说一生从事诗歌创作,志乘即称他“至专且久”。[778]就作诗数量而言,广西历代诗人,无出其右。著作有《冬荣堂集》《拙学斋论诗绝句》和《味蔗轩诗话》等。

《冬荣堂集》,系廖鼎声一生诗作汇集。共计80卷:《拙学斋诗初编》24卷,内含《忆余集》《俟吟集》《图南集》《西征集》《入滇集》《傀儡集》《双榕集》《续梦集》,起道光十二年(1832年),迄咸丰十一年(1861年);《拙学斋诗续编》10卷,内含《更生集》《萍寄集》《东游集》《蛰庐集》,起同治元年(1862年),迄同治二年(1863年);《拙学斋诗三编》4卷(只编年,不立集名),为同治三年(1864年);《复苏阁诗》8卷,起同治四年(1865年),迄同治五年(1866年);《松心庐诗草》12卷,起同治六年(1867年),迄同治十二年(1873年);《铁汉子诗草初编》12卷、《铁汉子诗草二编》10卷,起同治十二年(1873年),迄光绪二年(1876年)。各编皆诗人生前陆续编订,由其子廖振乔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在甘肃酒泉官署刊刻。原有诗5700余首,今存4100首左右。[779]各编皆有诗人自叙。其子廖振乔为诗集编目系年月,并述行状。

廖鼎声诗作数量虽巨,但其主要题材内容可概括成一句话:是其人生经历的记载。这经历包括所遭遇所经历所思索所感慨等。其《拙学斋诗初编自叙》云:“廖子周流四方,羁宦万里,既九死而一生,境不可谓不穷,事不可谓非变,然而咏吟弗辍,辄自写其忧患悲戚厄困颠倒之状,犹未足以尽焉。”[780]叙写滇黔边事、叙写自己的困顿生活、叙写思亲思乡等,大抵可算其诗作题材内容的重点。其诗歌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丰富的社会内容,许多作品反映了当时突出的社会矛盾、民族矛盾、中西矛盾等,表现了诗人对时事的强烈关注,尤其是对在动乱中直接遭受苦难的平民百姓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其纪变伤乱和悯民忧国一类的诗作尤多,这类作品,沉郁顿挫,揭露世相,在风格和内容上均与杜甫十分接近。其一生主要在滇黔边疆为官,故其诗作多涉及滇黔近代史事(主要是杜文秀等领导的少数民族起义)及在滇黔的个人仕宦经历,这些作品对当时重大的政治事件做了相当详细的描写,更表达了他对这些事件的感慨和看法,也描写了边陲的荒芜,百姓的贫困,个人生活的窘境等。廖鼎声自言其诗可以作为他本人的年谱看,也就是他的个人史,而从更广阔的视野看,其诗作包容了许多清代后期云南、贵州等省的政治史、军事史、经济史、民俗史等等方面的文献史料,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正如李一林为《冬荣堂集》题词所说:先生在滇时诗,人称“滇史”。[781](www.xing528.com)

廖鼎声《冬荣堂集》中,“论诗绝句”一类的作品,亦值得一提。他的这些作品经过取舍汇集及补充整理,成《拙学斋论诗绝句》(或名《拙学斋论诗绝句一百九十八首》),曾单独刻印。有序及跋,叙编撰缘由及经过。其诗前序言云:“兹予所作,皆论吾粤自唐迄今诗,成于咸丰庚申之岁。比年复补遗数章,兼及其人之新殁者。”[782]又据其子廖振乔在《冬荣堂诗集编年目录》中说:“(丁卯)在宣(威)任……五月,自订《拙学斋古文》一卷《拙学斋论诗绝句》一卷”,[783]可知《拙学斋论诗绝句》于1867年完成。[784]《论诗绝句》评价自唐至清道光间广西地方作家。分为“总论一首”“论唐人六首”“论五代人一首”“论宋人十三首”“论明人二十一首”“论国朝人七十四首”“补作论国朝人七十八首”“论诗成后自题二首”“再题王世则吕调阳”等9个部分。所论范围及对象为广西区域之内,总共论及历代诗人256家,规模之大,无出其右,所论之详,古来所无,在广西文学史、诗歌史上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它对广西历代诗人及诗作做了清理与评判,其所咏论的诗人,不仅有知名作家,更多的是名不见经传的,其中一些人,在别的文献中不见其名,而凭借它得以留名后世,故而,它不仅有着文学理论价值,也有着史料文献的价值;其次,它对广西诗歌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观察评论。廖鼎声挖掘、保护广西诗歌遗产,梳理广西诗歌史的自觉意识与历史贡献,值得肯定。需要指出的是,像这样大规模地、专门性地论品地方作家的诗评,在中国文论发展史上并不多见。

廖鼎声的诗作,在当时就获得高度评价,其《冬荣堂集》附有朱琦、王拯、苏时学等省内外名家题词14则,其中王拯评论道:“吾乡风雅寥寥,金甫诗实足以张吾军,盖天禀高而学力又到者,名下岂有虚耶?”[785]这些评论固然难免溢美之词,但总体说,还是符合事实的。王德明先生于《广西古代诗词史》中评曰:“廖鼎声的诗歌不仅数量可能为全广西之最,而且题材之广,也属广西历代诗人之最,一生经历、感受、见闻无不入诗,涉及自己和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各种事物、现象的看法。内容深广,风格多样,手法娴熟,在广西诗人中堪称大家。”[786]“他的诗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诗史。”[787]“廖鼎声的诗歌所表现的范围之广,对当时各种社会现象认识之深,情感表现之强烈,足与朱琦相颃颉。如果说朱琦之诗侧重于表现当时我国东南地区各种社会矛盾的话,那么,廖鼎声则侧重于表现当时我国西南地区的各种社会矛盾。二者相互辉映,形成互补。其诗体多样,风格多样,具有较深厚的语言修养和较强的表达能力,其成就在广西历代诗人中完全可以列为一流。但因为人微言轻,长期居于偏远,社会地位远不如朱琦、龙启瑞等,因此淹没了其声名,成为长期以来受忽视的诗人,这是我们应当加以纠正的。”[7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