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同治象州志:郑献甫修志,结构简明,备受学界推重

同治象州志:郑献甫修志,结构简明,备受学界推重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治)象州志》踵乾隆蒋曰莱志而修,记事止于同治七年。其时,郑献甫乡居,以年高德劭之身,襄助知州李世椿,核实田地,清理田赋,改革税制等,又应李氏的聘请,纂《象州志》。《(同治)象州志》具有如下特点:其一,结构简明。《(同治)象州志》凡例十则,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郑献甫求实务实的修志思想、主张。郑献甫《(同治)象州志》颇得学界推重。[707]《(同治)象州志》有1968年12月台湾成文出版社据同治十年刻本的影印本。

同治象州志:郑献甫修志,结构简明,备受学界推重

方志。[清]李世椿修,郑献甫纂。清同治十年(1871年)桂林鸿文堂杨云逵刻本。

李世椿,江西南昌人,同治七至九年(1868—1870)任象州知州。郑献甫,广西象州人,详见“《补学轩诗文集》”条。

《(同治)象州志》踵乾隆蒋曰莱志而修,记事止于同治七年。成书于同治九年(1870年),刊刻于次年。其时,郑献甫乡居,以年高德劭之身,襄助知州李世椿,核实田地,清理田赋,改革税制等,又应李氏的聘请,纂《象州志》。郑献甫为名重一时大学者,在史、志方面有相当的造诣,具有独特的历史眼光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作为本乡本土人氏,熟悉家乡人文地理,而襄助县务,又使他更为全面了解家乡情况,可说是十分难得、非常适合的修志人选。

《(同治)象州志》具有如下特点:其一,结构简明。全志不分卷,设纪地、纪官、纪人、纪故四纲。纪地首设无题序言,次为沿革表,表末述疆域之道里变化等;随即设象州总图一幅,厢坊、北下、南乡、北上、安中、东安、昌化、西乡等里图八幅,各有图说;之后简述山川、名胜、关隘、桥渡、建置、物产。纪官首设无题序言,次为唐、宋、元、明、清秩官表,户、丁、税、赋、俸薪银、食米等官政,名宦、谪宦列传。纪人首设无题序言,次为宋、元、明、清科举表,节庆、生活、生产习俗和少数民族习俗,有关科举、义夫、列女之列传。纪故亦首列无题序言,次述政区设置之大要、旧城之兴废、楼院亭寺等建置之故迹、逸闻,古籍记载中有关政事之地情、民情、故典、风俗,历朝人物之著作,历朝大事。虽然只设四纲,却囊括象州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古今地情,结构与记述内容相适应,纲举目张。其二,体裁丰富。该志吸纳众志之长,灵活运用述、记、志、传、图、表、录、考等八种体裁,宜文则文,宜表则表,宜图则图,宜志则志,宜记则记,宜考则考,宜录则录,虽然诸体交集,但是杂而不乱,各种体裁运用自如,体裁之间互补,相得益彰,图表文并茂,可读性增强。其三,文辞简洁典雅。这是该志风格的突出优点。以西江渡口的记述为例:“西江渡口,在西门外,为州治水陆要津。向系土砌沙堤,水涨则泥泞险隘,每有颠溺之患,水落则高峻数十丈,势陡难行。谚云:‘象州、武宣,挑水上天’,即此。乾隆二十二年,知州蒋曰莱捐俸鸠工,创为石码头,高五十余丈,逐层安碇以固堤工。中造月台,盘曲而上,以缓水势,波涛虽险,冲决无虞。后水涨者屡沙积其半,同治九年署知州李世椿复鸠工平治之。”[696]百余来字,即将渡口之方位、重要性、过去存在的问题、石码头之沿革以及现状,记述得一清二楚。再如“象州总图说”中的一段文字:“田之傍诸江者不患潦,而远诸江者常患旱,十日不雨则畎亩拆,一月不雨则溪涧竭,农家三时力作,或不足偿一春籽种,非讲求陂塘杂莳粱麦者,其为嗷嗷多矣。”[697]记述简洁而翔实,平实而生动,形象之中展现其典雅。有人赞誉该志“言简意赅,尤足为后来编志者之榜样”。[698]

郑献甫饱读诗书,学识渊博,而又游历颇广,他以学者的身份观察思考社会及各种事物,颇具眼光、识见。如记民风民俗云“农必尽三时之勤,下五谷之种,方不为水旱所窘。州农人秧既入田,遂若无事,禾既登场,尤觉无事。近因粤人、闽人渐至,颇蓻杂粮,颇用暇日,而其贫薄如故也。山大水小,山多田少,十日不雨则苗稿,一月不雨则水涸,终岁勤动,不足偿一春籽种。黠者或舍本而趋末,弃农而行商。然操术业者,梓人则不能精器械,匠人则不能成宫室,仅以众工之粗且陋者,备不时之需;习贸迁者,亦不过磨腐烧酒、肩挑背负、贩鼠卖蛙,在此数十里间而已。民无豪侠,俗无侈靡,其病处在此,其善处即在此。”[699]勾勒出象州民风民俗之一斑,亦真实地反映出他对象州民风民俗之思考。(www.xing528.com)

《(同治)象州志》凡例十则,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郑献甫求实务实的修志思想、主张。例如,他主张从象州实际出发,不设艺文、金石之志:“艺文之志,金石之略,方志每每凑数,强分两门,不满一笈,吾乡前人著作无传书,各处碑版无遗文,则竟可缺之。”[700]他主张删除旧志内容中“八景”:“春云秋月何时不然,水色山光何处不有,俗志强列八景之目,俗人又妄为八景之诗,支离可怪,荒陋可鄙,此不可不删。”[701]他从实际出发,求实务实,纠正旧志强列八景、强分纲目、强拉名人等通病。凡此种种,足见其方志学家的学识与才干。当然,时代的局限不可避免,例如,记人物受到封建社会三从四德思想的局限,用大量篇幅记载为封建礼教牺牲的烈女;受封建社会歧视少数民族的局限,有“蛮民”“蛮僚”“猺俗”之称;等等。再有,由于他欣赏尚简派编纂的名志,所以虽然总体来说记述的内容丰富翔实,但有些内容仍显单薄。

郑献甫《(同治)象州志》颇得学界推重。蒙起鹏《广西近代经籍志》评论它“简赅有法,直追朝邑、武功,盖小谷先生精心之作”。[702]《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认为它“体例明备,简赅有法”,“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广西名志”。[703]《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其“文词雅洁,条理秩然,通人之笔,可称佳作”。[704]其志刊印后,曾对广西州县志编纂产生了较大影响——清末至民国初年,广西有数部志书效仿之。其中由广西巡抚马丕瑶督修、广西布政使张联桂等监修、迁江县知县颜嗣徽编纂的《(光绪)迁江县志》,即“仿郑小谷比部《象州志》之意而更加以详赡”,“分门一十有六,然仍不外乎《象志》之纪地、纪官、纪人、纪故者。”[705]颜嗣徽在志跋中坦言:“近时粤西州县志书皆莫如郑小谷比部《象志》最为简净,其学问尤长于考据,图经、水道诸篇考证明晰,余所借以为蓝本者也”。[706]其他如夏敬颐、褚兴周编纂的《(光绪)浔州府志》,梁吉祥编纂的《(光绪)贵县志》,黄君钜、黄诚沅编纂的《(民国)武缘县图经》,程大璋编纂的《(民国)桂平县志》等,皆“仿郑献甫《象州志》例而略变通之”。[707]

《(同治)象州志》有1968年12月台湾成文出版社据同治十年(1871年)刻本的影印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