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清]陈继昌著。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排印本。
陈继昌(1791—1856),原名守壑(一作“守壡”),字哲臣(一作“喆臣”),号莲史,广西临桂人。生于书香官宦世家。高祖陈宏谋为雍正元年(1723年)进士,曾长期担任地方督抚要职,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是雍正、乾隆年间著名的封疆大吏和朝廷重臣,同时也是一位大学问家,有“岭表儒宗”之称。陈继昌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中癸酉科乡试解元,之后连续两次会试皆落第,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连中庚辰科会试会元、殿试状元,是广西继北宋冯京之后第二个“三元及第”者,也是我国科举时代最后一个“三元及第”者。中进士后,陈继昌入翰林院任修撰,道光二年(1822年)任陕甘乡试副考官,道光五年(1825年)京察一等,出任山东兖州府知府,历任直隶通永道、江西按察使、山西布政使、直隶布政使、甘肃布政使、江宁布政使、署理江苏巡抚等职。为官多惠政,有乃祖陈宏谋的遗风,所获赞誉颇多。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因病解任回籍,卒于咸丰六年(1856年),终年66岁。传记见《(光绪)临桂县志》卷二十九、《广西通志辑要》卷三。
陈继昌善书法,能诗文,但生平著述不多见,且多散佚,今有诗集传世。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广西省乡贤遗著编印委员会本着“既存文献,且明渊源”的目的,[630]将陈继昌的《如话斋诗存》附于陈宏谋《陈榕门先生遗书》最末,一并排印出版,这是陈继昌诗集最早的正式印本,今中国国家图书馆、桂林图书馆等处有藏。此外,桂林图书馆还藏有数种陈继昌诗集的民国抄本。(www.xing528.com)
民国铅印本《如话斋诗存》1卷,共收录陈继昌诗作73题113首,绝大多数是他中进士后所作,内容多为酬唱、题画、纪游之作,写景、婚恋、咏史等较少,所涉题材较为狭窄。李任仁《如话斋诗存跋》称:“先生不以诗名,顾读其所作,大都陈忠孝而箴末俗,述祖德而诫子孙,有合乎兴观群怨、温柔敦厚之旨,其得于诗者至深,不徒流连景物,批抹风月已也。”[631]这可能也受到了陈宏谋的影响,陈宏谋以“修齐治平”为志事,平生作诗不多,偶有所作亦以题赠、感赋居多,陈继昌为官处世严守家风,故作诗也多中规中矩,不偏不倚。郑逸梅《跋陈继昌手书诗卷》称其“诗亦弘廓夷愉,若浑金璞玉,奕奕自露神采”。[632]陈继昌的诗歌除了受乃祖陈宏谋的影响较大之外,还深受苏轼的影响,“在思想上继承了苏轼诗中随遇而安、安时处顺的思想,还反复在诗歌中化用苏轼诗句”。[633]《如话斋诗存》中有不少和苏之作,如《和太宰卢南石师招饮及门用东坡聚星堂韵之作》《东流阻风五日示阿齐用坡公新滩阻风韵》《癸卯北行舟中寄别四弟于象州学廨用东坡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韵》等。还有一些诗作甚至直接化用苏轼的诗句,如《读苏诗再叠前韵二首》中的“寸田无荆棘”“淹留见人情”等句都出自苏诗。陈继昌虽然不以诗名著称,存世诗作亦不多,但他亲身经历了清王朝盛极而衰的转折,不少诗篇亦能应时而作,表达忧国忧民之心。例如,诗人在巡察通永河道时,曾吟出了“漫说清贫邀帝鉴,嗷鸿遍野鼻增酸”“病马渐消千里想,嗷鸿忍听万声哗”等诗句,诗人焦忧之心溢于言表。又如《题云谷图》末句“那得英英郁郁五色横天结大阵,扫却欃枪见清净”,其时西方列强不断侵扰我国海疆,诗人借《长阿含经》“清净云”的典故,期盼得到“五色横天结大阵”的神力来荡平海氛,寄托了诗人忠诚的爱国志愿。陈继昌擅长写五七古和乐府长诗,如《庚子仲冬信安舟次寄桂林示阿齐八十韵》,是他50岁时寄给儿子的一首五古长诗,用了“惧”“雨”“絮”“语”“遇”等80个仄韵,逐韵更新,毫不重复,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其中“道涂不怕远,只怕不勤步。田园不怕旱,只怕不举戽”及“心如镜上磨,那得翳尘雾。心如地常扫,那得积泥污”等诗句,比喻贴切,寓意深刻,颇具感染力,富有良好的教育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