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怡志堂诗文集》的朱琦生平著述收录与研究

《怡志堂诗文集》的朱琦生平著述收录与研究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琦生平著述主要收集在《怡志堂诗初编》和《怡志堂文初编》中。《怡志堂诗初编》8卷,咸丰七年京师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续修四库全书》第1530册及2010年版《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13册均据原刻本影印二书。民国二十四年黄蓟在桂林排印《岭西五家诗文集》,将两种书收入,并将书名改为《怡志堂诗集》和《怡志堂文集》,合称《怡志堂诗文集》。

《怡志堂诗文集》的朱琦生平著述收录与研究

诗文集。[清]朱琦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桂林典雅排印本等。

朱琦(1803—1861),字伯韩,一字濂甫。广西临桂人。出身于书香官宦家庭。道光十一年(1831年)解元,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迁福建道监察御史。品性刚毅,直言敢谏,多次上疏力陈时弊。与苏廷魁、陈庆镛有“谏垣三直”之称,合之金应麟又号为“四虎”。[708]后以建言不见用而告归。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回桂后,执教于秀峰书院及桂山书院。不久太平天国事起,与龙启瑞等办团练。因守城有功议叙道员,于咸丰六年(1856年)入京候选。逾年仍未得选补,再次离京南游,随钦差大臣桂良到江苏,落落无所遇。咸丰十年(1860年)入浙江巡抚王有龄幕,襄赞军事,次年总理杭州团练局,太平军围攻杭州,死于守城之战。颇有文名。《清史稿》称:“琦学宗程、朱,诗古文皆有法。”[709]在桂期间,曾从吕璜研习桐城派古文。在京又同龙启瑞、王拯等从“姚门四弟子”之一的梅曾亮学,终成古文大家——与吕璜、龙启瑞、王拯、彭昱尧并称“岭西五大家”。诗亦卓拔,堪称清道咸间大家,在近代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交游颇广,曾与桐城派大家姚莹、邵懿辰、曾国藩等交游切磋,向倭仁、唐鉴、李棠阶等理学大师求学问道,精修程朱义理。此外,还与何绍基、张穆、陈庆镛、魏源等汉学名家相处甚洽。其事迹具《清史稿》本传。

朱琦生平著述主要收集在《怡志堂诗初编》和《怡志堂文初编》中。《怡志堂诗初编》8卷,咸丰七年(1857年)京师刻本。《怡志堂文初编》6卷,同治四年(1865年)京师刻本,运甓轩藏板,版式与咸丰七年(1857年)刻本《怡志堂诗初编》同。二书后来又有多次重印、重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续修四库全书》第1530册及2010年版《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13册均据原刻本影印二书。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黄蓟在桂林排印《岭西五家诗文集》,将两种书收入,并将书名改为《怡志堂诗集》和《怡志堂文集》,合称《怡志堂诗文集》。此外,朱琦的诗文集还有咸丰四年(1854年)刻本《涵通楼师友文钞》收录的《来鹤山房文钞》2卷、[710]同治七年(1868年)刻本《杉湖十子诗钞》收录的《伯韩诗钞》5卷等其他多种版本,[711]但所收诗文都没有比咸丰七年(1857年)刻本《怡志堂诗初编》和同治四年(1865年)刻本《怡志堂文初编》更齐全的。(www.xing528.com)

朱琦继承汉魏至唐宋的现实主义传统,将笔触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集中作品内容丰富,既有对民生疾苦的真实反映,也有对腐败政治的无情揭露;既有对亲情友情的倾心抒写,也有对壮丽河山的热烈赞美。他的诗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历史、社会情怀,体现出正直而有良知的古代文人的历史意识和社会意识。作品以反映民生疾苦、时事安危,关注现实为主。他的一系列反映鸦片战争前后社会历史的诗篇,如《感事》《关将军挽歌》《王刚节公家传书后》《老兵叹》《定海纪哀》《狼兵收宁波失利书愤》《朱副将战殁他镇兵遂溃诗以哀之》《吴淞老将歌》《镇江小吏》等,尤为人推重。钱仲联先生称这些诗篇“皆雄深骏迈,传之不朽者”,“感时念乱之作,无愧一代诗史”,[712]林昌彝甚至极赞这些诗篇“如长江大河,鱼龙百变,足以雄视古今,少陵《北征》及《自京赴奉天县咏怀》而外,少与比肩”。[713]朱琦以诗写史,全面真实地反映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起义前后的历史面貌,作品风格浓郁苍凉,感染力极强。他早年学白居易,后又改学杜甫韩愈及北宋诸家,其《答友人论诗》自述其宗法:“平生宗法有数子,李杜韩白苏黄元。此外诸家间参取,渔洋老笔亲排编。”[714]但他主张师法古人要善学能变,反对刻意地复古拟古和模仿抄袭。他在《论诗五绝句》中说:“韩生画马真如马,永叔学韩不袭韩。面目各存神理得,惊人犹易惬心难。”[715]又在《答友人论诗》中说:“三唐两宋面貌异,善学能变神则全。”[716]认为在学习古人时要追求“惬心”和内在“神理”的切合。可以说,他的诗虽然师法众家,却能“不立纲宗,而自开异境,自成体势”,[717]时人和后人给予很高的评价。何绍基曾对人言:“近海内能诗者,以伯韩为最。”[718]严迪昌先生《清诗史》称:“朱琦为官以‘直’称,诗则亦称道光、咸丰间广西一大家,冠于同辈。”[719]李任仁先生亦言:“清道咸间,粤西诗人论者必首推桂林朱伯韩先生……所作类多悲天悯人,有杜陵诗史之目。”[720]钱钟联先生称:“清中叶后,文风滋盛。论诗独推朱伯韩琦为巨手……不独桂中人之冠而已。”[721]诗名享誉之高,非同一般。

朱琦古文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清史列传》卷七十三文苑传载其传,称其“古文学桐城,步趋吕璜,能自以才力充拓之,而植体经训,原本忠孝,常沛然有余,与梅曾亮、邵懿辰相上下”,[722]谭献称朱琦的古文“兼方、姚之长而扩其所未至”,[723]倭仁对朱琦的古文也有较高的评价,称其“理正词醇,气味深厚”。[724]众多的赞美之词并非虚言。《怡志堂文初编》收录的辨、说、书、跋、序等诸作凡60余篇,显示出纂者深厚的古文功力,其文章坚持“经世致用”原则和“汉宋兼采”主张,“严守义法”而又“不拘于法”。其古文长于议论,且所论多持大体,为文简净有法。集中辨、说诸文,多有现实针对性,而说理透彻,文风雄健晓畅。钱基博先生《中国文学史》称:“观琦为文,长于持论,文机疏快似东坡(苏轼),笔情拗痩出半山(王安石)。”[725]如《辨学》以义理、考证、辞章三途立说,《孟子说》《读货殖传》剖析义利之分。而《名实说》最为切中时弊,痛斥当时士大夫徒博谨厚、廉静、退让之名,而无刚毅大节,直指当时“无其才而冒其位,安其乐而避其患”,“今人貌为不贪、不矫、不肆,而讫无用”的社会现实。被人认为是道光间最值得称道的“晚清四说”之一,[726]对晚清官场情况的揭露,比龚自珍病梅馆记》还要尖锐。[727]朱琦作为享有直声的御史,所上众多奏疏,《怡志堂文初编》及其他朱琦的文集皆未见载录,不可不谓憾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