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清]况澄著。清光绪元年(1875年)刻本。
况澄(1799—1866),[668]字少吴,号纯夫,又号梅卿。广西临桂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中举,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于户部任职,从此步入仕途。历任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刑部郎中、山东道御史、给事中、河南粮盐道,至道光二十二年升河南按察使。为官清廉,正直不阿,任言官四年之间,奏议见于诏行者30余条。为官河南时,正值开封黄河决堤,力佐上司,同心规划,灾而不害。但是,道光二十四年,还是因此次水患无辜受累,于是罢官归里,闭门不出,专心于读书学问与教育子侄,直至同治五年(1866年)去世。对文字学、考据学等有很深的研究,对地方掌故及收遗辑轶有很大的成就(从《全唐诗》《三管英灵集》《桂胜》以及广西各府、州、县志等众多文献中辑录历代文人描写广西各地山川胜迹的诗歌1900多首,整理、编纂《粤西胜迹诗钞》)。著作颇丰,有《说文征典》《春秋属比事》《两论纂说》等数十种,[669]惜刊刻行世者仅见《西舍诗钞》《杂体诗钞》《使秦纪程集》《广千字文》等数种,其余未见刊行,仅有未经整理的稿抄本存广西桂林图书馆。
《西舍诗钞》,系况澄诗集。刊本有光绪元年(1875年)况氏登善堂家刻本。由其门人、侄婿刘启运编次,侄桂森、周仪(况周颐)校订,子仙根、桂梁校刊,桂林蒋存远堂刊本,“牌记”题:“同治甲戌仲冬/西舍诗钞/况氏登善堂藏板”。书前有桂林名士蒋琦龄序(作于光绪乙亥,即1875年)及刘启运序。《诗钞》共16卷,录诗多达2000余首。201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清代诗文集汇编》本《西舍诗钞》,[670]即以此影印。《西舍诗钞》稿本,今存广西桂林图书馆,编入《况氏丛书》。《西舍诗钞》还有民国间黄华表《广西丛书》抄本残卷藏桂林图书馆。另外,民国陈柱辑编《粤西十四家诗钞》,[671]抄录《西舍诗钞》诗作500余首。(www.xing528.com)
《西舍诗钞》中诗作,体裁广泛,五古、七古、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七排及六言诗兼备。内容多为宦情、游历、感事、咏史、应酬之作。《诗钞》保留了况澄诗歌创作的主要作品,基本上可以看出况澄诗歌创作的主要特征与成就。其诗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对社会、政治的高度关注,如《叹世》一首:“谁向红尘远利名?百年蛮触自相争。文章难比前人厚,考据偏推近代精。心切长官疏百姓,政无实绩务虚声。不知此后悠悠世,风会因时几变更?”[672]再如《仿香山讽喻诗》九首,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对社会、政治的看法,每首诗的诗题下均注明诗的主旨,涉及的对象从中央朝廷到地方风俗等,如宦官预政、互相告讦、邪教流行、吸食鸦片等,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与白居易的讽喻诗有相似之处。当时之社会现实,如国弱、民贫、兵怯、外侵、朝政混乱、世风浊浑等,皆一一摹刻、点评。《诗钞》中诗作,最富有感染力的,则是表现个人情怀,特别是以家乡、亲人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篇幅不长,但感情强烈,自然真挚,表达方式含蓄蕴藉,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其模山范水,描摹家乡风景名胜、表达对故乡风土人情眷恋之情的作品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有《故山八首》《题唐君成栋〈桂林八景图〉》《桂林竹枝词》《春兴八首》《游七星山》《游龙隐岩》《桂林中秋乙巳作》诸诗。况澄对桂林既热爱又熟悉,说起来了如指掌,如数家珍,[673]故其关于家乡山水名胜的诗歌颇值一读。再有,况澄一生潜心广西地方文史,对地方掌故了然于心,故《诗钞》中涉及地方文史、风土民情诸作亦有相当价值。如卷二中,对唐宋以来众多的广西文人(曹邺、曹唐、王元、赵观文、翁宏、梁嵩、欧阳闢、冯京、吴廷举、李璧、蒋冕、张鸣凤等)及文献一一评点。他见谢启昆《广西通志·列传》中未载清代广西诗文大家谢良琦(号石臞)之名,赋诗曰:“石臞古君子,才名动公卿……词坛独领袖,只字皆瑶琼……后贤选粤志,何独遗芳名?”[674]诗集卷十二的《桂林竹枝词》16首、《河池杂咏答愉卿书》14首,分别描写了桂林、河池的风俗民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